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G20峰会和夏季达沃斯 看中国经济的稳步转型

2013-05-14 16:53何亚非
中国新闻周刊 2013年35期
关键词:政策经济

二十国集团第八次峰会日前在圣彼得堡落下帷幕。习近平主席在会上强调,“必须坚定推进结构改革,宁可将增长速度降下来一些。” 习主席话音刚落,在大连随后举行的夏季达沃斯会上,李克强总理明确表示,中国政府权衡利弊后,决定不用短期经济刺激政策来推高经济增速,而是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中国高层集中就中国经济走向表态并不多见,而且他们传达的信息清晰,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包含不少可以透视中国经济未来走向的“经济密码”。

为什么全球都关心中国经济下一步方向呢?环顾世界经济,我们看到全球经济衰退的巨大阴影持续笼罩,美国和欧洲经济虽然缓慢复苏,但深层次问题并未解决,债务高企、失业居高不下、流动性泛滥但信贷依然吃紧,尤其是中小企业资金匮乏。美联储在美国宏观经济出现向好迹象后计划退出每月回购850亿美元债券的量化宽松政策在所难免,也在情理之中。当然作为国际货币储备国,美国对推出的时机与方式必须负起责任,充分考虑国际影响。然而,美联储表态的“蝴蝶效应”已经引发新兴经济体今年5月以来普遍出现资金外流、本币贬值、通胀上扬、债务急升,以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南非为重灾区,印度等货币贬值都在20%以上,股市也是一片哀鸿。虽然新兴市场国家因为汲取了上世纪90年代金融危机的教训,不至于重新跌入“深渊”,但事实上冲击还是很大,而且反过来也影响了全球经济的整体复苏和增长。中国同样面临经济增速放慢,消费、投资、外贸下滑,财政收入减少的严峻挑战。在这样的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下,中国政府能够克服以“短期经济刺激”来推高经济增速的冲动实属不易。

再过几天就是2008年金融危机标志性事件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的五周年。历史的惨痛教训至今历历在目。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的强劲表现使国际社会许多成员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某种依赖思想,总是期待中国继续高速发展,来推动世界经济的持续复苏,哪怕需要刺激措施,也希望在所不惜。虽然中国不能这么做,其他国家有这样的想法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

中国共产党将在11月召开三中全会,对中国的经济改革等问题作出全面部署。稳中求进,着眼长远,调结构,促改革,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经济发展最怕大起大落,忽左忽右,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大国,经济总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二位,发展战略和宏观经济政策确定以后,一定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对执行政策的自信,政府要有坚强的战略定力。考虑到政策的落实需要时间,有时效果还会滞后一段时间才会显现,只要没有再如2008年那样金融海啸的惊涛骇浪,就不要轻易做出重大调整。在很多时候,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在经济尤其是金融领域,许多情况下都是依赖“预期”在运行,譬如对经济增速的预期、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对利率和汇率变化的预期等等。我们不仅要给中国国民以信心,还要承担起大国和重大经济体的责任,给国际社会以信心。

中国经济已经连续三十多年一路高歌猛进,现在增速适当放缓,以适应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这是很正常的事。况且,7.5%左右的年经济增长在当今世界已是“一花独放”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贵在长期,不在一时一事。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也要坚持长远的观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许多国家的经验教训表明,刺激经济的措施不可不用,却不可多用、长用。以美国为例,美国经济复苏势头稍有稳定,美联储就想退市,其中的原因也在于此。奥巴马总统最近关于重建美国经济和再平衡的讲话中,就提到美国不能将经济增长建在“流沙”上,必须建在“岩石”上。言之凿凿,也是担心美国经济追求短期利益,放任“刺激措施”,以至失去长期发展的驱动力。确实,美国个人储蓄率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从3%迅速上升到6%,但随后却又滑落到4%左右。美国反映国际贸易往来的经常账户赤字2009年下降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5%,但此后却停滞不前,没有进一步削减。

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结果是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多层次、多方式的全球经济伙伴关系已经逐步形成,我们的“地球村”越来越小。只要各国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世界经济的前途是光明的。

何亚非

(作者为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

猜你喜欢
政策经济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青岛政策通平台一期上线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经济日历
图读龙江经济
中国经济
中国人口政策及数量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