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2013-06-02 07:32梁淑雯李银欢郭玉枝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10期
关键词:补钾酮症酸中毒

梁淑雯 李银欢 郭玉枝

循证护理是20世纪后期在循证医学思想影响下产生的护理新理念,亦是有着全面护理方式的新型护理方法[1]。本研究探讨循证护理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提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效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提供参考依据。现把研究过程和成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月至2012年9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70例患者检验结果:血糖显著升高,均在16.7 mmol/L以上,尿糖尿酮强阳性,符合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标准[2]。7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其他相关因素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

1.2.2 实验组的循证护理方法 ①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由3名高年资、接受过循证护理知识培训的护士组成循证护理小组,掌握及实施循证护理的有效方法。②寻找实证循证护理小组根据问题进行文献查询,寻找实证并付诸临床实践。③胰岛素应用护理由于微量注射泵(简称微泵)能将少量药物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泵入体内,于是微泵的使用既可产生最好的疗效,又能减轻护士的工作量[3]。一般以每小时每公斤0.1 U的速度静脉泵入。但在治疗早期由于存在脱水,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且酸中毒和高血糖增加了胰岛素抵抗,因此胰岛素用量可适当增加,随着病情的好转,胰岛素的作用增强,胰岛素要减量。血糖下降至13.5 mmol/L时,可将胰岛素用量减至每小时1.0~2.0 u。持续12 h,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和血糖变化,当血糖逐渐下降,不再升高,神志、血压、酮症酸中毒症状改善后,可改为常规皮下治疗[4,5]。④补液护理及时的对患者出现的严重脱水以及酮症酸中毒、循环衰竭情况进行纠正是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能否成功的关键。所以要建立畅通的静脉通道,要选择比较直、粗并且离关节以及静脉瓣比较远的血管进行穿刺,与此同时采用静脉留置针。护理人员还要做好留置针的护理。心功能正常者可在2~3 h内快速静脉滴注1000~1500 ml,以便较快地补充血容量改善周围循环衰竭和肾功能。通常每日补液3000~5000 ml,即能纠正失水[6]。对液体的选用,开始治疗时,一般选用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输注,但当血钠>155 mmol/L,血渗透压>330 mosm/L时,可输入0.45%氯化钠,若血糖降至250 mg/dL左右则改为5%葡萄糖液,此时葡萄糖和胰岛素同时输入是消除酮症的最有效方法[6,7]。⑤补钾护理补钾方式以静脉补钾为主,可同时口服补钾,补钾浓度应控制在0.3%,如低钾严重需加大浓度时,一定要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并随时监测血钾,以免引起高血钾[8]。补钾速度一般为13 mmoL(氯化钾1 g/h)左右。开始治疗时,由于存在酸中毒,血钾常不低,甚至偏高,并且存在脱水,尿量减少。故补钾速度要慢(6.5 mmoL/h),血钾高于正常时可暂不补钾。随着补液、酸中毒的纠正及胰岛素的应用,血钾会迅速下降而致病,补钾速度要加快(必要时可>26 mmoL/h,此时要心电监护)。先慢后快(与补液速度相反),避免相同浓度补钾,开始快速补液时输入过多的钾致严重高血钾,而治疗后期补钾不足出现严重低血钾[9]。⑥心理护理: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病情迁延反复,需要长期控制饮食和服药治疗,并发症较多,患者严重出现并发症,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患者会产生悲观、失望、焦虑等心理[5]。护理人员要明确告诉患者及其家属这种疾病的护理方法,经常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安慰患者,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重新树立起治疗的信心。与此同时还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这样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和防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情况的发生。还要对疾病的诱因进行相关的教育,使患者了解药物治疗以及饮食治疗的重要性,护理人员还要宣传传统饮食治疗的重要意义,使患者能够自觉的控制饮食。相关资料显示,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主要诱发因素当中,居首位的是呼吸系统感染。所以护理人员还要指导患者对呼吸道抵抗能力进行提高,进行耐寒锻炼。

1.3 统计学处理 方法:研究中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 13.0进行统计学方面的分析,所有的数据用表示,用t进行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前后血糖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但是实验组患者血糖下降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而在对患者使用胰岛素的剂量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比较少,在酮体转阴的时间上实验组所用的时间比较短,低血糖发生的次数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在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护理治疗时,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在降低血糖、缩短中毒时间以及降低低血糖发生率等方面具有非常好的效果。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

注:两组在护理后各指标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指标 实验组 对照组 t值 P值3.4±1.7 5.6±2.2 10.30 0.043 PBG(mmol/L) 4.2±1.9 7.4±2.6 9.57 0.001酮体转阴时间(h) 16.6±7.8 42.2±11.0 21.03 0.030平均胰岛素用量(μ/kg/d) 0.57±0.4 0.85±0.3 7.06 0.027低血糖发生次数FBG(mmol/L)11.25 0.0020 4

3 讨论

本文结果表明,通过给予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实验组的血糖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更加明显,酮体转阴时间快,平均胰岛素用量少,且未出现低血糖。这说明,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本文所采取的循证护理方法与常规护理相比,具有以下优势:护理活动有证可循,强调了护理的主动性、科学性,同时,通过循证护理的实施,护理人员有了明确的目标,护理行为不再盲目,不会仅凭经验进行实践,学会了有规律有计划实施护理操作,能够主动寻找护理过程所存在的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并结合先进的护理理念,有针对性地运用于护理工作当中,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循证护理方案,真正提高了护理人员整体知识水平和护理技术,提高了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质量,因此,本文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循证护理方法在临床上值得予以推广应用。

[1]伍琦.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7):20-21.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44-651.

[3]刘彩霞.循证护理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实践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3):77-78.

[4]秋英,宋开兰,卞丽香.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应用及相关知识调查.护理研究,2009,23(4A):872-874.

[5]荣爱香.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08例急救与护理体会.中国社区医师,2010,6(13):228.

[6]梁红英,黄桂花,刘艳梅.循证护理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中的应用.当代护士,2003,19(12):37-38.

[7]陈晶,高岩.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输液护理体会.河北医学,2002,8(2):165-166.

[8]荆慧娟,肖红英.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补钾及护理体会.医学信息,2010,24(7):295-296.

[9]孟维哲,赵群,李学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5例临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11,17(7):96-97.

猜你喜欢
补钾酮症酸中毒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及饲养对策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
心肌酶谱与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补钾过多、过快,谨防高钾血症
静脉补钾300例的合理性分析
为何会发生低血钾
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