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

2013-06-08 02:13卢淑杰
关键词:美育渗透语文

卢淑杰

【摘 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和利用美育因素的观点,以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实施美育,达到全面培养小学生素质的教育目标这一议题。

【关键词】语文 美育 渗透

美育是人类传授现有审美文化并启迪新的创造的一种教育活动。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渗透美育呢?

一 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

语文天地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语文教学又是一门综合艺术,在这一艺术的殿堂里,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描绘美,进而才能创造美。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而且陶冶情操,洗涤灵魂,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比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桂林的山的奇、秀、险,水的静、清、绿,并准确地把它们表达出来,教师可一边播放语文课中《桂林山水》一课的配乐朗读,一边用课件展示有关画面,让学生欣赏画面,听配乐朗读,把他们带到桂林和漓江的自然景物中去,使他们产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受,这样增强了学生对桂林山水的认识和感受,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理解出作者描写桂林山水的目的是为了热情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的豪情。诗仙李白笔下的“瀑布”以它惊人的美感动了诗人,诗人又以他惊人的诗感动了我们,让我们去领略它的壮美。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我们可以感受诗人的孤独和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从《观潮》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汹涌而来的壮观气势,领略“天下奇观”的景象,从杜甫《绝句》中,我们可以感觉诗人居住的草堂附近的明媚秀丽的景色体会作者的愉悦,它的美体现在色彩美、声音美、动态美、布局美……学生通过审美达到爱国美,而创造美的情趣寄之于学。

二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美育

1.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中实施美育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想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接受教师的传道、授业和解惑,就得想方设法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因为兴趣和热情是精神力量的源泉,只有对求知有了浓厚的兴趣和饱满的热情,才能使学生始终成为意气盎然和其乐无穷的活动。因此,教师在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学生学为学生想学,乐于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把美育渗透于语文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

2.因材施教,实施美育

由于教材内容的不同,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美也就自然不一样,有的是自然的美,有的是社会的美,有的是人格的美,有的是人情的美,有的则是科学的美,或者是艺术之美,但都是作者对所反映的人、事、物经过审美处理后用语言表达出来的美。不同形态的美有其不同的特点,它对社会将产生不同的效果和发挥不同的作用。

3.提高教师美育培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作用往往是巨大的,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素质教育,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求实的基本功,还应该爱好再广泛些,懂一些书法、绘画、音乐和艺术鉴赏等知识,两千五百年多年前的教育家孔子都有“乐山乐水”的雅致,有“浴于沂,风乎舞雪”的逸兴,何况我们生活在电子时代的今天,工夫在“教”外,收获在课内。

三 通过美丑的比较,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1.通过丑的外形理解内在美

罗丹把丑分为两类,其一便是“毁形的,不健康的,令人想起疾病、衰弱和痛苦的,是与正常、健康和力量的象征与条件相反的——驼背是‘丑的,跛腿是‘丑的,褴褛的贫困是‘丑的。”以此看来,《我的弟弟》中小萝卜头“长得脑袋大,身子小,面黄肌瘦,身着囚衣”,是“丑”的,但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这种丑陋的外形窥测其内在美:小萝卜头在生活和学习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仍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为了长大建设新中国的美好志向不懈努力。

2.明确劳动者外貌的“丑”实则是美

这是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只有引导学生辨别真正的美丑才能收到实效。比如,《手》中陈秉正的手是“丑”的:“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个指头都伸不直,外面裹着一层茧皮,圆圆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难怪他的徒弟也“并不欣赏,而且有点儿鄙视”。其实,正是这样的手把荒坡变成良田,为人民创造了难以计量的价值,今天祖国的建设不也正需要这种艰苦创业的手吗?

3.激发学生憎丑怜美

语文教材中有《小珊迪》《小音乐家扬科》《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悲剧内容,其中丑恶的势力欺凌、毁灭善良、纯真、美好的事物,语文教学应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提示出悲剧产生的原因,从而激发学生对黑暗社会、吃人制度深恶痛绝,对遭受不幸的小主人公寄予无限同情,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幸福生活。

4.启迪学生嘲笑愚蠢的丑

这类审丑与前面最大的不同是充满了快感体验,“了解丑之为丑,那是一种愉快的事情”,所以对这类教材处理得当,学生不但感到精神愉快,乐于学之,而且受到启迪,获得教益,这类课文不少,比如《捞月亮》《掩耳盗铃》等饱含哲理的童话、寓言故事,还有《半夜鸣叫》这种反映正义战胜邪恶的生活故事,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5.懂得丑转化为美

美学理论告诉我们,美丑关系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丑陋的行为和思想一旦改变,就是美好的了。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这样的课文,《我的心事》《将相和》等都有颂扬知错就改是好品质的内容,先前错了是丑的,改了就不丑了。

当然,审丑的教育远不止上述内容,只要语文教师对此心中昭昭并有意实施,就容易达到培养学生鉴别美丑能力的目的。

猜你喜欢
美育渗透语文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美育教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