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粉表面化学镀银及表征

2013-04-23 05:55江学良陈乐生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3年11期
关键词:铜粉镀银还原剂

江学良,杨 浩,王 维,陈乐生

(1.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2.温州宏丰电工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 温州 325603)

0 引 言

随着人类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电子产品的增加,以金、银、铜等金属粉末为主要功能相的电子浆料(导电涂料、 导电胶)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此外电子浆料作为制造电感、电容、电阻等的电极, 以及在具有防电磁干扰性能的屏蔽涂层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1].电子浆料是用于制造厚膜元件的基础材料,它是由固体粉末和有机溶剂经过三辊研磨机轧制混合均匀的膏状物[2].按其不同的用途可以分为介质浆料、电阻浆料和导体浆料,按导电相的价格分为贵金属电子浆料和贱金属浆料[3].银粉是一种常用的导电浆料的主要成份,具有较高的导电性,但其抗迁移能力差,铜具有较好的抗迁移能力,不适直接用于导电涂料领域.本实验通过研究在铜粉表面包覆一层银,使之成为电子浆料的复合功能相,这种银包铜粉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可以达到节约贵金属,保护环境的目的[4].

G.D.Sulka[5]研究了银在铜粉表面沉积的动力学问题,分析了在酸性环境下Cu2+和Ag+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廖辉伟等人[6]研究制备出包覆效果较好的纳米 Cu-Ag 双金属粉,他们采用微米级铜粉,对其先敏化后活化,然后用还原剂为葡萄糖在其表面化学镀银,反应中加入分散剂PVP,制备粉体有较好的电导率.吴懿平等人[7]将片状铜粉加入到用二乙烯三胺和多乙烯多胺配制的银胺溶液中,采取化学置换镀银,得到了表面银覆盖率达 90%以上的铜-银粉,抗氧化性明显提高.吴秀华等人[8]发现保护剂PVP 和 PVA可以很好地克服铜粉置换 AgNO3反应中的粉体团聚现象,所得的双金属粉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

本实验先用稀硫酸对铜粉进行表面处理,然后采用氯化亚锡为活化剂,甲醛为还原剂,在铜粉表面包覆一层银,合成了Ag-Cu复合粉末.实验讨论了硝酸银浓度、不同还原剂、反应时间温度及镀液的pH值对材料晶型和形貌的影响,确定了合成Ag-Cu复合粉末的最优化工艺条件.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原材料及仪器

原材料:铜粉,0.074 mm(200目);稀硫酸,化学纯;氯化亚锡,分析纯;氯化钯,分析纯;硝酸银,分析纯;氨水,分析纯;氢氧化钠,分析纯;甲醛,分析纯;无水乙醇,分析纯;

仪器:数显恒温油浴锅,电子天平,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Sirion 200扫描电镜,D8 ADVANCE X射线衍射仪等.

1.2 铜粉表面的处理

化学镀银前有3个处理步骤,即粗化处理、敏化处理和活化处理.粗化的目的是增加表面能, 提高表面活性, 使敏化和活化时金属离子和金属容易吸附于表面.敏化是用 SnCl2溶液处理以在其表面均匀吸附一层Sn2+,利用其还原性将在活化步骤中吸附于表面的Pd2+还原为Pd,以形成活性中心,催化施镀过程中金属离子的还原,而后利用金属的自身还原作用得到一定厚度的镀层.

本实验首先用稀硫酸对铜粉进行处理,将铜粉放入稀硫酸中,磁力搅拌30 min,过滤,水洗,干燥备用.然后将处理后的铜粉,放入SnCl2·2H2O溶液中搅拌,然后过滤,用水洗,不用干燥.接着将敏化好的铜粉加入到PdCl2溶液中,搅拌,过滤,清洗,待用.

1.3 铜粉表面镀银

将处理后的铜粉加入到甲醛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液中,搅拌15 min,然后将银氨溶液用滴管逐滴滴加到还原液中并搅拌,加热到反应完全,使银离子还原沉积于铜粉表面,抽滤并用98%的乙醇清洗后,再用蒸馏水冲洗至中性.在50~60 ℃条件下真空烘干. 即得Ag-Cu粉体.

1.4 测试与分析

采用Sirion 200扫描电镜观察银包覆铜粉的表面形貌;采用D8 ADVANCE X射线衍射仪测定样品的成分和晶型,在管电压30 kV,管电流30 mA的Cu靶Kα1辐射(发射波长1.540 6×10-10m)的条件下,以8 (°)/min的扫描速度对2θ=10~80°的范围进行扫描.

2 结果与讨论

2.1 SnCl2溶液处理对复合粒子形貌的影响

图1为铜粉经SnCl2溶液处理前后制备的Ag-Cu复合粒子SEM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未经SnCl2溶液处理的铜粉/银复合粒子[见图1(a)]表面只有少量的Ag粒子包覆在铜粉表面,而经过SnCl2溶液处理后的铜粉/银复合粒子Ag粒子较好的包覆在铜粉表面.铜粉经过SnCl2溶液处理后,其表面均匀吸附一层Sn2+,由于Sn2+具有还原性,易将在活化步骤中吸附于材料表面的Pd2+还原为Pd,形成活性中心,在进一步催化施镀过程中将Ag+还原,而后利用Ag的自身还原作用得到一定厚度的Ag镀层.

图1 不同表面处理制备的银/铜粉复合粒子的SEM照片Fig.1 SEM photographs of the different types of treatment with copper powder / silver composite particles

2.2 SnCl2溶液处理对复合粒子晶型的影响

图2 不同表面处理制备的铜粉/银复合粒子的XRD图谱Fig.2 X-Ray diffraction(XRD) patterns of the different types of treatment with copper powder/silver composite particles

图2为铜粉经SnCl2溶液处理前后制备的Ag/Cu复合粒子XRD图.通过比对标准卡片发现,银包玻璃微珠核壳纳米复合粒子2θ值在38.6、44.66、64.8处都有银的衍射峰,分别对应着Ag的(111)、(200)、(221)晶面,表明所制备的产物中Ag具有面心立方结构,并且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由图可知:经过SnCl2溶液处理后的铜粉/银复合粒子其Ag111的衍射峰比未经过SnCl2溶液处理的要强,说明SnCl2溶液对促进Ag粒子较好的包覆在铜粉表面具有很好的作用.

2.3 不同还原剂对复合粒子形貌的影响

常用的还原剂有水合肼、甲醛、葡萄糖.还原剂与银氨溶液反应后生成Ag颗粒,其沉积在铜粉末表面,合成银-铜复合粉末.各还原剂与银氨溶液反应原理如下:

a.甲醛作还原剂与银氨溶液反应

2OH-+2[ Ag(NH3)2]+HCHO=HCOONH4+2Ag↓+3NH3↑+H2O

b.葡萄糖作还原剂与银氨溶液反应

2[Ag(NH3)2]+C6H12O6=2Ag+CH2OH(CHOH)4COONH4+3NH3↑+H2O

c.水合肼作还原剂与银氨溶液反应

4Ag++N2H4·H2O=4Ag+N2↑+H2O+4H+

图3为还原剂分别为水合肼、甲醛、葡萄糖制备的铜/银复合粒子的SEM照片.从图中可以看出:当还原剂为水合肼和葡萄糖时,见图3(a),铜粉周围包覆不是很完整,主要原因是这两种还原剂的还原能力不太强.当还原剂为甲醛时,可以看到银粉在铜粉的周围包覆的比较致密.

2.4 镀液pH值对复合粒子晶型的影响

以甲醛作为还原剂时,需要在适合的碱性环境中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aOH作为碱性化学镀液中的pH值调节剂应用较为广泛.这时需要加入一定量的NaOH以保持镀液的 pH值.加入NaOH后能加快反应速度,并且镀液中OH-的浓度增大,氨水的离解平衡向生成NH3·H2O的方向移动,保证了产生大量的银氨络离子,有利于体系的稳定.

[Ag(NH3)2]OH+NaNO3

图4为镀液pH值分别为8、10、12时制备的铜/银复合粒子的XRD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当pH为8时,Ag111所对应的衍射峰较弱,当pH值为10时,产物中Ag111的衍射峰较强.随着pH值继续上升,Ag111衍射峰下降.说明镀银反应溶液的最佳pH值为10.

图3 不同还原剂制备的铜粉/银复合粒子的SEM照片Fig.3 SEM photographs of different reducing agent prepared copper powder / silver composite particles

2.4.1 反应温度对复合粒子形貌的影响 温度是影响反应速率的重要参数,反应过程中都有热量的参与,但温度太高,就会加快银的析出,使银铜结合力减弱,降低了包覆效果.而温度低,沉积速度下降,也会影响银包覆层质量.

图5为反应温度分别为40、50、60、70 ℃时制备的铜/银复合粒子的SEM照片.随着温度的升高,Ag的还原率迅速增加,温度达到50 ℃后溶液Ag的还原率上升缓慢,趋近完全还原.反应温度越高,Ag还原率越大.但是反应温度过高会影响石墨粉表面Ag的镀覆效果.图5(d)是温度为70 ℃下反应所得Cu/Ag粉体的SEM照片,由图可见,铜粉表面沉积的Ag不均匀,Ag颗粒尺寸大小不一,形状也很不规则.这可能是由于过高的温度使得化学镀液不稳定、产生了自分解的缘故.

图4 不同pH值制备的铜粉/银复合粒子的XRD图谱Fig.4 X-Ray diffraction(XRD) patterns of different pH value of silver solution prepared copper powder/silver composite particles

图5 不同温度制备的铜粉/银复合粒子的SEM照片Fig.5 SEM photographs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 prepared copper powder/silver composite particles

2.4.2反应温度对复合粒子晶型的影响 图6为反应温度分别为40、50、60、70 ℃时制备的铜/银复合粒子的XRD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温度为40 ℃时,Ag所对应的衍射峰较弱,当温度上升到50 ℃时,产物中的衍射峰增强.随着反应的温度继续上升,衍射峰有下降的趋势,说明镀银反应时,温度过高对镀银有影响,使镀液产生了自分解.故而可知镀银反应的最佳温度为50 ℃.

3 结 语

实验通过表面处理,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制备了Cu/Ag复合粉体.研究结果表明:

a.经过SnCl2溶液处理后的铜粉/银复合粒子具有较好的形貌.

b.铜粉镀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配制的银氨溶液pH值为10,反应温度为50 ℃,采用的还原剂为甲醛,合成的Cu/Ag电接触材料有较好的形貌.

图6 不同温度制备的铜粉/银复合粒子的XRD图谱Fig.6 X-Ray diffraction(XRD) patterns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 prepared copper powder/silver composite particles

致 谢

感谢湖北省科技厅和武汉工程大学对本实验的资金支持!

皮瓣移植术后平卧卧床休息,术区制动,告知引起伤口出血的原因及诱因,尽可能避免,如勿用力活动、保持排便通畅等。

参考文献:

[1] 马青山,宜天鹏.银包铜粉的制备工艺及研究进展[J].稀有金属快报,2007, 26(8):10-14.

MA Qing-shan,YI Tian-peng.Prepara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silver-coated copper powder[J].Rare Metal Letters,2007,26(8):10-14.(in Chinese)

[2] Misjak F,Barna P B. 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u-Ag nanocomposite films [J].Thin Solid Films,2008,516:3931.

[3] Hussain S, Pal A K. Synthesis of composite films of mixed Ag-Cu nanocrystallites embedded in DLC matrix and associated surface Plasmon properties [J]. Appl Surf Sci, 2007, 253:3649.

[4] Britman S, Smith A J. Copper nanowires and silver micropit arrays from the electrochemical treatment of a directionally solidified silver-copper eutectic [J]. Electrochim Acta, 2007,53:324.

[5] Sulka G D, Jaskula M. Study of the kinetics of silve ions cementation onto copper from sulphuric acid solution [J]. Hydrometallurgy,2003, 70(1-3):185-196.

[6] 廖辉伟, 李翔, 彭汝芳.包覆型纳米铜-银双金属粉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 2003,19(12):1327-1330.

LIAO Hui-wei, LI Xiang,PENG Ru-fang.Research of silver-coated nano copper powder composite particles[J].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 2003,19(12):1327-1330. (in Chinese)

[7] 吴懿平, 吴大海,袁忠发,等.镀银铜粉导电胶的研究 [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5,24(4):32-35.

WU Yi-ping, WU Da-hai,YUAN Zhong-fa,et al.Research of silver-plated copper conductive adhesive [J].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Materials,2005,24(4):32-35. (in Chinese)

[8] 吴秀华, 赵斌, 邵佳敏.不同形貌Cu-Ag双金属粉的制备与性能[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2002,28(4):402-405.

WU Xiu-hua,ZHAO Bin,SHAO Jia-min.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morphologies Cu-Ag composite particles[J]. 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2,28(4):402-405. (in Chinese)

猜你喜欢
铜粉镀银还原剂
静电自组装制备氧化石墨烯包覆铜粉研究
氨还原剂喷枪中保护气旋流喷射作用的研究
球形超细铜粉的制备及其空气中抗氧化的研究
“氧化剂与还原剂”知识解读
熟悉优先原理 迅速准确解题
乙二胺四乙酸体系中原位还原法制备银包覆铜粉
铸铝合金导体镀银工艺改进与应用
低氧光亮铜杆铜粉形成机理及控制研究
氧化对铜基件镀银产品电气性能的影响
酚醛树脂/镀银碳纤维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