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倾听
———从《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谈起

2013-06-05 14:53张惠珍
成才 2013年3期
关键词:佐藤老师课堂

■ 张惠珍

学会倾听
———从《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谈起

■ 张惠珍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是佐藤学教授继《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的姊妹篇。佐藤学是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是日本著名教育研究专家,作为"付诸行动的研究者”,他遍访日本全国各地学校,每周至少两天深入课堂,三十年如一日,与教师一同研究教学,倡导创建“学习共同体”。

佐藤学教授认为教师的责任是要实现所有学生的学习权利,为所有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堂学习机会。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就是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这种“学习共同体”是以倾听他者声音的关系为基础的应答性关心的关系,与合作学习的实践构成了学校生活的全部。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过程,佐藤学称之为“宁静的课堂革命”,在学习方式上表现为由各自呆坐的学习走向活动性的学习,从习得、记忆、巩固的学习转向探究、反思、表达的学习;在教学方式上表现为从传递、讲解、评价的教学转向触发、交流、分享的教学。

佐藤学的这种“宁静的课堂革命”理论,对我国中学课堂教学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借鉴。

一、缺乏倾听的课堂

1.学生缺乏倾听

在我们的课堂上常常看到这样的境头: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起了手,大声嚷到:“老师,我来,我来……”当老师指定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有的甚至垂头丧气地无心听讲;当发言的学生讲得绘声绘色时,有的学生却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而有些发言结束后的学生如释重负,对于别人的发言再不感兴趣;有时当老师说:“请大家在小组中讨论一下这句话如何品析,它体现了作者什么情感?”还没等老师的话音落下,孩子们已迫不及待地展开了讨论,往往老师的后半句话早已淹没在了孩子们的声浪中了……在“活跃”的语文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这种“表达”没有倾听,没有思考,没有感悟,没有收获,对话变得缺乏深度,思维变得龟裂而不流淌。这种“表达”充其量就是一种自我表现而已,对于提高学习效果意义不大。

2.教师缺乏倾听

由于升学和成绩排名压力的存在,教师往往不由自主地以提高考试分数为最终教学目的。在教学手段上体现为,要求学生熟记标准答案,不停地做着大量的笔记。教师只注重最终答案的正确性,忽视求知的过程。于是在课堂上,教师便希望学生的回答和自己的考虑是一致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仍是主导者、控制者,我们的课堂本质上仍是灌输式的课堂。当出现异向的回答时,教师会请他再作思考,换其他同学继续回答。在“流畅”的课堂中,由于老师缺乏认真倾听,没有仔细分析学生发言,对学生的思路启发不够,也缺少建议,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这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不利的。

可见,在这样的貌似“活跃、热闹、流畅”的课堂中,我们的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表面“热闹”的课堂,实则缺乏倾听,学生学习效果不好,教学效率不高。长此以往,教师们教得越来越辛苦,越来越累,学生学得也越来越枯燥,厌学情绪滋生暗长,课堂效率也越来越低。

二、构建和谐的倾听关系

“倾听”代表了对对方观点的关注、同感和共鸣,这样会在对方心中产生一种信任感、依赖感,因此会拉近彼此的距离。而且通过倾听,一方能够在另一方观点的基础上去思考,并形成两方面思维和经验的连锁,从而将学习和合作引向深入。课堂上的倾听关系即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互相倾听,也包括学生之间的互相倾听。如何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呢?

1.教师要率先垂范

要求学生养成倾听的良好习惯,老师要率先垂范。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老师首先应带头专心倾听,无论学生发言的质量如何,决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一定要让学生把话说完,不能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指导和适度的评价。因为课堂上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由于生活环境不同、原有的知识储备不等、课外的阅读量不均,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也就不可能在同一个层面上。教师只有全身心地听学生说话,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才能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获得的创意等,才能及时捕捉课堂的生成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形成在动态生成中挺进,使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充满着挑战与创新。再者学生的向师性很强,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如能以身作则做一个耐心、专心、悉心的倾听者,一定会树立一定的榜样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使他们学会倾听老师的讲解、同伴的发言。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善于倾听的老师,他们多数会通过坐下来、俯下身等动作降低自己的高度,把自己看成学生的一分子,从旁认真观察和倾听学生的发言,并且语言凝练简洁,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希望表达的学生们,让课堂真正成为每一个学生学习、成长的场所。

2.指导学生倾听

课堂学习应该是知识火花的激烈碰撞,而不是个人表演的舞台。如果每人思考一个问题,回答完就算完成任务,那么整节课学生获得的仅仅是这一个答案。但如果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修订别人的答案,学生在听取、思考、反刍别人的观点后,学生们不再只是强调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而是能在同伴的观点中获取营养成分,滋养和丰富自己,他们的认识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超越,实现了真正的学习。

为了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让学生当“小小评论员”。当一个学生回答完问题时,或当一个学生读完课文时,可以请学生来评价,“你对于他(她)的回答有什么看法”,“谁来当个出色的评论员,点评一下他读得如何”,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

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倾听,教师还应该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给孩子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指导。即要求学生倾听时要做到“五心”: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它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三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与“听”、“说”与“思”并重,相互促进。倾听不仅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不是靠偶尔的敲敲打打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强化训练形成的。

在课堂中,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信任、倾听形成了润泽、融合的学习环境,在这种氛围的课堂上,老师能够不折不扣地接纳每个人的想法,对所有人的发言都寄予信赖和期待。学生处于一种自然状态,不恐惧,不紧张,自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自由地思考、轻松地交流。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也是一种需要,“合作学习关系”不是由所谓的好学生去教差学生,这里的合作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是当学生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他能够毫不忌讳地向其他同伴去询问“喂,这儿,怎么办?”,同伴并不会因此去贬低他,而是满怀诚意地回应、满足伙伴的请求。因此这种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尊重、平等基础上的倾听与回应,每个同学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都能获得心理的满足,都能获得对方的关爱,因此,注重倾听的课堂的氛围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关系的良性发展是互惠的。

(作者单位:武汉市三角路中学)

责任编辑向保秀

猜你喜欢
佐藤老师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佐藤学:世界上没有比教师更难的工作了
佐藤海山的诗
中日两国合作学习理论的比较研究——以王坦与佐藤学为例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