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管理

2013-05-14 07:06骆月英
当代经济 2013年14期
关键词:会计制度成本核算医疗

○骆月英

(浙江省遂昌县中医院 浙江 丽水 323300)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加强医院成本管理的意义

1、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医院财务制度出台实施,医疗卫生体系对医院成本绩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医改实施方案明确要求,要加强新制度下医院成本管理与成本核算,定期对医院资产管理、经营发展、财务报表分析等财务内容进行测算,制定科学的医疗服务考评体系。卫生部、财务部等相关行政机构也应适时要求医院进行医疗改革,加强新制度下医院成本管理和绩效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地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改革医院内部运营机制的需要

执行医院成本管理制度有利于决策者根据经营状况恰当地配置医院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优化医院资源配置;同时,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管理有利于各核算主体的考核工作开展,通过成本核算来建立企业合理可行的激励约束机制。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不是直接反映在医疗设施设备上,而是最终体现在有效的管理机制上。通过加强医院成本管理,落实成本核算与控制,提高医院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有效降低医疗成本和医药费用,最终惠及于民,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3、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基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规范用药、检查和医疗行为。”成本是医院制定价格的底线,正确分析医疗成本,能够真实反映医院的服务费用,为卫生行政部门合理定价和为医院提高合理补贴提供客观依据。因此,医院在制定财务管理制度方面要坚持厉行节约、勤俭节约,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保持医院的公益性。医院成本管理就是要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管理,对资源使用、效益、成本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对成本管理的要求

1、确定适用范围

新医院会计制度适用于各类独立核算的公立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院、专科医院、门诊部等,但不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这是由于各类医疗机构在社会职能定位、资金支持、政策补贴等方面条件不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适用于《基层医疗卫生会计制度》。明确新医院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可以针对范围内的医疗机构进行更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成本管理。

2、完善收支科目

新《医院会计制度》中成本核算更为合理和完善,适应医院药品零差价的发展方向,取消了“药品进销差价”的会计科目,“药品支出”、“药品收入”科目不再单独列出,将“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这两个会计科学进行合并为“医疗收入”。新医院会计制度明确列出支出范围,其中包括医疗支出、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管理费用和其他支出。与旧的医疗会计制度相比,新会计制度增加科教项目的支出项目,科教项目经费不再单独设定专用基金项目或者不定款项来进行会计核算;同时,增加了“应付福利费”和“累计折旧”科目,加强对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全面地反映出医院服务成本状况。新的医院会计制度下,部分会计科目的合并和调整,更适用于当前我国医院医疗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有效实现医院成本管理和绩效管理。

3、建立全面成本管理体系

新的会计制度要求医院进行全面成本管理,对各成本项目进行全方位考察、全过程监督和控制,在核算范围上将医疗过程中消耗的各项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费用纳入核算内容,从过程上包含全成本核算对象,并将责任成本分摊至各个核算对象。医院的财务报表要真实地反映医院医疗经营活动中所有的成本,新医院会计制度下成本核心不再将药品收入与医疗收入分开,而是合并为一个会计科目“医疗收入”;药品支出与医疗支出则合并为“医疗支出”科目,这是新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管理改革的第一步。

三、如何加强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管理

1、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

医院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医疗状况建立起健全的成本管理组织机构,医院成本管理实行部门负责人制,将人力资源、医务、后勤、药剂、工会等多部门协同配合,以成本管理与控制为核心,各部门分工合作,相互协作,形成覆盖全院各级科室的成本核算组织结构。完善相关成本管理工作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以提高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进而实现医院成本管理工作目标,为在全院有效开展成本绩效管理奠定牢固的基础。医院成本管理工作需要广大同事的积极配合支持和领导的关注重视,要让加强医院成本管理的思想深入到企业文化当中,坚持医疗服务的成本效益原则,发挥医院成本管理决策的优势,尽快完善成本管理的相关细则,促进人员增加成本管理与控制意识,在健全组织结构的同时,能够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建立完善的全成本核算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更好地适应医院成本管理和绩效管理工作,应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可行的全成本核算评价指标体系。医院建立成本核算评价指标体系,应充分考虑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又要综合分析医院当前医疗状况,确保核算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实用性和规范性。建立完善成本核算体系,有助于医院实现全成本管理和控制,使得医院每一项业务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流程纳入到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实现对全部经营业务活动成本全方位的管理和控制,与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降低医院运营总成本,实现低成本的服务最优化。设定成本核算评价指标体系,从医院的实际经营情况出发,制定符合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成本核算评价指标体系和成本管理目标,完善相关成本核算评价体系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进而提高成本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成本管理高效性,对于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促进作用。

3、预算管理与成本管理相结合

完善成本管理制度,不仅要明确成本项目和成本核算对象,确保成本核算内容真实准确地反映医院各项成本信息,并借助预算管理来加强成本管理力度和效果。成本核算管理是对事前预算工作起到监督和控制的作用,及时发现成本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进而有效控制经营成本,因而对成本管理不能仅仅对发生的成本进行事后核算和控制,还需要在事前、事中进行适度的控制。将成本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定期进行核查,并根据实际的支出状况适当调整预算。成本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是医院实施成本预算管理的必要基础,长期以来医院成本管理工作依据国家财政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布的新医院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为基准,针对医院实际经营情况和特点,建立起适应医院公立性质和内部控制管理模式的具体规范和要求,从而有效地控制与成本管理相关的各个业务流程。

4、分析成本核算结果,加强成本控制

医院有必要将成本核算结果应用于医院预算管理、员工绩效考核等方面,这样不仅有利于医院对成本核算结果充分分析利用,同时将成本核算结果与具体的核算单位预算管理挂钩、绩效考核挂钩,积极调动各部门人员的参与,加强人员的重视程度和成本控制意识,从而体现了成本核算结果的重要意义。医院成本核算结果的应用不仅限制于医院内部的医院预算编制与预算管理工作,还可以用于外部决策制定的财务依据。医院在开展重大新项目、大型医疗设备采购、定价过程中应用成本核算结果分析来指导决策,发挥成本管理在决策中的指导作用,减少决策者的主观性。分析成本核算结果,能够准确把握与成本管理制度相关的业务流程、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准则的合理性、可行性,与公立医院经营主旨的协调程度,再深入考虑医院基本情况,制度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考核成本核算执行效果,加强成本控制执行力度。

5、医院信息化建设与成本管理相结合

医院成本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健全完善信息化系统提供基础。借由新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出台的契机,医院可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升级医院信息化系统,使得医院会计电算化系统、医用物资物流管理系统、医院收支系统等数据有效衔接和共享,完善成本计划、预算、执行、控制、评价等系统功能,为医院全面成本管理工作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数据资源;在提高成本管理能力和效率的基础上,促进医院会计信息化水平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都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为各部门更好地开展成本核算与管理、绩效考核评价等工作开展提供基础。医院成本管理应以提高医院整体竞争力、发挥成本效益为目标,不断完善成本核算,为成本管理提供便利,并对成本核算结果深入分析加以应用,提高医院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使有限的医疗资源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本文对如何在新医院会计制度加强医院成本管理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提出了完善医院成本管理的具体对策思路,以期在实践中能够为医院成本管理工作提供可行性参考。

[1]韩斌斌: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成本费用的核算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0(9).

[2]郑大喜: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下的成本核算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2(9).

[3]刘晓丽:新《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下的公立医院成本核算问题的研究[J].内江科技,2012(7).

[4]包岩琦:浅析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成本核算[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1(22).

[5]唐艳: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探析[J].现代商业,2012(8).

猜你喜欢
会计制度成本核算医疗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有效对策
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对策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政府会计制度》创新研究及改进展望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什么是医疗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