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新专业“质检”应成常态

2013-05-31 06:00陈明霞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广东省教育厅合格院校

陈明霞

近日,广东省教育厅首次针对省内高职院校新增专业进行质检,结果有43个专业不合格,将不能在今年高考招生。该省教育厅明确表示,今后将从事前备案审批改为事后监管,加强对高职院校指导。(3月14日《南方都市报》)

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专业人才、促进社会就业的重要职责,理应在培养适口对路的专业人才上主动作为、大胆创新。时下,市场需求瞬息万变、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学校的专业设置更需紧跟时代步伐,把准社会脉搏,贴近大众需求。有必要将一些过时专业淘汰出局,新增一些社会急需的专业,这样才能保证高职教育的血液“新鲜”,与社会供求实现无缝对接。

从专业角度来看,高职院校的专业增设是极其复杂的“技术活”,不仅受到职教规律、专业门类的限制,还要看院校本身的底蕴和实力,不能一味跟风、盲目复制。有些专业他校搞得很火,社会需求量很大,但不一定就能机械移植到你的学校。既然被认定为“不合格”,说明目前这些学校还不具备开设新增专业的环境和条件。如若不尊重规律、脱离实际地硬性增设新专业,极易造成“水土不服”,这是对专业更新的误读和曲解,对于人才培养和促进就业没有半点裨益。

客观来看,永葆高校长久活力的内生动力离不开专业更新,但这不是唯一途径。实践证明,专业设置重在“专而精”,而不在“泛而空”。很多高校将发展缓慢、招生困难的原因归结于专业陈旧单一,没有吸引力。这有一定道理,却有些偏颇。事实证明,国内顶尖院校也不能囊括所有前沿专业,即使北大、清华也不能保证所有专业都是一流的,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有几个全国叫得响、顶呱呱的专业,都是通过做大做强已有专业,依靠传统优势强项叫响品牌的。

增设新专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仅取决于市场和社会,更不能为了取悦学生和家长,而要立足于自身实情和传统优势,客观评价自己有没有开设新专业的能力。对于大多数的普通高职院校来说,由于人才配备和学校实力原因,全面接轨社会需求,配齐配足相关专业根本不切实际,也没有可能。如若各校都一窝蜂地增设新专业,很容易形成专业重复、恶劣竞争的畸形态势,无法让新增专业搞出水平和深度,实在是一种资源浪费。客观来看,没有及时增设新专业,并不代表学校就没有发展前途。对于大多数传统高职学校来说,只有发挥传统优势,将现有专业做大、做强,做出品牌才是最为现实的路径。把“抢夺生源”的宝全都押在增设新专业上显然是“剑走偏锋”。

可怕的是,一旦让准大学生们进入到那些不合格的专业学习,最终培养出来的也是“不合格”的人才。无论对于学生自身,还是社会来说,这都是极不负责的做法。在各地高校竞相增设新专业的热潮之下,广东省教育厅这种变事前备案审批改为事后监管的做法值得肯定。让高职院校新增专业的“质检”成为工作常态。

猜你喜欢
广东省教育厅合格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广东省教育厅召开中小学招生入学和中小学生减负工作新闻通气会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不合格的洗衣工
不合格的科学家
广东:免费师范生不任教须退钱
积极健全保障机制,自主创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