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猪咬尾或咬架常见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2013-04-18 02:59黄双能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351100
福建畜牧兽医 2013年5期
关键词:争斗猪只尾巴

黄双能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351100

任何引起猪群不适的因素都可能引发猪咬尾咬耳症。肉猪咬尾或咬架常见的原因有管理因素、环境因素、疫病因素和营养因素等。

1 管理和环境因素引起的行为异常

1)猪有探究行为。在自然状态下觅食时,首先是表现拱掘动作,即先是用鼻闻、鼻盘拱、牙齿啃,然后开始采食。当猪舍地面为水泥地面,舍内又无玩耍或探究之物,这种探究行为长期受到限制时,猪的攻击行为会增加,有的猪就会出现相互咬尾或咬耳。

2)猪有群居行为、争斗行为和领域行为。猪群饲养密度过大,每头猪所占空间不足,其领地受到侵占和威胁;猪群的群体太大(超过30头),争夺群体优势地位;群体中因某个体发病(如突然高热),其体味异常,或群体优势地位发生变化;饲料发霉变质,饲料异味或饥饿争食;调栏混群或相邻猪圈的猪只跳圈;群体中因某个体的体表创伤出血,血腥味对猪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等,均可使猪表现出攻击行为,群体内咬斗次数和强度明显增加。临床上表现为互咬对方的头部、耳朵、颈胸和尾巴。

3)舍内环境不良。粪便堆积,通风不良,贼风侵袭,有害气体浓度过大;湿度过大,温度过高或过低,或温度骤变;光照太强或明暗明显不均;不同季节的交替时期,昼夜温差大,或气候变化无常的季节;饲槽面积太小,饮水器不足或堵塞,以及猪舍地面结构不良,自制的漏缝地板缝隙太大等,均会诱发猪的争斗行为。

4)舍外不利的刺激。曾见过猪舍的窗外悬挂破烂编织袋随风不停飘动,骚扰临近的舍内猪只,引起争斗行为,导致咬尾症的发生。去除编织袋的同时,在舍内投放废旧的轮胎,争斗行为随之减轻和消失。

2 疾病因素引起的行为异常

咬尾是异食癖的一种临床表现。异食癖一般多为消化不良、代谢功能紊乱所引起。临床上患猪舔食墙壁,啃食槽、砖块瓦片、玻璃小瓶、沙石或有咸味的异物,啃咬被粪便污染的垫草、杂物。同时还表现食欲下降,生长不良,逐渐消瘦,对外界刺激敏感性增高,便秘腹泻交替出现。母猪常引起流产、吞食胎衣。架子猪则表现相互啃咬尾巴、耳朵。体内外寄生虫病、皮肤病也有可能诱发该病。

3 营养因素引起的行为异常

某种或某些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多、各种营养素之间平衡失调等均可诱发异食癖,如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不足或过量,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缺乏)、氨基酸缺乏等。这些问题与饲料、饲料添加剂的配方有关,与饲料加工过程搅拌是否均匀有关,与饲料原料和各种添加剂原料的质量有关,与配合饲料的存放时间长短和是否霉变有关。

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被咬猪的尾巴和耳朵常出血。耳朵被咬时,容易反击,尾巴被咬时不容易反击,因此尾巴的伤害比耳朵严重。有的病例尾巴被咬至尾根部,严重者引起感染,或败血症死亡。群体中有1头猪被咬并处于弱势时,有时还可能被多头猪攻击,若没及时发现和制止常造成严重的伤亡。

4 主要预防措施

1)保证合理的饲养密度,群体不宜过大。提供足够活动空间、饮水器和饮水空间、饲槽和采食空间。每头猪所占食槽饮水和活动面积,因猪只的个体重量不同而有所变化,与猪舍的结构和猪场的地理位置,以及猪场布局有一定关系。一般情况下,7~14 kg体重,0.28~0.32 m2/头;14~23 kg体重,0.37~0.41 m2/头;23~45 kg 体重,0.46~0.50 m2/头;45~68 kg 体重,0.56~0.60 m2/头;68~100 kg 体重,0.74~0.82 m2/头。

2)减少同栏猪的体重差异。

3)实行全进全出,避免猪只多次混群。

4)控制好环境。猪舍避免贼风,减少有害气体、不良气体、潮湿、过热、寒冷、光照过强等应激因素。

5)定期驱虫,减少体内外寄生虫对猪的侵袭。

6)实行必要的隔离措施,将个别凶恶的猪挑出和及时隔离被咬的猪只,并予以治疗。

7)满足猪的自然行为,分散有异食癖猪的注意力。为其提供玩具,如在圈内投放空罐、废轮胎,供其咬玩,或在圈内悬挂铁链条,以分散猪只的注意力。

8)提供全价营养的饲料,如果怀疑日粮缺乏某种营养素则应及时补充。自配饲料的猪场,要根据不同搅拌机种类,确定投料方法和搅拌时间,定期检查搅拌机的性能和饲料的均匀度。

9)仔猪出生后断去部分尾巴,能有效地控制仔猪咬尾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争斗猪只尾巴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甲壳动物争斗行为研究进展❋
甲壳动物争斗行为研究进展❋
两败俱伤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手机屏幕的争斗
谁的尾巴最奇妙
比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