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猪病毒与细菌多病原混合感染的诊治

2013-04-18 02:59张苏强福建省龙岩市农业学校364000
福建畜牧兽医 2013年5期
关键词:蓝耳嗜血耳病

张苏强 福建省龙岩市农业学校 364000

近年来,猪场疫病越来越复杂,许多猪场生产成绩不好,突出表现在保育猪发病率高,成活率低,主要原因是生产管理水平低下,保育猪多病原混合感染严重,造成严重经济损失。2013年3月,笔者调查龙岩市多个发病猪场发现,猪场保育猪发病率高主要存在以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链球菌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等多病原混合感染现象,通过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后控制了疫情,现将某猪场疫病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2013年3月,笔者接到龙岩市某猪场求助,反映该猪场每批40~80日龄保有猪常出现精神萎顿,突然死亡,发病率15%~30%,病死率高达80%。该猪场按副猪嗜血杆菌病进行治疗,效果不好。经现场剖检,采集病料送实验室检测确定为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链球菌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等多病原混合感染。

2 临床症状

患猪食欲减少,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咳嗽,气喘,喜卧,消瘦,被毛粗乱,鼻孔有黏脓性鼻液溢出,体温升高至40~41℃,食欲不振、眼睑水肿、眼角分泌物增多。部分猪腹泻,背部、胸腹部及四肢末梢等处皮肤发红、出血。部分猪耳朵及躯体发绀,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个别猪只甚至不食,卧地不起,后肢关节肿大。部分猪只尖叫,四肢划动表现神经症状,患猪病死率高达80%,治疗效果很差。也有部分患猪无任何症状突然死亡,母猪与肥育猪无明显症状。

3 病理解剖

患猪胸腔和心包内有大量淡黄色浑浊积液,胸腔有大量纤维素样渗出物覆盖心脏;肺脏呈红褐色花斑状,肺间质增宽、水肿,呈间质性肺炎,表面有出血点和出血斑,肉样变;肝脏、脾脏变硬;胆囊充盈;肾脏呈淡黄色,表面有散在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坏死灶;膀胱积尿、尿液浑浊、黏膜充血;关节肿大、变形,切开肿大的关节腔,可见有淡黄色样液体溢出,关节积有清亮的胶冻样液体。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腹股沟、肠系膜和肺门淋巴结肿大较明显,切面湿润,充血、出血或呈灰白色,扁桃体充血。

4 实验室检查

采集该场8头发病典型的保育猪病料送华中农业大学实验室进行检测,病毒检查结果为:猪瘟、伪狂犬病均为阴性,6头猪圆环病毒2型阳性,5头变异蓝耳病病毒阳性,有4头是两种病毒混合感染;细菌检查结果为:分离到6株副猪嗜血杆菌,5株链球菌,有4头是副猪嗜血杆菌和链球菌两种细菌的混合感染(副猪嗜血杆菌为优势菌)。

5 药敏试验

按常规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是副猪嗜血杆菌对头孢拉定、氨苄青霉素、头孢曲松钠、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对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强力霉素、恩诺沙星、壮观霉素、复方新诺明中度敏感,而对链霉素、庆大霉素、克林霉素、林可霉素、万古霉素、四环素、阿米卡星、新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不敏感;链球菌对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头孢拉定、氨苄青霉素高度敏感,对林可霉素、强力霉素、卡那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恩诺沙星、新霉素、复方新诺明、阿米卡星等中度敏感。对阿莫西林、链霉素、壮观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四环素、乙酰螺旋霉素等不敏感。

6 防治

6.1 治疗 患猪选用易速达(Excede,主要成分为头孢噻呋钠)0.3 mL/头和易康(免疫复合多肽)进行治疗,对发病严重的猪进行隔离治疗。

6.2 饮水 每吨水添加强力多维500 g,连用5 d。

6.3 拌料 每吨饲料添加雅定兴(20%替米考星预混剂)400 g、免疫激活肽(黄芪多糖)1000 g,连用15 d。

6.4 推荐仔猪免疫程序 10日龄免疫猪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苗,15日龄免疫副猪嗜血杆菌病和链球菌病苗,25~28日龄进行猪瘟苗一免,35日龄加强免疫副猪嗜血杆菌病和链球菌病苗,42日龄免疫伪狂犬基因工程苗,49日龄进行口蹄疫苗一免,60日龄二免猪瘟苗,70日龄二免口蹄疫苗,130日龄进行口蹄疫苗三免。

6.5 推荐药物保健 (1)断乳仔猪转群前注射1 mL长效头孢噻呋钠。(2)断乳后7 d内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氨卡西林钠(含克拉维酸钾)、优质黄芪多糖。(3)保育中后期在饲料中添加酒石酸异戊酰泰乐菌素、氧氟沙星、维生素C,连用10~15 d。

经采取以上治疗措施,2周后该场的疫情逐步得到控制。

7 小结与讨论

1)该猪场检测结果显示猪蓝耳病毒、猪圆环病毒两种病毒在猪群中感染率较高,其中还存在两种病毒的混合感染,可见该场保育猪的问题根本在病毒病,其对猪群应激状态下的隐患及对仔猪免疫力的破坏不容忽视。

2)根据实验室对临床分离的蓝耳病毒的基因分析,猪场流行的蓝耳病毒以变异蓝耳江西毒株(JXA1)为主,建议选择做变异毒株蓝耳疫苗江西毒株,在使用该苗时一定要注意先保健(黄芪多糖、替米考星),一周后没有问题再打疫苗。

3)由于多数中小型猪场无法实行“全进全出、分区饲养”模式,而呈现蓝耳病持续感染和抗体依赖性增强现象,这是当前蓝耳病危害猪场的重要原因。

4)圆环病毒近年危害日益严重,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蓝耳病毒,特别是对保育猪造成的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及其引起的种猪繁殖障碍问题。该类病症往往是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链球菌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这几个主要病原以混合感染的形式导致,圆环病毒在其中则是破坏基础免疫、也是引起发病的主要“元凶”。从各规模化猪场的防治经验上看,控制猪链球菌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时,若能同时做好圆环病毒疫苗免疫则效果更佳。

5)单凭临床经验判断很可能只是确定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继发感染而忽视链球菌病的存在,易漏诊而造成防治效果不好。

6)治疗该病的方法报道较多,但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在用药过程中,药量、疗程要增加,应连续用药(15 d以上),以大剂量维持血液中药物有效抑菌浓度。病情好转并恢复健康后,还要坚持用药1~2 d,巩固疗效,避免复发。药物应用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进行防治,

7)猪场细菌型致病病原血清型众多,猪链球菌有35个血清型,副猪嗜血杆菌已知有15个血清型以上,其血清型众多,并且各血清型间的交叉免疫原性差,每个地区主要流行血清型都不尽相同。养猪场应根据自场流行特点选择相对应的疫苗免疫。

8)保育阶段病原往往较为复杂,且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为环境常在菌,若能彻底做好该阶段的全进全出和空栏消毒工作,其积极意义不下于疫苗免疫和药物保健的效果。

猜你喜欢
蓝耳嗜血耳病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猪蓝耳病毒与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体会
浅述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治
猪蓝耳病的防控
中国蓝耳病疫苗市场情况调研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和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及其诊治体会
河市某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一起猪圆环病毒病并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