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中毒的病因分析和急救治疗

2013-06-02 07:32陈昱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10期
关键词:毒物中毒小儿

陈昱

小儿急性中毒是临床急诊工作中常见的疾病,起病急,病情重,致死致残率较其他小儿疾病高。由于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活动性强,对生活中各种物品好奇心强,又缺乏生活常识和安全意识,常常因误服而导致中毒,常见中毒原因包括食物中毒、药物中毒等[1]。如CO中毒等类型如紧急救治和护理不及时,或抢救方式不正确,不仅对患儿的预后有严重影响,而且极可能由于呼吸和外周循环迅速衰竭而死亡。本院为研究近年当地儿童中毒病因及急救过程,选取了120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在我院急诊就诊的120例急性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4例,女46例,男女比为1.6∶1,年龄0~14岁,平均(4.5±1.8)岁。

1.2 急救措施

1.2.1 明确诊断 急救患儿时,对患儿中毒物质的判断是首要步骤,不但应听取患儿家长的叙述,而且主要靠患儿的症状和体征来进行综合判断毒物类别。观察呼吸频率、心率、全身皮肤黏膜颜色、瞳孔大小、意识障碍情况、对光反射等。例如有腐蚀性的化学物品中毒可导致皮肤黏膜破溃出血和糜烂;全身皮肤黏膜、指甲等处明显紫绀常见于亚硝酸盐中毒,食用大量硝酸盐类物质可导致肠源性紫绀;有机磷中毒可从口中闻及蒜臭味;CO中毒的眩晕、耳鸣等神经症状明显,口唇皮肤黏膜变为樱桃红色,瞳孔呈针尖样,伴有严重的意识障碍;阿托品中毒可导致瞳孔散大[2]。

1.2.2 迅速避开染毒环境 尤其在气体中毒的情况下,应及时将患儿搬离中毒环境,以免进一步加深中毒程度。应转移至空气流通处,清除气道异物保持通畅,去除残留毒物和染毒衣物,用水冲洗染毒部位,如皮肤、口腔、指甲等。

1.2.3 催吐法 经消化道中毒解毒最好的方法即催吐法,方便快捷,效果明显。年龄3岁以上、毒物入口后6 h内、神智意识清楚,均可选择该方法。具体方法为使用1∶2000~5000的高锰酸钾液1000~3000 ml迅速口服,用硬物刺激咽后壁产生呕吐反射,重复清洗直至呕吐物呈澄清无异味,如无高锰酸钾可用温水代替,严禁对婴幼儿或意识障碍者使用。

1.2.4 洗胃法 经口消化道中毒的患者常伴胃黏膜受损,除腐蚀性化学毒物中毒,其余患者在中毒24 h内均需进行洗胃。中和法是常用的洗胃方式,让患儿左侧卧位,将胃管经口插入置入胃内,注入灌洗液,液体量不超过胃容积的一半。充分回抽以免毒物残留,降低洗胃效率。镁乳等弱碱类物质可用于强酸中毒,食醋等弱酸类物质可用于强碱中毒,还可服用豆浆牛奶等食品加强胃黏膜保护效果[3]。如毒物种类不清楚,可选择生理盐水洗胃,直至抽出液体澄清为止。

1.2.5 导泻法 导泻常用试剂为30%硫酸镁60~80 ml或高渗性盐水,配合洗胃结束时注入,对婴幼儿不可用油脂类导泻剂。部分经口中毒患儿,病情较急,为延缓毒物被消化道黏膜吸收,洗胃结束后可用碳注入80~100 ml10%的甘露醇,引起的腹泻为等渗性,起效快,导泻后再用温水灌洗。

1.2.6 加快毒物排泄 多数毒物进入人体后由肾脏代谢排出,为降低毒物引起的机体损伤,使用利尿法加快毒物代谢。对于小儿患者,常用利尿主要依靠大量饮水使尿量增加,如果发生意识障碍或饮水困难,可静脉滴注利尿剂混合葡萄糖等渗液,常用利尿剂包括速尿、甘露醇等,但未避免发生副反应一般不选择利尿药。原有肾脏疾病的患儿可选择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1.2.7 其他治疗 其他一般抢救措施如吸氧、补充体液、抗休克、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等。常见毒物中毒都有特效解毒药,如解磷定用于有机磷中毒、亚甲蓝用于亚硝酸盐类中毒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中毒病因分析和年龄分布 主要病因包括:49例食物中毒(40.8%),34例药物中毒(28.3%),21例农药中毒(17.5%),12例CO中毒(10.0%)。年龄分布:1岁以下患儿10例(8.3%),1~3岁患儿52例(43.3%),4~7岁患儿38例(31.7%),7~14岁患儿20例(16.7%)。详见表1。

表1 中毒病因分析和年龄分布

2.2 急救治疗疗效 共住院90例,急诊留观30例。经救治康复118例,好转10例,其余2例因CO中毒时间过长,未及时救治死亡。

3 讨论

急性中毒是临床急诊科常见的疾病,常常由于救治不及时而死亡率高,且近年来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4]。小儿急性中毒主要原因:①食物保鲜和药品保存不当。②2岁以上小儿有行走和抓取物品的能力,但没有生活常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又对新事物好奇心重,活动范围广,活动性强,是出现意外伤害的高危人群[5]。③突发事件如CO等有毒气体泄露等。托儿所、学校、家庭厨房等处应更加严格食物的安全管控,注意卫生工作落实到位,尤其像夏秋季节食物容易腐败,应定期进行检查和消毒。灭鼠药等化学物品对脑干神经有极强的刺激作用,常常由于放置不当而使小儿误食,因此应将其放置于较高的安全位置。农药喷洒于蔬菜水果表面没有清洗干净,进食后即使低剂量毒物也容易造成小儿中毒,因此小儿食物应多次清洗干净,尽量选择绿色食品。对学龄前儿童,家长应尽早进行食品安全卫生的教育,使其分辨有害物品并尽量避免接触。胃复安中毒属于医源性中毒,多发生于农村学龄儿,服用剂量过大造成,可出现痉挛、意识障碍等症状锥体外系症状,容易与神经科疾病混淆。临床上可选用吗丁啉等药物可代替胃复安进行治疗,副作用较小,家长给小儿用药一定要遵医嘱,药物存放要严密。CO与室内煤气泄漏和空气不流通有重要关系,冬季常见,对患儿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同时对存活患儿也会造成严重的脑损伤等后遗症。因此应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关好煤气阀门,避免发生CO中毒事件。综上这些中毒原因,如进行及时的院前和院内抢救,做好预防工作都能挽救儿童生命。

本例研究结果显示,食物中毒的患儿占据较大比较(40.8%),药物中毒也有28.3%的比例,常见中毒药物如胃复安、灭鼠药等。农药中毒中有机磷中毒占主要病例,CO中毒患儿虽然所占比例较少,但均匀分布在各个年龄段中。年龄分布中1~3岁和4~7岁患儿占据主要部分,分别为52例(43.3%)和38例(31.7%),考虑与此年龄段小儿对新事物好奇心重,活动范围广,活动性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有关。经救治康复118例,好转10例,其余2例因CO中毒时间过长,未及时救治死亡。提示CO中毒的高危险性,其余中毒类型进行及时院前和院内抢救,通过催吐、洗胃、导泻等方法积极排毒,一般不会造成生命危险,进一步救治注意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

综上所述,食物中毒和1~3岁患儿是儿童急性中毒的主要病因和高危群体,临床上和家长应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应加强物品管理,做好预防和急救措施,保护儿童生命健康。

[1]仇诗奖.小儿急性中毒253例的临床救治体会.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21):1821.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28.

[3]陈秀荣,杨凯平,罗晓英,等.反复留置洗胃在抢救有机磷中毒患者中的作用.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5(2):641.

[4]杨丽芳,乔荆,杨 霞,等.十年间住院小儿急性中毒病因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5):345-346.

[5]许芳,周炯英.小儿急性中毒68例临床分析.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0):4296-4297.

猜你喜欢
毒物中毒小儿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快跑!有毒物 绝密毒药报告
小儿涵之三事
家禽中毒怎么办
中毒
毒物——水银
使用铅笔会中毒吗
爸爸中毒了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