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29例临床分析

2013-06-02 07:32郭克亚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10期
关键词:胆碱酯酶毒物阿托品

郭克亚

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发病急,症状严重,变化迅速,严重者可立即危及生命,在我国属发患者数最多的急性农药中毒,每年达5~7万人,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我医院为了提高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治疗成功率,在传统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血液灌流的方法,治疗抢救29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降低了患者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收到了比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间来我医院急诊求医,经口服有机磷农药吸收致中毒的58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33例,女性25例,年龄23~70岁。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患者其他资料如年龄、性别、口服有机磷农药剂量、就诊时间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传统的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29例,常规洗胃、催吐、导泻和利尿剂应用,配合吸氧、输液、特效解毒药物等的应用,积极对症治疗,加上生命支持治疗。实验组29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血液灌流方法治疗,灌流器为规格YTS-200 g的爱尔活性炭筒状灌流器,给予患者床边急诊血液灌流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将文中统计及检测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5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n)、率(%)表示,进行 χ2检验,P<0.05为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在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阿托品用量、死亡率、中间合并症情况上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观察指标比较s,例)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观察指标比较s,例)

注:两组患者相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胆碱脂酶恢复时间(d) 阿托品用量(mg) 死亡(n) 中间合并症(n)实验组6.323 5.981 6.725 4.06329 4.49±2.71 978±887 2 1对照组 29 10.38±2.71 1499±1290 10 6 u/χ2 值

3 讨论

血液灌流技术是利用体外循环,将血液引入装有炭肾的容器中,炭肾是具有丰富表面积的固态吸附剂,使已经溶解在血液中的毒性药物,在遇到炭肾时被吸附上去,达到血液中的毒性药物直接被迅速清除的治疗目的[2]。有机磷农药是脂溶性毒物,进入体内后,立即与胆碱酯酶结合成性质较稳定的磷酰化胆碱酯酶,导致胆碱酯酶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使患者体内大量乙酰胆碱蓄积,乙酰胆碱发挥烟碱样、毒蕈碱样作用,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传统方法应用阿托品治疗,只能对抗乙酰胆碱的毒蕈碱样症状,并不能清除体内的有机磷毒物,也不能使已经失去活性的胆碱酯酶复活,使用胆碱酯酶复活剂可以使一些胆碱酯酶复活,但对一些老化的中毒酶无效。如果不用血液灌流,患者体内的有机磷毒物只能靠缓慢代谢而排除体外,这个过程容易产生诸多综合征。据于笑霞,王立新[3]报道合并中间合并症的中毒患者,是由于血液循环中有持续的毒物有机磷存在。因为活性炭对有机磷毒物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毒物随着血液经过数次再循环,充分的与活性炭接触,被活性炭吸附从患者血液中清除去,从而减少了阿托品药物用量,缩短疗程,减少了中间合并症,降低了死亡率,起到治本的作用。本组资料结果显示实验组采用了血液灌流方法治疗,较对照组胆碱脂酶活力恢复时间明显,阿托品用量减少,中间综合征和死亡率降低,说明血液灌流治疗有机磷中毒疗效显著。但是血液灌流只能清除毒素本身,而不能使已经磷酰化的胆碱酯酶复活,也不能纠正毒素引起的病理生理反应[4]。所以在血液灌流的同时必须配合阿托品药物治疗及胆碱酯酶复活剂应用才能发挥其显着疗效,达到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的目的。

[1]孙晓莉,霍鹏飞,辛光大,等.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观察.中国工业医学医学杂志,2010,15(6):342-343.

[2]周海琴.血液灌流术抢救急性中毒的体会.宁波医学,2010,12(7):329.

[3]于笑霞,王立新.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的疗效研究.中华肾脏病杂志,2010,16(3):160.

[4]来红,杨伯泉,俞晓明.血液灌流抢救重症进行有机磷中毒的疗效观察.诊医学,2010,9(1):68.

猜你喜欢
胆碱酯酶毒物阿托品
低浓度阿托品不是近视防控的“神药”
HPLC测定洋金花中阿托品的含量
0.01%阿托品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控制儿童中低度近视进展的临床观察
血清胆碱酯酶对胃肠道恶性肿瘤预后的影响
快跑!有毒物 绝密毒药报告
家禽中毒怎么办
毒物——水银
华南胡椒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胆碱酯酶活性研究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问题分析
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