外用中药止痛贴治疗骨转移癌痛24例

2013-04-17 02:29韩可丽喻明王华伟李晓斌王文萍
环球中医药 2013年4期
关键词:吗啡癌痛癌症

韩可丽 喻明 王华伟 李晓斌 王文萍

癌性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给患者及家人的心身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中药外治法在治疗癌性疼痛方面的作用较为显著,可以避免经消化道吸收所遇到的多个环节灭活作用及损害其身体脏器等毒副作用。其具有毒副作用轻,无药物依赖,使用安全方便等特点[1]。本文拟通过小样本的临床试验,初步探讨中药止痛贴对骨转移癌痛的临床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骨转移癌痛且符合中医辨证为瘀血阻络证病例48例。其中骨转移伴轻度疼痛与中重度疼痛病例各24例。受试者年龄32~83岁,男23例,女25例。各试验组、对照组在年龄、疼痛程度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诊断标准

(1)恶性肿瘤诊断标准:参照《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2]和《肿瘤学》[3]相关标准,经影像学、细胞学、病理学确诊为骨转移癌;(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制定,瘀血阻络证 主症:疼痛,痛有定处;次症:刺痛拒按,触及积块,口干不欲饮,肌肤甲错,唇甲青紫,睡眠差。舌质淡紫,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结代。其中,主症及舌象必备,参考次症、脉象即可辨证。

1.3 纳入标准

骨转移癌痛:(1)有明确的原发灶,并经影像学证实为癌症骨转移;(2)伴有疼痛的患者,其中轻度疼痛为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3且未使用镇痛药;中重度疼痛为4≤NRS评分≤8;(3)符合中医辨证瘀血阻络证;(4)疼痛部位轻度疼痛小于等于2处,中重度疼痛小于等于3处。

1.4 排除标准

(1)疼痛广泛或非骨转移癌引起的疼痛;(2)观察期开始前的1周内对肿瘤的患部或疼痛部位使用了放射治疗或神经阻断治疗;(3)KPS体力状态评分<20分者;(4)有严重心、肾、造血系统和精神病患者;并发肝性脑病患者;(5)哺乳期妇女及妊娠或近期计划妊娠的妇女。符合以上一项者应排除。

1.5 疼痛判断标准[5]

疼痛数字评价量表用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评分,0分为无痛,10分为最剧烈。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

1.6 处理编码的产生

采用分层区组随机的方法,借助DAS统计软件,给定种子数,产生48例受试者所接受处理的随机数字表。该表由临床试验负责单位妥善保管。

表1 各组骨转移癌痛患者基线资料情况

1.7 盲法设计及实施

本试验采用双盲设计,故需药品编盲,使研究者、患者和评价人员在按规定开盲前处于盲态。随机分层数字表由统计专家统一制定。

1.8 治疗方法

1.8.1 试验药品的名称、规格 (1)试验药:中药止痛贴(由延胡索、制马钱子、桃仁、红花、青风藤、丹参、薄荷脑、冰片等组成)每贴8 cm×11 cm。(2)对照药:中药止痛贴模拟剂,规格:每贴8 cm×11 cm。外包装、气味等应尽可能与原制剂相同。上述试验药与对照药均由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制剂中心制备,批号20101212。

1.8.2 中药止痛贴用药方法 患者疼痛部位各1贴,10小时/次,2次/日,7天为1疗程。

1.8.3 合并用药规定 试验期间除方案中规定的药物外,不能合并使用任何止痛中药制剂和止痛西药。轻度疼痛: 出现爆发痛,加5 mg即释吗啡;中重度疼痛:出现爆发痛,给予24小时口服剂量的20%作为口服即释吗啡的剂量或肌注、静脉注射即释吗啡的等效剂量。

1.9 护理方法

贴药前向患者讲解中药止痛贴的作用机制,贴药方法,取得患者配合。敷药前协助患者取得合适体位,暴露局部皮肤,注意保暖,先以温水清洁局部皮肤,将中药止痛贴敷在患者疼痛最明显的部位,贴10小时后,取下,局部皮肤用温水擦拭,休息2小时后再次贴用,休息期间药物按原包装保存,再次贴用时用温水湿润皮肤后即可贴敷。根据临床使用效果,晚睡前贴敷,第2天早晨醒后揭下,止痛效果最佳,同时可改善因疼痛影响睡眠质量。贴敷期间注意观察患者局部皮肤反应,若皮肤出现痒、红肿,水泡等过敏反应,立即停止敷药观察或请医师处理。如出现红疹,给予马来酸氯苯那敏口服。

2 疗效评价

受试者每日记录疼痛NRS评分及镇痛满意度,根据受试者日记,评价受试者用药7天疼痛的变化情况。

2.1 疼痛的NRS评分的评价

分别计算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对治疗前后差值进行变化分析,统计P值,说明两组变化有无统计学意义。

2.2 镇痛效果满意度的评价

分别计算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对镇痛效果满意度的差值,对治疗前后差值进行变化分析,统计P值,说明两组变化有无统计学意义。

2.3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骨轻度癌痛用药后两组NRS评分差、镇痛满意度差比较

用药第7天后两组NRS评分差、镇痛满意度差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总积分差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骨轻度癌痛患者用药后NRS评分差、镇痛满意度差比较

注:与安慰剂组比较,aP<0.05

3.2 骨中重度癌痛用药后两组NRS评分差、镇痛满意度差、吗啡用量差、爆发痛次数比较

用药后第7天两组治疗吗啡用量差、爆发痛次数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试验过程中未发生皮肤出现痒、红肿等过敏反应。

表3 两组骨中重癌痛患者用药后NRS评分差、镇痛满意度差、吗啡用量差、爆发痛次数比较

注:与安慰剂组比较,aP<0.05

4 讨论

疼痛是中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见且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症状之一。中国每年死于癌症的患者约140万,且30%~50%癌症患者伴不同程度的疼痛,癌痛严重影响着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6]。目前应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三阶梯止痛法”控制癌痛,虽具有确切的疗效,但长期使用毒副作用大,依赖性强,并受患者耐受性的限制,部分患者的止痛效果欠佳。中药止痛贴作为巴布剂剂型,药物经皮肤吸收,就近作用于局部,药力直达病所,避免了口服经消化道吸收所致的多环节灭活作用及内服带来的不良反应,止痛作用迅速有效,尤其适合于晚期危重患者或不能口服给药者。

中药止痛贴是王文萍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而成,本方中延胡索性温,味辛、苦,辛散温通,活血止痛力强;制马钱子性寒,味苦,功擅通络散结,消肿止痛;桃仁、红花助延胡索活血化瘀,祛瘀止痛之力;青风藤性平,味辛、苦,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可助马钱子止痛之力;丹参养血活血;薄荷脑、冰片清凉爽肤,透邪止痛,芳香辟秽。诸药合用,针对癌痛患者气滞血瘀,不通则痛的病机,共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通络散结之功[7]。中药止痛巴布贴采用传统中药配方佐以现代巴布剂工艺,将传统的中医学与先进的现代制药工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制成外用中药止痛贴[8],具有使用方便、载药量大,无刺激性、无过敏性等优点。在临床治疗对照观察中,中药止痛贴可以有效缓解晚期癌症病人的疼痛,增强吗啡的止痛效果,同时减少疼痛发作次数,提高晚期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 杜欣颖,侯炜,王苏.癌性疼痛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1,6(6):541-543.

[2]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S].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844-845.

[3] 蒋国梁,杜祥.肿瘤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01-108.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83-384.

[5] 姜毅,李斯文,马惠兰.克痛散外敷缓解癌痛的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 2010,25(7):1163-1164.

[6] 王琪,万智勇,朱明洁,等.正鑫一消贴对癌症小鼠疼痛的缓解作用及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临床药物,2010,31(8):469-471.

[7] 王文萍,姜涌, 张文学.中药止痛贴对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NMDAR2B、NK1的影响[C].首届世界中联美洲中医药国际合作与发展论坛会议论文集,北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2012:61-62.

[8] 战祥毅,王文萍,王艳,等. 中药止痛巴布贴镇痛效果实验[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7):45-46.

猜你喜欢
吗啡癌痛癌症
勘误: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骨转移癌痛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褪黑素和吗啡联合使用能提高吗啡镇痛效果
癌症“偏爱”那些人?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不如拥抱癌症
癌痛规范化治疗在老年晚期癌症患者中的作用
健康教育路径对癌痛患者药源性便秘的作用
μ阿片受体在吗啡镇痛耐受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