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制造的困境与出路

2013-05-28 05:43于泮菲汤志强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3期
关键词:中国制造出路困境

于泮菲 汤志强

【摘要】资本的聚集以及劳动力低成本优势这两个驱动力促进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中国制造一路走来,从改革初期的名不见经传,到如今的世界工厂,成就为世界各国所瞩目。但辉煌的外衣下,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中国制造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本文通过对中国制造劣势的分析,导出使中国制造走出困境的方法。

【关键词】中国制造;困境;出路

引言

中国制造业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经济空前发展的主要贡献者,没有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就没有今天中国人民的现代物质文明。近年来,随着原材料、人力及融资成本的快速增长,内部人才培养机制的欠缺,早已让中国制造业的低成本优势不复存在。2012年5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4%,比上月回落2.9个百分点,这份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再次证实了一个严峻的客观事实——中国的制造业企业生产增速明显减缓,中国制造业危机重重。

一、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困境

(一)中国制造所面临的人力资源困境

中国之所以被认为是“世界工厂”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自身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的整体收入水平逐渐提高,各地也相继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再加上中西部农民外出打工的机会成本提高,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也逐渐弱化。目前,除了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之外,与其他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相比,中国的平均用工成本也仅次于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少数国家,而比柬埔寨高224.8%,比孟加拉国高182%,比越南高195.3%,比印度高138.6%,比印度尼西亚高206.6%。

另外由于国家一些新的政策的出台,对农业以及其他产业的扶持,使得本来寄希望于制造业的民工大量外流,严重影响了制造业的发展。加之80,90后的民工对于自身的生活品质有更高的要求,他们不满足于只求温饱,不满足于有点枯燥的工人生活,经常跳槽,因此也更加的难于管理。高流动率也给工厂增加了人工成本。

(二)中国制造所面临的技术困境

在中国竞争最激烈的家电行业,核心的技术却在美国和日韩,甚至在LED领域,中国企业更是全面受制于日韩,在汽车领域,核心技术控制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手中,中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但是,市场上的高档汽车,如宝马、奥迪等,却几乎都是德国货。事实上,就中国在全球产业链所处的位置而言,中国仍然位于全球产业链的下端。

(三)中国制造所面临的国际困境

美国产业资本回流正在拉开大幕,据一次调查,有近40%的美国企业准备把工厂从中国迁回美国,这一趋势对中国制造而言,都将构成挑战。美国资本和技术流出将逐渐逆转,可能由海外直接投资净输出国转变为净输入国,这不仅会导致美国资本回流,而且其种种优势和巨大的市场还会吸引全球资本,使中国的吸引力下降。

美国产业资本回流已经成为大趋势,对于中国制造而言,必须把重振中国制造当作中国经济长期战略的核心,绝对不能在逐步失去成本优势的同时,又由于创新滞后,而导致低端制造和高端制造优势的双重流失。

另外印度、越南等一些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拥有更为廉价的劳动力以及自然资源,吸引了发达国家的投资目光对中国制造形成不小的威胁。

二、中国制造路在何方

(一)努力保持低成本制造优势

在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下人力成本、原材料价格等回落是不太现实的制造业企业只能通过其他的途径来降低这部分成本。保持低成本制造优势,首先要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快速提高,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能够弥补工资的上涨,从而将制造业的综合成本维持在较低水平;第二,要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的软、硬环境,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的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延缓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国外大规模转移的进程;第三,坚决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住房是基本的生活资料,是劳动力生产与再生产的基础。房价的快速上涨不但推高工资水平、土地价格和商务成本,而且会使制造业的资本转向房地产等领域,任其发展将会导致与中国发展阶段不相适应的“去制造业”现象。

(二)重塑新的竞争优势

要素成本的上涨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应对制造业外流根本上还是要依靠重塑新的竞争优势,使“中国制造”摆脱对低成本、低价格的依赖。一方面,要提高传统产业、成熟产业的竞争力。即使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领域,中国也主要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核心零部件与关键装备对发达国家高度依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要提高精致生产的水平,通过实施“对标”战略,将传统产业做强做精,提升产品的档次和附加价值,培育一大批能够占据产业高地的隐形冠军,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另一方面,应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孕育发展的契机,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为此,产业政策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体系;二是增加对教育和培训的公共投入,完善在职教育和培训体系,提高制造业产业工人的素质;三是以发达国家重振制造业为契机,鼓励企业开展以技术寻求为目的的逆向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境并购,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提高我国的产业技术水平。

(三)提升产业链竞争能力

产业链竞争是“6+1”的环节,“6”是6大软性环节:产品设计,二原料采购,三长途运输,四订单处理,五批发经营,六零售;“1”是硬性环节:制造环节。这6大环节创造出了9美元的价值,这6大环节就是整条产业链里面最有价值、能够创造出最多盈余的环节,但都不是我们中国企业所控制的,最有价值的6大环节基本上都掌控在欧美国家手中。我们中国企业在国际分工时被分派到价值最低、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和剥削劳动环节——制造环节。要实现中国制造的真正强大,要使中国制造真正的走向世界,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就要努力提高自己在产业链竞争中的实力,努力向上,而不是一直在最底层苦苦挣扎。

振兴内需,目前制造业破局最大的希望在于内需的振兴,政府应当继续致力于扩大中间阶层比例,提高国民收入水平,积极引导大众消费,并对制造业予以适当财政补贴,政策扶持,促使中国走上强盛久远之道。

总结: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除较好的中央企业外,中国制造业普遍的现状是大而不强,还是以生产原材料加工和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品为主,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这与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尚有很大距离,需要中国制造业界的共同努力。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创新和生产高科技产品,创造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争取在国内外市场迅速占领市场份额,从而使中国的制造业具有竞争优势,跨上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出路困境
跟踪导练(一)
以外国文学教学为例谈如何提高师范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基层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出路分析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