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

2013-06-02 07:32陈强高原泽徐林盛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10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呼吸机阻塞性

陈强 高原泽 徐林盛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时患者出现肺通气功能障碍,呼吸肌疲劳而导致Ⅱ型呼吸衰竭等并发症,严重者危及生命[1]。本研究对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无创呼吸机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共84例,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9例,患者年龄均在45~78岁,病史3~27年。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3.62±3.54)岁,平均病史为(11.26±3.11)年;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4.13±3.21)岁,平均病史为(11.75±3.1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病史及动脉血气分析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较性。

1.2 临床诊断 所有患者临床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主要临床表现为畏寒、咳嗽、发热、咳痰及气促等症状,且经X线胸片检查确诊,血流动力学稳定,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神经肌肉疾病等并发症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给予低流量吸氧及对症药物治疗(包括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利尿、纠正电解质平衡或支气管扩张剂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给予口鼻面罩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辅助治疗,呼吸模式为s/t,呼吸频率为12~18次/min,吸气压力由8 cmH2O逐渐上调为12~20 cmH2O,呼气压力由0 cmH2O逐渐上调为6~8 cmH2O,氧气流量为3~5 L/min,且保持潮气流量为500 ml左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结果采用SPSS 13.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各组指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PaCO2明显降低,PaO2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变化更为显著,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变化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变化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PaCO2 PaO2对照组 42 治疗前80.21±3.78 54.35±4.22治疗后 70.32±3.95* 67.34±3.98*观察组 42 治疗前 79.88±4.12 54.75±3.87治疗后 60.10±3.58*▲ 88.49±4.14*▲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以一种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呈进行性发展,患者病情多反复发作,使其肺功能出现进行性减退[3]。无创呼吸通气是指患者与呼吸机之间通过鼻罩或面罩等无创接触面传递对肺部的机械通气支持,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可明显减少患者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并改善患者预后[4]。本研究对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取常规药物及对症合并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不需建立人工气道,可采取面罩或鼻罩进行呼吸支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明显改善患者通气功能,增加通气量,提高PaO2,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谷雨,白炳秀,张建容.52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双水平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护理体会.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6):27.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9):8-17.

[3]吴艺.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2例疗效观察.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2):897.

[4]李传惠,方菊花,詹健,等.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护理体会.中国中医急症,2008,17(2):268.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呼吸机阻塞性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