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叙利亚命运的两周

2013-05-14 16:53崔清汉
中国新闻周刊 2013年35期
关键词:动武阿萨德拉夫罗夫

崔清汉

当美国国务卿克里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一起出现在瑞士日内瓦的新闻发布会现场,很多人已感觉转机将至。两个外长当天宣布,双方就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达成了一项协议。

奥巴马随即表示欢迎美俄达成的框架协议,但警告,如果阿萨德政权未能履行协议,美国仍将准备对叙利亚动武。框架协议迅速得到主要西方国家的支持。

这意味着剑拔弩张的叙利亚局势已出现缓和。

仅两周前,奥巴马才在白宫玫瑰园通过电视宣称,“我已决定,美国应当采取军事行动打击叙利亚政权目标。”

这两周发生了什么?

9月9日 和平的转机

奥巴马“先寻求国会的授权,再对叙利亚动手”的决定,事实上在9月9日美国国会休会结束前,给了国际社会和叙利亚扭转危机的时间。

在这期间,巴沙尔·阿萨德迅速转移了重点部队,首都基本被撤空;叙政府还努力求助盟国,让他们反对美国动武。

在等待期间,美国并未停止军事部署。美国国防部9月1日表示,尼米兹号核动力航母及其战斗群中的其他军舰正驶往红海,以在必要时支持对叙实施打击。

面对美国及其盟国咄咄逼人的态势,叙利亚的铁杆盟国俄罗斯一直态度积极。叙利亚塔尔图斯港作为俄在独联体以外唯一海外军事基地,亦是其防范“颜色革命”向独联体推进的屏障。

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8月 29日披露,俄罗斯总参谋部消息人士称,由于“众所周知的情况”,俄方一艘导弹巡洋舰和一艘反潜舰未来几天将抵达东地中海。但俄罗斯海军稍后否认上述部署与叙局势有关。

俄外交部在8月25日更早些时候就警告说,“我们再次坚决呼吁美国不要重复过去的错误,不要采取违反国际法的行动。任何绕开联合国的单边军事行动……都会导致叙利亚局势进一步升级。”叙利亚另一个盟国伊朗也发出类似警告。

巧舌如簧的奥巴马9月4日再次进行“游说”。他表示,世界必须对阿萨德政权采取行动,以维护全球禁止使用化学武器的原则。他澄清说,自己并没有就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问题设定“红线”,而是“国际社会设定了红线”。他指的是《禁止化学武器公约》。

他仍要求国会授权对叙进行有限打击。

不过,9月5日,奥巴马面临更多压力:俄总统普京和其他国家领导人明确反对美国对叙动武。在圣彼得堡举行的20国集团峰会上,普京用浅浅一笑和程序性的握手来欢迎奥巴马,这种冷淡的肢体语言,显示双方关系不睦。

奥巴马9月 9日透露,他与普京会晤时探讨了叙利亚将化学武器交由国际机构监管的可能性。实际上,此时的奥巴马已骑虎难下:夸下“对叙动武”的海口,但美国民众厌倦出兵海外,他自己也不想卷入叙内战的漩涡。

此时的美国,急需解套和找台阶下。

9月9日,机会来了。当天,在伦敦举行的记者会上,美国国务卿克里被问及:叙利亚政府通过做什么事情,可以换取美国不进行空袭。克里“不失时机”地试探性提议:“阿萨德政府如果能在下周将化学武器交给国际社会,他就可以避免武装介入”。

经验丰富的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立即捕捉到克里的“弦外之音”。他旋即与叙利亚外长穆阿利姆联络。当晚,俄外交部召开紧急记者会,拉夫罗夫声明:“我们敦促叙利亚领导层,不仅要将化学武器的储存地点置于国际监管之下,而且还要考虑此后将其销毁,并完全加入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当中。”

穆阿利姆9月10日在俄罗斯电视台宣读声明,表示叙利亚政府将采纳俄罗斯的提议。穆阿利姆说,“我们愿意宣布化学武器存放地点,停止生产化武,同时将这些生产设备展示给俄罗斯及其他联合国成员国代表。”

9月10日,俄罗斯向美国递交了解决叙利亚问题的按阶段斡旋计划。首先,叙利亚加入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其二,大马士革对储存和生产化武地点进行登记;第三,允许国际专家进入这些地区;最后,通过如何、由谁、在哪里销毁化学武器的决定。

奥巴马在当天表示,他已请求国会延后就他要求授权出兵叙利亚的提案进行表决,以便给俄罗斯时间来劝说叙利亚交出化学武器。

9月11日,克里和拉夫罗夫通了电话。9月12日,他们在日内瓦会面,商讨将叙利亚化武交由国际监管的具体细节。叙利亚局势,就这样出现了历史性转折点。

阿萨德9月12日公开表明,只要美国打消攻击叙利亚的念头和停止为抵抗军提供军备,他愿意落实俄罗斯提出的由国际监管及销毁化武的计划。

联合国证实,叙利亚政府9月12日递交有关信件,启动加入《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程序,并承诺在正式加入公约前也会遵守公约的规定。《禁止化学武器公约》1997年4月29日生效,其核心内容是在全球范围内尽早彻底销毁化学武器及其相关设施。“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旨在实现《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宗旨和目标,总部设在荷兰海牙,目前有189个缔约国。

9月14日 达成协议

外交谈判,是另一种战斗。克里和拉夫罗夫9月12日起在日内瓦协商,原定两天完成的协商,一直到当地时间14日凌晨2时,仍未敲定协议。人困马乏的他们决定先睡一觉,之后继续协商。

到了14日上午,难掩疲惫的拉夫罗夫与克里就销毁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达成一项框架协议。

叙利亚局势,开始拨云见日。

克里在与拉夫罗夫联袂举行的记者会上呼吁阿萨德政府履行承诺。克里说:“阿萨德政权没有玩游戏的空间,也必须完全履行承诺”。据BBC报道,克里宣布的六点要求包括:一、叙利亚提交的化学武器数量和种类在得到认可后必须“迅速”置于国际组织控制之下;二、叙利亚必须在一周内提交完整的化学武器清单;三、根据“化学武器公约”的特殊程序,实施“迅速销毁”;四、叙利亚须提供核查人员“立即、无限制的渠道”对所有地点进行检查;五、所有化学武器须被销毁,包括从叙利亚移除出境的可能;六、联合国提供后勤支持,叙利亚须在联合国宪章第七章的约束下履行承诺。

克里和拉夫罗夫表示,如果叙利亚未能履行承诺,那么会依照《联合国宪章》第七章做出授权军事或非军事制裁的协议。克里补充说,联合国调查人员必须在今年11月之前抵达叙利亚,叙利亚须在2014年年中之前移除或销毁其化学武器。

奥巴马对协议表示欢迎,但仍警告,美国保留对叙利亚动武的准备。

9月15日,外交部长王毅表示,中方欢迎俄美日前就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达成框架性协议。

但并非所有反应都是支持的。叙利亚自由军“军事委员会”首领塞利姆·伊德里斯说,这项协议只是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交易,叙利亚反对派不能接受这项协议,“政府军已经在黎巴嫩和伊拉克部署化学武器,因此我们也不可能接受在2014年销毁化学武器”。他还表示:“我和战友们将继续作战,直到现政权垮台。”

叙利亚局势还没有定数

显然,在这次叙利亚危机的关键时刻,以柔道擅长的普京,赢得了比分,风头盖过了奥巴马。

《纽约时报》9月12日称,普京令奥巴马在叙利亚危机中推动议程的“世界领袖”地位黯然失色。普京不仅出言批评美国搞军国主义,还提出了替代方案。

推选普京为和平奖候选人的建议已经发给诺奖委员会。该建议是由全俄教育基金会总裁谢尔盖·科姆科夫提出的。俄罗斯之声报道,不管怎样,普京今年已不可能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了,因为递交申请的时限在2月份就已结束。明年能否获得这一奖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叙利亚问题将如何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所国际关系研究室主任王林聪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对美俄叙三方来说,这个协议是三赢:奥巴马本意不想打,对战争的后果,心里也没谱,而俄方的提议,给了奥巴马一个台阶下;此举也是俄罗斯外交的胜利,维护了中东的利益,打了漂亮一仗,显示俄罗斯外交手腕娴熟;对叙利亚来说,避免了立即遭到军事打击。

王林聪认为,叙利亚政府应该会配合,但配合的程度,会否是美俄要求的那样,尚需观察。在配合的过程中,他可能会提出条件,因而会有变数。

《纽约时报》记者纪思道则支持对叙利亚进行有限军事打击。他表示,数十年来,叙利亚都拒绝承认该国拥有化学武器。而现在,面临着军事打击的威胁,该国突然承认有化学武器。简而言之,美国只是展示了一下军事力量,就产生了效果。他认为,在未来几周继续维持动武的选项是至关重要的,“否则俄罗斯和叙利亚就会耍美国”。

9月16日,由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任命的叙利亚国际人权调查委员会向该理事会正式呈交了叙利亚侵犯人权问题最新调查报告。秘书长潘基文在联合国安理会闭门会议上通报了这份长达38页的调查报告。

潘基文表示,报告认为8月21日发生在叙利亚大马士革附近姑塔地区的火箭弹袭击中使用了神经性毒剂沙林。他强调,不论是哪一方使用了化学武器都是一种战争罪行。该委员会还表示,它将继续就确定化学武器事件肇事者进行调查。

猜你喜欢
动武阿萨德拉夫罗夫
找麻烦
本期导读
袭馆事件给“对伊动武”拱火
俄称日媒歪曲外长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