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阅读 给学生一双腾飞的翅膀

2013-06-14 05:55李彩侠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3期

李彩侠

摘 要:文由情生,感情是文章的血液,是文章的生命力,想让文章打动人,感染人,就要挖掘文章内心深处的灵魂,探讨文章内心深处的真情。使文章融情于事,融情于物,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贴近鲜活的生活,激发他们关注社会,感悟人生。

关键词:文由情生;融情于物;感悟人生

现在小学各年级的语文教材里都编排了一定数量的独立阅读文章(一般为每个单元一篇)。如何进行这类文章的教学,现在尚未定论,是让学生会读为佳,还是允许学生有所不懂?是施教者放手让学生去独立阅读和理解,还是教者给予适当点拨?至今亦无定则。

我认为文由情生,感情是文章的血液,是文章的生命力,想让文章打动人,感染人,就要挖掘文章内心深处的灵魂,探讨文章内心深处的真情。使文章融情于事,融情于物,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贴近鲜活的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关注社会,感悟人生。

这学期我教授了十二册语文第二单元《别饿坏了那匹马》一

文后,颇有感思,现将感触点滴草撰成文,管窥之见,求教于大方之家。

这是申高的一篇记叙文,文章以一个出人意料且感人至深的故事为主要内容展开的,题目“别饿坏了那匹马”是文中残疾人的一句话,是句谎言。但读了这篇文章的人都知道这个谎言是善意的、真诚的。全文的大致意思是:“我”上小学五年级时,因无钱买书,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以成草换书看,但后来却发现残疾摊主并未养马的经过。表现了摊主的同情和善良。全文共八百余字,要求一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我在教授该文时是按照下列步骤进

行的:

1.恩格斯说:“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按照伟人的要求,我设计了这样的授课程序:新课前,我先展示了小黑板上的题目:(1)文中共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你对谁印象最深?(2)你能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出你印象最深的人物品质吗?(3)你还有那些想法和问题?

施教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紧扣问题共同讨论,很自然地将问题弄懂了。

比如:同学们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就有几种正面说法:

“我最喜欢摊主,因为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我最喜欢作者,因为他热爱学习,喜欢读书。”

……

2.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议二,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我遵照这一点,在二类课文中从不忘记致力于学生写作水平和写作技能的培养。

为方便这方面的启迪,我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设计了下列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

(1)你知道该故事的线索吗?它是怎样展开的?

(2)文章以“我”爱书为烘托,实际上展示了哪一个人物形象?

(3)你对文章题目中的“马”有何想法?

就这样,让学生围绕问题积极思考,教师必要时给予画龙点睛般的点拨;故事情节波澜起伏,环环相扣,摊主心地善良的形象便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了大家面前。同时也挖掘和加深了题意。“以事感人,以情动人”利用文章的感染力,引起学生的共鸣,继而培养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老师利用这样的方法即可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参考文献:

王芳.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才智,2009(11).

(作者单位 江苏省沛县河口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