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2013-04-18 12:00邵景均
奋斗 2013年12期
关键词:利益观方志敏责任意识

邵景均

(作者系中央纪委研究室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决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永保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矢志不移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整治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对于党员干部远离腐败、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具有重要意义。享乐主义的形成具有多方面原因,克服和整治享乐主义,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如好的制度和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等,但是最终需要从思想上解决问题。

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自觉性,抵御享乐主义的侵蚀,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人格力量影响和带动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当前,最重要的是使广大党员干部更加坚定党的理想信念,牢固树立为国为民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利益观,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筑牢克服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思想基础。

坚定党的理想信念

共产党人为什么要坚决反对和克服享乐主义?从根本上说,是由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决定的。伟大导师马克思早就讲过: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在共产党人看来, “最能为人类而工作”,不管是 “重担”还是 “牺牲”,都将是最幸福、最快乐的。相比之下,享乐主义者追求的快乐,不过是 “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为共产党人所不屑。

作为马克思事业忠实继承者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也始终坚守着马克思所倡导的价值观、利益观。1935年1月29日,共产党人方志敏因弹尽援绝被俘。被俘时,国民党士兵搜遍方志敏全身,除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一个铜板都没有。当时两个国民党兵气得挥动手榴弹狂叫: “你们当大官的会没有钱?”的确,方志敏这个 “大官”真的没有钱。他一生清贫、清廉,也一生快乐。最根本的原因,是他懂得了共产主义的大道理,牢固树立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为此,他才懂得 “清贫”的可贵,说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为此,他才能坚定地说: “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稀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稀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稀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巢似的住所!”方志敏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正气凛然,坚贞不屈,最终牺牲了,但他坚定的理想信念,清贫、清廉的高尚品格,以苦为乐的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财富。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党的理想信念的基本途径,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共产主义理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的,是科学的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正确道路。共产党员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看清了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就有了立身之本和更高追求,能够把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作为最快乐的事情,而不会把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作为生活的选项,更不会把那些“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放在眼里、心里。

增强为国为民的责任意识

为官者的责任意识历来是治疗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一剂良药。在我国历史上,一直流传着大禹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诸葛亮任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挥写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高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崇尚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铭志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佳话。这些先贤为什么能够有效抵制享乐主义而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一个基本原因是他们具有为国为民的强烈责任意识。

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深怀忧国忧民之责任,兢兢以强,戒慎以进。毛泽东同志说: “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正是在这种强烈的责任意识指引下,我们党才能在执政以后坚定不移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继而又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才能提醒全党同志预防享乐主义思想的滋生,警惕 “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才能在改革开放后作出 “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决定,强调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整治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增强为国为民的责任意识,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领导干部的责任心来自于对权力本质的清醒认识。只有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的问题,才能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在充满利益冲突的社会里,只要当官管事,总有可能得罪人。有的干部奉行庸俗的好人主义,遇到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为这样做谁也不得罪,其实错了。干部依照法律、政策、原则和规定敢管事、敢负责,得罪的只是少数坏人、不自觉的人,却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和拥护。如果不敢管理、不敢负责,势必使好人、多数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实际上得罪了多数人。正确的态度和做法应该是,既然当了干部,就要严格履行干部职责。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应该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力以赴地干事业,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谋福祉,自觉地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嫉恶如仇、见义勇为,敢于同各种错误倾向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

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与享乐主义是直接对立的。奉行享乐主义,必定不能艰苦奋斗;坚持艰苦奋斗,自然远离享乐主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奋斗目标,也把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艰苦奋斗视为最大的快乐。不论在井冈山的艰苦岁月,还是在被敌人围追堵截的长征路上,都是如此。为了保持艰苦奋斗精神,党随时警惕和克服享乐主义。早在1929年12月作出的 《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就强调纠正包括享乐主义在内的党内错误思想。指出:“个人主义见于享乐方面的,在红军中也有不少的人。他们总是希望队伍开到大城市去。他们要到大城市不是为了去工作,而是为了去享乐。他们最不乐意的是在生活艰难的红色区域里工作。”到了七届二中全会,又强调警惕 “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 “两个务必”,一直讲到今天。

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利益观。共产党的价值观和利益观,是讲奉献,不讲索取,讲艰苦奋斗,不讲安逸享受,讲厉行节约,不讲铺张浪费。现在一些领导干部事业上不求进取,满足现状,得过且过,怕吃苦挨累,不愿意到艰苦地区工作;生活上追求高标准,比工作条件,比个人物质待遇,办公室豪华装修,在公务往来上讲排场、比阔气,公款大吃大喝,花钱大手大脚,热衷于操办大型节庆活动,建豪华办公楼、培训中心,奢侈浪费十分严重。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克服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重要思想基础。艰苦奋斗主要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从物质层面看,艰苦奋斗要求人们的生活消费节制在合理的限度内,与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提倡勤俭节约,珍惜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二是从精神层面看,艰苦奋斗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为达到目的而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意志状态和思想品格,以及坚忍不拔、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其中,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具有永恒意义——在物质匮乏、环境艰苦的条件下,它能使人保持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意志,去战胜一切困难,争取胜利;在物质丰富、生活富裕、条件优越时,它能使人保持勤劳节俭的作风,不沉醉于物质享受,不奢侈腐化,而是继续奋发向上,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因此,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丢掉了艰苦奋斗,就必然丢掉人心、丢掉政权、丢掉前途。只有艰苦奋斗才能抗得住腐蚀诱惑,自觉克服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猜你喜欢
利益观方志敏责任意识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列宁教育强国论对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利益观教育路径的启示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方志敏建造的奇绩和奇功
毛泽东思想利益观的历史进程、核心内容和未来进路
从理性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利益观的形成理路研究
致方志敏——写在方志敏诞辰120周年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方志敏创建闽浙赣苏区及其光辉业绩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