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油水井立体调整技术降低注采系统能耗

2013-05-05 06:10左立娜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五采油厂
石油石化节能 2013年8期
关键词:产液高含水液量

左立娜(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五采油厂)

应用油水井立体调整技术降低注采系统能耗

左立娜(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五采油厂)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高含水层、高含水井点逐渐增多,油层平面差异大、层间干扰严重,如何调整高低含水层注采关系,合理控制低效无效循环是目前油田开发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采用了油水井立体调整技术,实现了高、低含水层的区分对待,有效控制了低效无效注采,降低了注采系统能耗。现场应用4个井组,通过调整前后对比,平均井组产液降低 29.2t,产油增加 0.5t,年控制无效产液 0.96×104t,减少无效注水 53m3,年控制无效注水 1.75×104m3,当年投入产出比达到 1∶2.24。

注采系统 立体调整技术 节能降耗 低效无效注采

水驱油田开发的任何一个阶段,产油量都是由产液量来保证的,若要保持油量稳定或减缓递减就需要提液,但液量的增长势必造成能耗增加,因此,控制无效液量增长就显得尤为重要。当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以后,高含水层、高含水井点逐渐增多,且井网间及层间含水差异越来越小,控水控液难度也越来越大。为此,需要探索有效的水驱精细调整挖潜技术,在保证油田产量的同时控制液量增长幅度,减少能耗需求,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1]。

1 油水井立体调整技术优势

油水井立体调整技术是以地质资料为基础来分析开采现状;以井组为基本单元进行对应注采调整;以配套工艺为保障,在采油井端实施分层配产、在注水井端对应精细分层,对应调整,实现不同性质油层分类调整、分类管理,控制能耗增长。油水井立体调整技术原理如图1所示。

1.1实现油水井对应精细调整

通常情况下,油井常规堵水后对应水井会适当减水来进行平面调整,避免注水强度过高导致油层压力波动伤害油层套管,但由于连通注水井已有注水层段与堵水层段不是完全对应,水井减水后势必影响部分未动用或动用差层的挖潜。油水井立体调整技术,可以根据油井端实施分层配产后,水井端也进行精细分层,使油水井注采层段保持对应,达到精确控制低效循环的目的。

图1 油水井立体调整原理图

1.2根据开发需要进行控制

常规堵水后,随着油田开发的延续,原来相对低含水的部分接替层会逐渐转变为高含水无效生产层,若要控制这些层的产液量需要重新进行堵水作业。油井端连续直控分层配产可以根据层段含水变化情况,结合油田开发实际需要,应用其连续调节功能进行调控。当接替层转变为高含水无效生产层时,只需直接关掉这部分层即可,不需要进行重新堵水。

2 油水井立体调整技术应用

以往,控制无效产液是在高含水、高流压、高液量的井中选取高含水层进行堵水,但是随着油田开采对象由主力油层向薄差层的转移,单井单层产出向高含水、低产液量方向转移。从目前油井生产状况来看,全井日产液量小于 20t的井数比例达到将近 70%,全井日产液量小于 10t的井数比例达到了 42% (见表1),按照以往的方法,这部分低产液的高含水井就得不到及时治理。油水井立体调整技术是以井组为考虑对象,可以通过油水井对应调整,对高低含水相间分布的层进行治理,该技术适合于注采关系完善、层间矛盾突出的任何井组。

表1 不同含水、产液级别层数所占比例统计

2.1调整思路

油水井立体调整技术在精细调整时,首先,应用多学科油藏研究成果、动态监测资料分析采油井分层开发现状,依据分层含水级别,在油井端采取“放、调、关”相结合的措施调整采出剖面,控制无效采出;其次,在注水井端结合采出端分层配产状况实施精细分层,按照配产层段地层压力级别进行提控注水量,实现注采剖面的对应调整,将整个井组在垂向上和平面上调整到合理的注采状态,进而充分控制低效无效注采。调整方法见表2。

表2 油水井立体调整

2.2调整效果

根据立体调整的指导思想,在4个井组应用了油水井立体调整技术,调整前后对比,平均井组产液 降 低 29.2t, 产 油 增 加 0.5t, 含 水 降 低 7.72 个 百分 点 , 流 压 下 降 2.70MPa; 年 控 制 无 效 产 液 0.96 × 104t,减少无效注水 53m3,年控制无效注水 1.75× 104m3;吸 水层 数比例增加 5.2%, 吸水厚度比例增加 4.2 个百分点;考虑增油的情况下,当年投入产出比达到 1∶2.24。

按照以上调整思路,若在全区全面推广应用该技术,在调整措施工作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完成全年生产任务的同时,年可以减少无效注水 6.01%,减少无效产液 3.02%,节电 5.31%。

3 结论

1)油井端通过连续直控分层配产提高了油水井对应调控的针对性,应用其连续调节功能,减少重复堵水的同时,满足了油田开发调整的需要。

2)油水井立体调整技术,形成了不同类型油层的分类调整、分类管理方法,达到了减缓层间及平面矛盾、控制高含水层、释放低渗层的目的,满足了特高含水阶段油田开发的需要,控制了能耗增长。

3)油水井立体调整技术为油田控制能耗增长以及精细挖潜找到了一条新途径。该技术所形成的控制低效无效循环方法,对含水高低相间分布的多油层开发油田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值得推广应用。

[1]冯丽珍,曲顺才.油田低效循环综合治理方法研究[J].石油石化节能,2011,1(3):35-37.

10.3969/j.issn.2095-1493.2013.008.006

2013-01-22)

左立娜,工程师,2004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程专业),从 事采油工 程工作 ,E-mail:zlina@petrochina.com.cn,地址: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第五采油厂工程技术大队,163513。

猜你喜欢
产液高含水液量
考虑多因素的多层合采产液量劈分模式研究
特高含水油田的“硬稳定”之路
高含水水平井控水效果量化评价方法与应用
靖边畔沟长6油层采油制度效益研究
TAP阀压开地层解决方案及其在苏南的应用
工程因素对页岩气井产水的影响分析
特高含水期相渗关系表征新理论与实践
渤海J油田化学驱无因次产液指数的变化规律
CO2 驱低液量高气液比井下气锚模拟与优化
断块油藏高含水期油井产液结构优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