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湿祛痰法治疗高血压病痰湿壅盛型疗效观察

2013-05-11 10:00张小庆浙江省嘉兴市中医医院心内科嘉兴314000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牛膝计分川芎

张小庆 浙江省嘉兴市中医医院心内科 嘉兴 314000

·经验交流·

化湿祛痰法治疗高血压病痰湿壅盛型疗效观察

张小庆 浙江省嘉兴市中医医院心内科 嘉兴 314000

高血压病 痰湿壅盛 化湿祛痰法

高血压病是多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注重整体辨证,标本同治,能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副作用。2009年9月—2010年12月,笔者运用化湿祛痰法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64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均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1],中医辨证痰湿壅盛型[2],并排除心脑肾等严重脏器损害、妊娠、哺乳妇女、肿瘤等。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30~78岁,平均(58.89±13.43)岁;病程2~19年,平均(9.52± 5.17)年;对照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33~79岁,平均(61.03±12.81)岁;病程2.5~20年,平均(9.20±4.90)年。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每日晨起空腹或餐后30min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1次2.5mg,1天1次;若血压控制不理想,则加用缬沙坦胶囊,1次40mg,1天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化湿祛痰方:姜半夏12g,天麻10g,白术、茯苓各15g,陈皮10g,石决明(先煎)20g,丹参10g,川芎6g,牛膝、泽泻、佩兰、苍术各10g,薏苡仁20g,1天1剂,水煎2次取汁300mL,早晚各150mL。两组均28天为1个疗程。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头痛、眩晕、头沉、心悸、失眠、纳呆、舌象、脉象等症状,每周记录1次。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8天血压值。

中医证候评分采用尼莫地平积分法,对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的主症、次症采取半定量积分法。主症按正常(0分)、轻(3分)、中(6分)、重(9分)计分,舌苔脉象按无记0分,有记3分;次症按正常(0分)、轻(1分)、中(2分)、重(3分)计分,治疗前后分别评估一次。疗效指数=(治疗前计分-治疗后计分)/治疗前计分×100%。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有效:症状、体征较前好转,疗效指数≥30%;无效:症状、体征无好转或病情反而有所加重,疗效指数<30%。

3.2 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90.63%,对照组为6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3 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较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后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例32 32治疗前23.78±7.52 23.44±7.93治疗后10.09±2.88*△12.34±3.65*

3.4 血压变化情况 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血压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4 讨论

高血压病属中医“头痛”、”眩晕”、“肝风”等范畴,其发病与肝脾肾密切相关,体质学研究发现痰湿体质是高血压的主要体质类型,体质又影响证的形成,制约证的转变和转归,痰湿体质患者多表现为痰湿证。其病机多为嗜酒肥甘、饮食不节,或思虑劳倦伤脾,或情志不遂,肝气不舒,肝木乘脾土,使脾失健运,痰湿内生,引动肝风,上扰清窍而见眩晕、头痛等症。《丹溪心法》有“无痰不作眩”,强调了痰湿内阻是高血压的重要发病机制。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比较(±s)mmHg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比较(±s)mmHg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 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治疗后n/例32 32 32 32收缩压167.06±12.46 128.31±10.33*△165.81±16.10 134.75±11.60*舒张压98.88±10.18 82.41±7.83*△97.16±13.47 86.25±7.11*

《丹溪心法》有“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也”;《景岳全书》“痰之化无不在脾”;宋代庞安常曾说:“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是因湿邪易阻遏气机,气化则湿亦化矣”。化湿祛痰方以姜半夏、天麻共为君药,取其燥湿化痰、平肝熄风而止头眩之功。 白术、茯苓、薏苡仁、苍术健脾化湿而为臣,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气顺则痰消。痰湿易阻遏气机,久则痰瘀互阻,故用丹参、川芎、牛膝理气活血化瘀。丹参具有抗凝、扩血管、改善微循环、钙通道阻滞剂作用而降压[3]。川芎引药上行,牛膝走而能补,性善下行,入血分而引血下行,两者合用可使清阳之气上升,浊阴之气下行。川芎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降低血脂;药理研究证实牛膝具有“ACEI”样作用[4],可扩张外周血管、抑制心脏收缩力、降压、利尿,可以不同程度地减轻左心室肥厚,改善心肌重构[5]。石决明平肝潜阳,有显著的利尿和较久的降压作用;佩兰善化湿;泽泻利水渗湿,导湿下行,以降泄血脉脏腑中痰湿瘀滞浊物,以上均为佐药。纵观全方,以化湿祛痰、健脾理气为主,配伍平肝潜阳、活血利水通络之品,标本兼治,而以治标为主。

本组结果显示,化湿祛痰方不但能更好地辅助降压,且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体征,减轻患者痛苦。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2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7.

[3]吴存莉,何香,李靖.丹菊葛芩汤治疗老年高血压病60例[J].陕西中医,2009,30(10):1307.

[4]张明清.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38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0(2):19-20.

[5]柳静,张旭生,盖国忠.高血压病从气血论治[J].吉林中医药,2007,27(1):18.

2012-07-05

猜你喜欢
牛膝计分川芎
川芎的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
带定性判断的计分投票制及其公理刻画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基于ITS 序列鉴别特色民族药材土牛膝及其混伪品的研究
经典名方中牛膝类药材的本草考证△
牛膝研究概述
高级教师评审倾力一线教师
基于单片机的中国式摔跤比赛计分器开发设计
大川芎方多组分制剂释药特性的评价
牛膝鸡爪/明·冯梦龙《广笑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