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山泉”的危机

2013-05-14 13:38石述思
杂文选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排污费农夫山泉瓶装水

石述思

曾有这样的一个电视广告语广为人知:“农夫山泉有点甜。”

当下,这家靠浙江千岛湖优质水源起家的国内瓶装水巨头随着瓶装水销售旺季的到来,注定要度过一个苦涩的春天。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媒体先是以其质量问题为由头,包括水中含有黑色不明物、棕色悬浮物等,其后又围绕“农夫山泉”的“水源地垃圾围城”、在广东生产的瓶装水却采用要求较低的浙江标准、“‘农夫山泉产品标准不如自来水标准”等问题展开质疑。

4月11日上午,“农夫山泉”在其官方微博作出回应,声称近期针对“农夫山泉”的一系列报道是由另一家饮用水企业华润怡宝蓄意策划的。

“农夫山泉”砸向同行的这记重拳不仅没有取得良好的市场预期,反而招致公众更多批评——毕竟相对于企业巨头的输赢,他们更关心产品的质量。

于是,“农夫山泉”14日公布了多个厂区出产的瓶装水总砷、镉、硒、硝酸盐、溴酸盐五项检测数据。仅从检测数据来看,的确比浙江省天然水标准、瓶装水国家标准、自来水国家标准要严格得多,民意得到一定程度安抚。

正常情况下,山泉水对水源的质量要求比较高,像这种水的水源一定来自特定受到保护的山区,经过山体净化,区域内无污染,周边也无其他污染进入水源区域。这种水一般比较稀少,因此价格也比较贵。

然而,伴随着中国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多的洁净水源受到污染的侵袭,加上标准的滞后,监管体制的滞后,天然水巨头们的产品质量便开始频频遭受媒体的质疑,并在行业恶性竞争的催化下不断浮出水面。

由国土资源部下属科研机构耗时六年完成的调查报告显示: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综合质量整体较差,可以直接饮用的一类地下水仅占22.2%。更为严重的是,近年来尽管各地均推行了排污费征管“环保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双线运行”机制,力图确保排污费足额用于环境治理。但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排污费”依然在污染企业和环保局之间“转圈”:地方财政将环保部门征收的“排污费”缴入国库后,经预算安排,仍返还环保部门,名义上是用于环保自身能力建设,实际上是默许环保部门将此费用用于人员经费支出。有基层环保局长抱怨,一些重点污染企业,是地方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甚至有政府的“零收费”、“零罚款”等政策作为挡箭牌。很多地方以保GDP为名,使环保治污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盆景。

在如此治污机制下,本身就脆弱的天然水源无疑经受着史无前例的考验。加上企业的唯利是图、行业的恶性竞争、标准的混乱不堪,公众面对各方声音产生焦虑疑惑是可以理解的。或许真如专家所言:只有喝白开水才是最安全的。

【原载2013年4月21日《工人日报·民生》本刊有删节】

猜你喜欢
排污费农夫山泉瓶装水
自制饮水机
农夫山泉去哪弄钱?
农夫山泉年赚36亿元
税务总局发布2018上半年环保税收近百亿
关于停征排污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事项的通知
2017年1月1日起云南省试点征收VOCs排污费
你会关闭农夫山泉的广告吗?
瓶装水上的广告
你分得清这些水的区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