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加强社区管理创新

2013-04-21 09:36霍宇同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共治居民单位

文|霍宇同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社区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是社会管理的基础和关键环节。社区既是联系政府和居民的桥梁纽带,也是化解社会矛盾、处理社会问题的前沿平台。创新社区管理,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

我国经济社会转型促使社区的概念发生了变化。计划经济时代,个体被纳入“单位”的框架中,单位体制、“单位人”既是计划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政府实施社会管理、组织发动群众的重要途径。当时城市居民管理最基本的方式就是单位对职工的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特别是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各个单位逐步剥离原来承担的社会职能,“单位”的概念日渐淡化,社区的概念逐渐为大众熟知。社区一般指人们在地缘基础上结合而成的社会群体,它作为复合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单元逐步构成了新的社会组织系统。这种组织系统以社区个人的利益为纽带,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共同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和社区意识。其重要意义在于依托社区平台有助于“公民社会”的逐渐形成和成长。因此,社会成员从“单位人”到“社区人”的转变使传统的社会管理受到挑战,对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社区管理需要建立切实可行的问题解决机制。目前,许多社区承担着多种社会职能,包括治安、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就业、卫生等。这些职能与社区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必须发挥好社区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作用。近年来,不少地区已经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探索出了一些成熟的社区管理经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三位一体、共管共治”的社区管理模式。“三位一体”,即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社区服务组织,三个直管组织一体化运行。“共管共治”,即政府的其他管理组织、群众团体、服务机构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管理的各项活动和运行程序,形成多元化的管理主体合力,建立目标一致、和谐共建、互商互补的社区管理运行新机制。

创新社区管理应以社区组织机构、人员结构、日常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创新为重点。在组织机构和人员结构方面形成职能分开、协作共治的新型组织模式;在日常管理和开展社区活动方面,实行常态化管理与社区文化活动相结合,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与实现社区自身建设目标相结合,发挥宣传教育作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等等。

创新社区管理需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文化是社区的灵魂,包括社区居民的价值认同、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行为规范等内容。社区成为一个融合了情感、道德、信念的共同体,才能真正发挥弘扬主流价值观、凝聚群众精气神的功能。时下,社区文化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满足了社区居民的精神需求,而且改变了社区的面貌,提升了社区的文明程度。社区文化建设要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注重公益性和市场性。公益性,就是以政府投资为主建设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和科技文化服务机构,充分保障社区居民尤其是弱势群体的使用权。市场性,就是社区文化的非公益性和产业化。培育社区文化产业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发展社区文化市场,通过市场化运行,保证各类文化基本功能的正常发挥,保证社区文化发展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居民文化权益最大化。许多典型经验表明,社区文化产业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追求经济效益,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找到符合自身实际的正确路子,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持久动力。

猜你喜欢
共治居民单位
论互联网金融的公私协同共治
“多元共治”乐融融
山东乐陵市:“三水共治”促水环境改善
石器时代的居民
萧山瓜沥:打造“沥家园”智慧城市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
长度单位
An Account on “Yoknapatawpha”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