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段小儿骨骼维生素K营养状况的评价与分析

2013-04-20 03:43
中国全科医学 2013年24期
关键词:残基谷氨酸营养状况

金 轶

维生素K(vitamin K)是一类具有萘醌基团(2-甲基-1,4萘醌)的衍生物,在传统医学临床实践中,人们通过测定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或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试验等评价机体凝血功能状态的指标来反映维生素K的营养状况。但这些均为功能性指标,揭示临床水平的维生素K是否缺乏,一旦维生素K缺乏,则表明机体维生素K缺乏已达到严重程度。基于这些原因,通过“评价机体凝血功能状况”来反映维生素K营养状况的方法正逐步由“评估机体维生素K营养状况”所取代[1]。伴随着凝血酶原前体蛋白、骨钙蛋白(OC)等维生素K依赖蛋白的发现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的发展,逐步弄清了维生素K发挥生理作用的本质,使从生化水平了解机体维生素K营养状况成为可能。本研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不同年龄组儿童血未羧化骨钙蛋白(UOC)和OC水平,计算出OC的未羧化率,并以此来揭示机体维生素K营养状况,以便预防因维生素K缺乏对小儿骨代谢造成的影响,为临床医生如何补充及应用维生素K提供了更好的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1—5月于我院儿科首诊的0~14岁健康小儿62例,均无血液系统、肝脏系统疾病;未服用过影响维生素K代谢的药物,如双香豆素类抗凝剂、抗癫痫药、抗结核药、抗生素、阿司匹林等。按照年龄,将其分为5组:0~3个月为A组(13例),>3个月~1岁为B组(9例),>1~3岁为C组(13例),>3~9岁为D组(14例),>9~14岁为E组(13例)。

1.2 仪器及试剂盒 (1)仪器:全自动酶标仪(Wellscan MK3,芬兰),全自动洗板机(DEM-Ⅱ型,北京)。(2)试剂盒:OC试剂盒为美国DSL公司的OC酶联免疫测定盒;UOC试剂盒为日本TakaRa公司的UOC酶联免疫测定盒(Glu-OC EIA Kit)。

1.3 方法

1.3.1 标本采集 所有小儿在上午8:00~9:00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4 ml,不抗凝,待血液充分凝固后,于3 000 r/min离心5 min,分别留取血清,置-20 ℃冰箱保存待测。

1.3.2 操作步骤

1.3.2.1 OC的测定步骤 将待测标本置室温下复温、溶化、稀释,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OC多克隆检测抗体孵育,孵育、洗板后用四甲基对二氨联苯(TMB)使之显色,酶作用物的酶转化程度用450 nm和620 nm处的双波长吸光度来测定。吸光度值与血清OC水平呈正相关。根据吸光度与OC水平的标准曲线,可以计算出未知标本的OC水平。

1.3.2.2 UOC的测定步骤 将待测标本置室温下复温、溶化,将标本、标准品滴定于覆被有鼠抗UOC的多克隆抗体的孔中孵育、洗板后,加入标记有过氧化物酶的二抗。孵育洗板后,加入TMB使之显色。酶作用物的酶转化程度用450 nm处的波长吸光度来测定。吸光度值与血清UOC水平呈正比。绘制吸光度与UOC水平的标准曲线,计算出未知标本的UOC水平。OC未羧化率(%)=UOC/OC×100%。

2 结果

2.1 各年龄组小儿UOC、OC及OC未羧化率比较 各年龄组小儿血清UOC、OC水平及OC未羧化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A组UOC水平均低于其他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OC水平均高于其他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OC未羧化率均高于A组,且B组又高于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相关分析结果 血清UOC、OC水平均与年龄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9和0.38,P均<0.01);而OC未羧化率与年龄无线性相关关系(r=-0.48,P=0.71)。

表1 各年龄组小儿UOC、OC及OC未羧化率比较

注:UOC=未羧化骨钙蛋白,OC=骨钙蛋白;与A组比较,*P<0.05;与B组比较,△P<0.05;与C组比较,★P<0.05;与D组比较,■P<0.05

3 讨论

维生素K发现于20世纪30年代,既往人们认为其只参与凝血,但近十几年来研究发现,维生素K不仅与血液凝固有关,还参与骨代谢。1975年,Pettifor等[2]发现孕妇口服抗凝剂所产婴儿鼻骨发育不全,首次报道了维生素K缺乏对人体骨发育的影响,提出维生素K参与人体骨代谢的假说。从此,维生素K凝血以外的功能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维生素K本身并不参与凝血因子的合成或具体的凝血过程,而是作为羧化酶的辅酶参与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Ⅱ、Ⅻ、Ⅸ、Ⅹ的合成,催化某些蛋白质中的谷氨酸残基转化为γ-羧基谷氨酸残基,这类蛋白质又称为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质。人体中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质主要有3种,其中与凝血无关的是OC,所有种属OC的共同特点是在第17、21、24位上有3个维生素K依赖性γ-羧基谷氨酸残基。骨组织具有把谷氨酸残基羧化为γ-羧基谷氨酸残基的维生素K依赖羧化系统。未发生羧化反应的谷氨酸残基不具有结合钙离子的化学特性。因此机体内的OC有两种存在形式,即UOC和γ-羧化OC,通常提到的OC是指这两种形式OC的总和[1]。理论上,在维生素K充足,羧化酶功能正常的情况下,UOC完全转化为羧化OC。因此,根据UOC所占总OC的比例即OC未羧化率,可以计算出体内OC的未羧化程度,而OC的未羧化程度与维生素K对成骨细胞的供应量有关,这就是OC未羧化率用于反映机体成骨细胞是否缺乏维生素K的理论基础。由于不同实验室免疫动物所采用的OC抗原不尽相同,OC检测方法的标准化困难,影响因素多,故文献报道的OC数值变异很大[3]。有动物研究发现,相对较低的维生素K摄入量,凝血酶原的羧化就能达到最大程度,进一步增加维生素K摄入量,可使尿γ-羧基谷氨酸继续增高[4],表明凝血因子以外的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质尚未达到最大程度的羧化,OC羧化所需维生素K的含量更高[5],维生素K缺乏的影响更易在骨代谢上表现出来[6]。

细胞培养证实OC的合成受维生素D与维生素K的共同调节,维生素D直接在基因转录水平发挥作用,维生素K参与蛋白质的翻译后羧化修饰过程[7],而OC促进骨的矿化作用已经肯定,因此可以通过测定血清OC的未羧化率来评价机体的骨骼维生素K营养状况,有助于了解不同年龄段小儿骨代谢受维生素K影响的不同程度,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预防性用药。本研究将在我院就诊的62例健康儿童按年龄的不同分为5组,分别测定各组儿童的血清UOC、OC水平,从而计算OC未羧化率。结果显示,在儿童期UOC、OC水平随年龄变化呈动态演变的过程,0~3个月UOC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年龄段小儿,>9~14岁OC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小儿;>3个月~1岁、>1~3岁、>3~9岁小儿OC未羧化率均显著高于0~3个月小儿,且>3个月~1岁小儿OC未羧化率还显著高于>9~14岁小儿。这是不同年龄段小儿骨骼维生素K营养状态不同所致。这表明>3个月~1岁小儿成骨细胞的维生素K的相对缺乏程度较重,维生素K对骨骼的供应也就最为缺乏,与临床上该年龄段小儿最易发生骨代谢异常,易患佝偻病相吻合,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该年龄段小儿维生素K的预防性应用更应受到重视。

骨骼维生素K水平作为评价骨代谢的一项重要生化指标已经得到了确认,但在小儿阶段骨代谢受年龄增长、性别、生长速率、营养状况以及青春期阶段等更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对这个阶段的骨代谢进行评价及判断难度更大;同时本研究提醒在小儿不同的年龄段应确立不同的参考值,因此对骨骼维生素K更准确、简便的检测手段以及参考值的建立,还需要在以后的临床工作和实验中做进一步的探讨及研究。

1 张会丰,李伟.机体维生素K营养状况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1,28(5):292-294.

2 Pettifor JM,Benson R.Congenital malform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administration of oral anticoagulants during pregnancy[J].J Pediatr,1975,86(3):459-462.

3 Gundberg CM,Nieman SD,Abrams S,et al.Vitamin K status and bone health an analysis of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undercarboxylated osteocalcin[J].J Clin Endocrinol Metab,1998,83(9):3258-3266.

4 Craciun AM,Groenen-van Dooren MM,Vermeer C.Nutritional vitamin K-intake and urinary gamma-carboxyglutamate excretion on the rat[J].Binchem Biophys Acta,1997,1334(1):44-50.

5 Sato T,Ohtani Y,Yamada Y,et al.Difference in the metabolism of vitamin K between fiver and bone in vitamin K-deficient rates[J].Br J Nutr,2002,87(4):307-314.

6 陶天遵,杨小清,陶树清,等.维生素K与骨代谢[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5,25(5):298-301.

7 Auf′mkolk B,Hausehka PV,Schwartz ER.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 bone cells in culture[J].Calcif Tissue Int,1985,37(3):228-235.

猜你喜欢
残基谷氨酸营养状况
人分泌型磷脂酶A2-IIA的功能性动力学特征研究*
基于各向异性网络模型研究δ阿片受体的动力学与关键残基*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水介导的通讯路径对脂肪酶热稳定性的影响
“残基片段和排列组合法”在书写限制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中的应用
淫羊藿总黄酮对谷氨酸和咖啡因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N-月桂酰基谷氨酸盐性能的pH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