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研究

2013-06-02 07:32程林江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10期
关键词:住院费用组间胃癌

程林江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全胃切除术的使用对患者生理功能产生巨大破坏,使患者出现营养代谢障碍。传统术后多采用肠外营养支持,虽然此种方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营养不良,但缺乏食物对肠蠕动的刺激,使大多数患者生理功能出现紊乱[1]。本研究探讨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全胃切除患者的影响。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病房收治的60例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均分为对照组(肠外营养组)与观察组(肠内营养组)。本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65~79岁,平均年龄(68.5±5.5)岁;患者均已确诊,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血管等慢性疾病。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本组所有患者均行全胃切除术,采用食管空腔吻合术行消化道重建,常规方式放置胃管,观察组术中在空肠吻合口远端置空肠营养管。对照组术后行常规补液,待肠蠕动恢复后进食,每天平均补充能量25 kcal/kg。观察组为保持营养管畅通及肠功能恢复,行空肠营养管于术后24 h内输注生理盐水,250~500 ml/d,40~45 ml/h。临床观察如无明显异常24 h后持续输入肠内营养制剂瑞素(国药准字H20020588,华瑞制药有限公司),连续7 d,不足部分行静脉补充。输液同时注意营养液温度,控制在25℃ ~35℃,防止患者出现肠痉挛或腹泻。术后若无明显不良反应,拔除胃管正常饮食。

1.2.2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体重损失,进流质饮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费用、天数,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免疫指标变化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临床手术,术中血压、脉搏、心率等生命体征较平稳,未发生术中死亡病例。两组患者术前体重无明显变化,术后1星期内两组患者体重均有所下降,但术后对照组患者体重下降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进流质饮食时间(86.5±15.5)h,观察组进流质饮食时间(72.5±8.5)h,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住院费用与天数分别为(1500.0±120.0)百元,(22.5±3.5)d;观察组住院费用与住院天数分别为(1200.0±50.0)百元,(18.5±2.5)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对照组患者3例出现切口感染,2例出现肺部感染,感染发生率16.67%,待使用敏感抗感染药物,临床都得以治愈。与观察组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免疫指标变化情况 术后两组患者免疫指标均有所下降,但对照组免疫指标下降更为明显,且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d对照组 30 4.92±1.58 86.5±15.5 70.0±15.3 1500.0±120组别 例数 体重损失kg进流质饮食时间h肛门排气时间h 住院费用/百元 住院天数.0 22.5±3.5观察组 30 1.2±1.09* 72.5±8.5* 55.8±11.3* 1200.0±50.0* 18.5±2.5*

表2 两组患者免疫指标比较(,mg/L)

表2 两组患者免疫指标比较(,mg/L)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IgA IgG IgM对照组组别 例数30 1791±905 8398±1921 1295±1021观察组 30 1825±899* 8528±1799* 1379±955*

3 讨论

近些年,随着临床医学的高速发展,对于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胃肠营养支持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特别是老年患者,为防止术后吻合瘘口的发生,往往需禁食7 d以上。而从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来看,各项生理指标呈功能性下降,临床易发生异常情况。特别是胃癌患者,多数需行全胃切除术。术后肠道功能恢复较慢,肠道黏膜保护功能容易受细菌破坏而发生移位,造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大大增加。因此,老年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显得极为重要。而传统医学多认为,老年患者胃肠功能性退化,胃肠道手术造成的应激反应非常强烈,术后至少有3~5 d的胃肠麻痹,大大阻碍了胃肠道对营养的吸收。因此,术后多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对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研究显得相对落后[2]。传统术后肠外营养支持多以静脉补液方式输入多种微量元素。此种方式有一定的疗效,但缺陷也极为明显。如,导致患者肠内益生菌与内分泌失调,肠道功能损害,静脉留置针引起的感染与机体代谢紊乱,等等。对于老年胃癌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已经明显高于正常人,而全胃切除所造成的创伤进一步阻碍了营养摄入量,而术后患者营养需求又进一步增加。传统肠外营养支持法已经不能满足患者需求。多种原因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最终导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增加,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有研究证实[3],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患者,如果术前小肠功能正常,则术后患者小肠蠕动,吸收营养功能可即时恢复。同时,术后造成的胃肠麻痹,多数以结肠与胃为主,这些研究结果为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依据。采用肠内支持法具有诸多优点。营养物质进入胃肠道后,可有效调节患者肠道功能的完整性,改善胃肠黏膜的细胞结构,促进胃肠道蠕动,对患者的机体调节更为有利。同时也能丰富患者术后营养需求,增加抵抗力,大大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免疫指标低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星期,两组患者体重损失,进流质饮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肠内支持法,能够减少对患者身体损害,促进机体早日康复,从而确保了患者减少住院时间,同时也降低了住院费用。综上所述可知,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法,疗效显著,对老年患者的肠道恢复更有利,能够提高免疫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减少住院时间与费用,值得临床推广与研究。

[1]陈淑凤.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0):39-40.

[2]刘爱国.57例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吉林医学,2010,31(23):3892-3893.

[3]陈允锋.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海南医学,2009,20(9):182-184.

猜你喜欢
住院费用组间胃癌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新生儿肺炎患者(日龄<1 天)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
我国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桑植 卫生院住院费用全报销
国家卫计委:2017年实现住院费用异地结算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