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栓药物治疗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2013-06-02 07:32于捷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10期
关键词:瑞替普下壁通率

于捷

对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尽早实施再灌注治疗是决定其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关键因素,再灌注治疗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静脉溶栓治疗方法,近年来尽管急诊介入治疗为其最有效方法,但由于准备时间相对较长,医院人员和设备要求较高,及患者经济条件等易延误有效治疗时间,使急诊介入治疗受限。静脉溶栓治疗STEMI简单易行,仍广泛应用,尤其不能急诊PCI治疗的,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可获得梗死相关动脉早期开放、有效缩小心肌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及降低死亡率,使患者明显受益。现就我院应用瑞替普酶(rPA)、国产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59例急性STEMI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发病至溶栓开始时间(5.1±2.7)h,rPA组24例,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龄(58.2±7.5)岁,前壁9例,下壁4例,下壁 +正后壁8例,其他3例。UK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平均(63.1±7.8)岁,前壁12例,下壁5例,下壁+正后壁15例,其他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①胸痛持续≥30 min以上。②心电图ST段在2个或2个以上肢体导联抬高≥0.1 mv或相邻2个或2个以上胸前导联抬高≥0.2 mv。③年龄<75岁。④入选患者发病时间在6 h内,如果来院时已发病6~12 h,但心电图ST抬高仍然明显,伴严重胸痛者仍可入选。⑤无溶栓禁忌证,病家签字同意。

1.3 治疗方法 ①rPA组:rPA 10 mU静脉注射时间不短于2 min,30 min后重复10 mU静脉注射。② UK组,30 min内静脉应用氯化钠20 ml+UK50万U静脉注射及100万U静脉滴入。③两组溶栓即刻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嚼服,后改为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1次/d口服;低分子肝素5000 U每12 h皮下注射,5~7 d。④分别于溶栓30、60、90、120 min 记录心电图;于发病 6、12、14、16、20 h检测CK及CK-MB,根据病情给予硝酸酯类、调脂、β受体阻滞剂、ACEI、纠正心律失常及对症治疗并发症。

1.4 观察内容 ①胸痛自溶栓2 h内缓解。②最显著抬高导联ST段在溶栓后2 h以内回降≥50%。③溶栓2 h以内出现短暂的再灌注心律失常。④CK-MB高峰前移14 h以内。间接再通指标4项中2项或以上者考虑再通。但第1项与第3项组合不能判断为再通。观察记录60、90、120 min再通率。⑤记录30 d内发生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⑥副作用观察:轻度出血:出血不需要输血,无血液动力学异常包括如皮肤黏膜出血、牙龈出血等。中度出血:需要输血,但未引起需要干预的血液动力学异常,包括大出肿、操作引起的出血。严重和危及生命的出血:任何颅内出血或引起血液动力学异常任何出血,需要干预治疗者。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结果表示。

2 结果

2.1 溶栓后依据临床指标判断血管再通率 溶栓后两组60 min、90 min、120 min 再通率 rPA 组 75%、87.5%、87.5%,UK组31.4%、51.4%、5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溶栓开始后不同时间血管再通率(例数、%)

2.2 并发症及转归 30 d内心血管并发症及出血发生率。rPA组: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3例12.5%,梗塞后心绞痛5例20.8%,死亡2例8.33%,其中心源性死亡1例,脑出血1例,出血轻度6例25%,中度1例4.2%,重度1例4.2%;UK组: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5例14.3%,梗塞后心绞痛8例22.9%,死亡心源性3例8.5%,出血轻度4例11.4%,中度1例2.9%,重度1例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我国逐年增加趋势。急性STEMI绝大多数是冠状动脉斑块发生破裂,造成血栓形成和梗死相关动脉的完全闭塞所致,死亡率高、预后差。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可获得梗死相关动脉早期开放、有效缩小心肌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及降低死亡率,使患者明显受益。

尿激酶是第一代溶栓药物,是间接的纤溶药物,它激活循环血液中的纤溶酶原,产生纤溶酶,一方面降解循环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产生有抗凝作用的FDP,同时在血栓形成的局部分解纤维蛋白,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瑞替普酶是一种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是野生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单链非糖基缺失变异体,属三代溶栓药物,半衰期延长18 min,比野生型 t-PA长 3倍,溶栓作用强 5.3倍,血浆清除率低4.3 倍[1]。

本研究对rPA和UK在治疗急性STEMI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60 min、90 min、120 min的冠脉再通率rPA组均高于UK组P<0.05,其中120 min血管再通率与国内相关报道相近[2]两组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及死亡率,rPA组低于UK组,出血发生率高于UK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结果可见,rPA和UK在治疗急性STEMI均有较好疗效,rPA较UK效果显著,梗死相关血管早期再通率高,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有效保护心功能,降低病死率,达到限制心肌梗死的最终目的,给药方便、不良反应少,是一种高效而安全的治疗心肌梗死的较理想的溶栓药物。因价格差异,笔者认为充分考虑患者的受益/风险比,如病患起病早期(1~3 h)到达医院的严重影响心泵功能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如可支付费用,应优先选用rPA溶栓治疗,以缩短再通时间,尽早挽救濒死心肌,减少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而对于到达医院晚(6~12)h的对心功能影响较小的下壁、后壁心肌梗死,尤其经济困难的患者,可选择UK;无论使用何种药物,关键是及早溶栓。

[1]李亚平.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溶栓治疗进展.实用老年医学,2000,14(2):865.

[2]瑞替普酶多中心临床试验协作组.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效性及安全性临床研究.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4,2(3):171-174.

猜你喜欢
瑞替普下壁通率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护理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对血管再通率的影响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分析
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Ⅱ导联R/Q值与远期预后的关系
心电图判断中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
下壁心肌梗死患者ST段抬高Ⅲ>Ⅱ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