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插图 提高物理教学实效

2013-06-05 14:53
成才 2013年3期
关键词:物理教材教师

■ 吴 岩

合理利用插图 提高物理教学实效

■ 吴 岩

图文并茂,是新课程框架下初中物理教科书的一大特色,各种版本的教材都出现了大量的插图,它们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已经成为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以照片、漫画等形式出现的插图,不仅是教科书内容的补充和完善,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时教师如果能恰当利用,认真对待,正确分析,会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有很大的帮助。

一、利用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经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激起学生高度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因此,教材十分注重增强物理学的趣味性。课本中的插图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照片、漫画等形式,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实际,使得呈现在学生眼前的不再是单调抽象、枯燥乏味的文字,而是图文并茂的鲜活世界,从而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八年级第一章声现象的章首图是大象,虽然大象图片不具有明显的“声”的特性,但是立意新鲜、奇特,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的安排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第二章光现象的章首图是天安门广场的节日礼花图景,五彩缤纷的图片突出视觉效果,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美丽的光环上。第四章物态变化的章首图是雾凇,展现给学生的是一个由不同物态构成的、形态各异的缤纷世界。再配合文字的描绘,给学生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的感受。这类插图一般出现在章节首位,并配有散文式的引语,是导入新课、突出主题、展示目标的好素材。教学中教师如果充分利用这些插图,就可以通过有趣的、生动活泼的画面形象地揭示抽象的物理现象和规律,从而改变了“物理枯燥无味,物理难教难学”的观念。

二、利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的基本元素,几乎每一节物理课都会涉及到物理概念的教学。但是由于物理概念是在物理现象和科学实验基础上抽象其本质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于刚刚涉及物理学科的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材中的许多插图从不同角度渗透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教师如果结合插图,指导学生看图、读图、分析插图,就能做到图文并茂地讲解,恰到好处地揭示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知物理知识,强化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广阔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但是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学生头脑里很难形成清晰的认识。九年级教材利用图11.1—1和图11.1—2两幅模拟图帮助学生来理解宇宙的构成。教学中可通过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来认识宇宙的宽阔无垠。在“物质由分子组成的”教学环节中,构成物质的分子对初中生来说还很陌生,但是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图11. 1—4展示电子显微镜下金分子的照片,就可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分子“具体化”,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的进步拉近了我们与物质世界微观结构的距离。在“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的教学中,教材图11.1—6采用拟人的模拟图手法使抽象的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变得具体、生动,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

又如在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教材编排了射箭运动员拉弓使弓弦形变、垒球运动员投球使静止的垒球运动、足球守门员接球使运动的足球静止三幅插图。通过对这三幅图的观察、分析、总结和抽象,学生就很容易得出力有使物体形变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两个作用的效果。在讲解弹性势能时,图片展示了球拍将网球击扁的瞬间,使学生对“形变”有了直观的认识,加深了对弹性势能的理解。又例如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时,通过三幅图对比学习,形象准确地反映了“压力”和“受力面积”这两个因素对压强的影响,同时也让学生对“控制变量法”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八年级上册《生活中的透镜》一节,照相机成倒立的像,学生很难理解,照相时看到的像明明是正立的,怎么硬说成是倒立的呢?但在课本的图3.2-1中,人物是倒立拍照,单手着地,造型新奇,形象逼真,学生很容易理解记忆。

三、利用插图,强化学生生活体验

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物理情景……”既然物理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物理教学就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材有意识地编排了一些插图,这些插图有利于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主动思考和自觉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从而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来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教学内容,照应教学内容。

八年级课文第一章第一节声音部分内容的插图有流水声、飞机轰鸣声、琴声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听到的声音,学生看到插图就犹如身临其境,有了亲切感。在《光的传播》中,课本上的6幅图片,有的是生活中常见的,如太阳、电灯、蜡烛;有的是农村可见的,如萤火虫;有的是城市可见的,如霓虹灯;也有不常见的,如水母。这些图片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关于光源的感性认识,也有意识地引导了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在九年级《压强》中,利用教材图14.1—1、14.1—2中的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小小的蝉可以把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而骆驼不会陷入松散的沙漠中,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压面积有关吗?这两幅图片,可以丰富学生关于压强的感性认识,并形成鲜明的对比,激发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求知欲。在讲完“怎样减小和增大压强”之后,让学生理解教材图14.1—4、14.1—5、14.1—6,引导学生把物理知识和社会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又如八年级上册教材图2.3—3,通过照片展示并提出“岸边的树木、房屋在水中的像为什么都是倒立的?”插图再现了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这无疑唤醒了学生无意中积累的感性认识,再配合文字提出问题,更激发了学生对已有的感性认识探求原因和本质的欲望。像这样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插图在教材中还很多,有荡秋千的孩子、部分插入水中的筷子、贴在光滑墙面上的塑料挂钩等。对于这类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找出隐藏在表象后面的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使学生自己感悟出“生活处处有物理,勤于思考皆学问”的道理,从而让学生养成多观察、多思考的良好习惯。

四、利用插图,适当进行德育渗透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初中阶段正是人的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阶段。各学科教学不但担负传播知识的任务,同时也担负着具有自身学科特点的德育任务。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理想前途教育是物理教学的一项特殊使命。课程标准非常强调义务教育中的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作用。教科书中有大量的反映我国科技生产的图片、科学史插图、科学家的肖像等,这些插图都是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的素材,教学中如果恰当地运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如教学《长度、时间及其测量》一节知识时,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日晷、沙漏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计时仪器,可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增强发奋求知的情感。九年级《地球的温室效应》中的图16.2—6,通过观看多年的积雪融化的图片,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材中还有一些图片,如通信卫星、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我国研制的核潜艇、1530年建成的北京天坛圜丘、万里长城、我国运动员勇夺金牌的情景等,无论是图面的色彩,还是内容,这些图片都给学生提供了大量感性资料,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要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鼓励学生树立爱国之志,努力学习本领,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在八年级下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和“电与热”一节中,分别配有两个物理学家的照片。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资料介绍,利用物理学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向学生介绍欧姆长达十年的探索,在艰难的研究背景下,通过自己不懈努力、刻苦专研,总结出欧姆定律的故事。教师还可以讲述焦耳花费近40年做了400多次的实验,终于总结出焦耳定律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任何一个科学规律的得出,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运用插图进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使运用插图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使之能够在物理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附属中学]

责任编辑王爱民

猜你喜欢
物理教材教师
只因是物理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最美教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师如何说课
处处留心皆物理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