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的文化产业视野——兼谈文化产业管理相关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2013-06-25 07:35文丨芦珊珊
中国传媒科技 2013年2期
关键词:编辑出版出版业文化产业

文丨芦珊珊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武汉430205;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合肥 230071)

2012年2月,我国制定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对文化产业寄予空前厚望,首次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即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应该占到5%-6%。这给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带了巨大的契机。《规划纲要》最显著的特点是突破了以往从行政管理上把文化划分为若干行业的思维定势,不再是文化艺术、广播影视和新闻出版三个文化行业规划的简单汇总、叠加,而是体现了“大文化”的规划新思路。这样做更加尊重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可以激活文化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也为出版业向文化产业其他行业渗透、与其他产业融合提供了理论指导。“大文化”环境下个文化产业是一个整体,我们也可以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大环境中找到出版业发展的新机遇。编辑出版学各级教育是向出版业输送人才的重要途径,开设与文化产业管理相关的课程也是应时所需。

1 出版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化产业发展荣辱与共。

2012年7月,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将出版服务和与出版相关的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明了出版业在整个文化产业中的重要地位。事实上,出版业的发展与文化产业的发展之间存在着某种正相关的联系。综观世界各国,文化产业强则出版强,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同时也是出版强国。这一点对同一个国家的各个地区也同样适用。

上海交通大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根据“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发展情况,于2012年7月15日首次发布《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报告》。该报告以指数评估的方式认定我国文化产业排名前六位的地区分别为:上海、北京、广东、山东、江苏、浙江。而《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对全国新闻出版业(未包括数字出版)的总体经济规模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如下结论:

表一 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综合评价排名

从以上两组报告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排名前六位的地区只是在排名顺序上不同。这有力地说明了,文化产业发展好则出版业发展好,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层的新闻出版业对文化产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有些地区,如深圳、陕西等,新闻出版业占据了文化产业的“半壁江山”,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名副其实的生力军。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报告》认定,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尚处于政策哺育期和成长发展初级阶段,文化产业占当地GDP比重很小,距离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尚有较大距离。可见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很大,出版业可以在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占领文化产业更大的市场份额。

2 编辑出版学科教育有不断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光荣传统。

编辑出版学专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在武汉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开办以来,至今已有三十年的历史了。三十年来,该专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少到多,走出了一条快速稳步发展的道路。

目前开设编辑出版学相关专业的学校办学方向上主要分为新闻传播类,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类和中文类三种,但在主要课程的设置上趋向一致。各高校一般都将编辑学概论、出版学基础、中国编辑出版史、出版现代技术、书业法律基础、图书营销学、图书学、世界书业导论、出版经营管理、报刊编辑学、网络编辑技巧等作为专业的主干课程。这些主干课程中的极大部分都是随着我国出版改革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而逐步加入的,即便是一些传统的课程也不断被注入新鲜的血液。可以说,整个编辑出版专业的课程建设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并且因为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和瞬息变幻的出版市场,这个过程还将继续下去。

笔者在系统查阅了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30个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发现,编辑出版专业的课程名称始终没有跳出“编辑”、“出版”、“书”这三个关键词,只是在此基础上配合着技术发展和媒体形态进行着适度的演变。那么,在技术发展和媒体形态已经趋于稳定的今天,编辑出版学科的发展该往何处区呢?

安徽出版集团总裁王亚非“跳出出版做出版”的经营理念在遭遇质疑的同时也使出版界充满了活力。笔者以为,在发展编辑出版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种思路,“跳出出版教出版”,适当安排少数能够涵盖编辑出版、对编辑出版有所补益的课程必将使得编辑出版的教学充满活力。同时,也能更好达到专业教学中培养“通才”、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3 超越技术层面,为出版业突破发展瓶颈提供新思路

新媒体的应用和多媒体融合使得出版与文化产业内部其他部分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我们从跨媒体经营讲到全媒体出版,其实某些部分已经涉及到文化产业的其他行业,如影视、动漫、文具等。然而,实践证明,我国出版业向文化产业其他行业辐射的能力和范围是有限的,因为我们对文化产业的整体了解和把握有限,限制了出版活动的效益最大化。

文化产业相关专业比编辑出版学更加年轻,2004年至今已有一百多所高校开设此类专业,发展势头之猛可见一斑。与高校开设专业相对应,文化产业的科研也获得了迅猛发展,许多高校都设立了文化产业研究院,文化产业相关的专著、论文、课题更是不计其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文化产业研究的学者们都非常重视并且关注出版行业的发展状况。在他们的研究成果中,对出版行业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目前的情况是文化产业对出版业很重视,而出版业却缺乏对文化产业的整体的把握,遑论深刻认识。这种状况导致的后果就是出版业自身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出版人的思维和理念受到限制,优秀出版作品的盈利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受到了限制。长此以往,出版业极有可能无法突破发展的瓶颈,甚至沦为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短板”。

文化产业研究的著名学者、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蔡尚伟主编的《文化产业比较案例一书》中收录了一篇将罗琳与郑渊洁作品进行比较的文章,值得出版人思考。罗琳1996年出版了第一部作品《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短短10年时间里,其系列小说被译成七十多种语言,在两百多个国家累计销量达四亿五千万多册,成为当之无愧的超级畅销书。2006年这个品牌的市场估价已经超过10亿美元,现在则为70亿英镑,并且还将不断增长。作者本人则在不到五年时间内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靠写作的亿万富翁。郑渊洁从1985年开始独自一人写《童话大王》,写了二十多年,书刊总印数逾亿,却始终常销而不畅销。这两类作品都属于儿童文学,都具有非常广泛的读者受众和精彩的故事,而品牌的世界影响力和持续盈利能力却大相径庭。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两国出版业(包括作者、出版商、营销团队)对文化产业的整体运作能力差距甚大。哈利·波特系列的整个运作涵盖了文化产业的三个层次和九个大类中的所有内容。可以说,这个系列的成功是出版业利用文化产业达到经济收益最大化的典型案例。而我国的出版界只是单纯做书,出版人和作者思考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将书的销量做到最大,却没有以一本书为契机开发产业链,比如像哈利·波特系列那样拍电影、做相关文化产品、举办创意文化活动甚至规划建设主题公园等。可见,要能够发挥优秀作品的最大价值,出版者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产业管理知识和运作能力。

4 文化产业学涵盖的内容范围能为编辑出版专业学生开拓视野

编辑出版专业的许多毕业生都在出版业担任着重要的职位,成为出版界的骨干人才。不过,随着开办这个专业的学校越来越多,学生的就业难免会受到限制,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笔者耗时三个月,对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等12所本科院校2003届—2012届208名该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实际发放问卷220份,12份为无效问卷),发现只有37%的人从事了与专业完全对口的工作(包括就业和考本专业研究生),25%考外专业研究生或者出国,38%的人则从事的其他行业的工作(其中58%的人与文化产业相关)。而在对调查对象进行纵向和横向对比后,笔者得出如下结论: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毕业生总体上按照时间先后和学校整体排名的高低层递减趋势。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开办这个专业的非重点院校越来越多,这种趋势还会进一步加强。

问卷调查表明,相当多的毕业生并没有从事本专业工作,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找不到合适的专业对口工作,就业机会少(62%);第二对本专业不太感兴趣或者发现其他更合适的工作机会(38%)。随着国家“大文化”规划的新思路,会有越来越多编辑出版专业的毕业生发现与专业完全对口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少,与专业相关的文化产业类的工作机会则越来越多。所以,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适合加入一两门文化产业管理方面的课程,就可以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扩宽他们的就业渠道,让他们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多一种选择,多一套思路,多一份自信。同时,这给一些有志于改变专业继续深造、使自己的知识面更宽提供了一种很好的选择。即便对于许多有幸从事本专业对口工作的学生来说,多一些文化产业方面的知识也会让他们在出版工作中拥有更加开阔的视野。

[1]唐晋.文化产业发展战略[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

[2]蔡尚伟等.文化产业比较案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3]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前沿——“十二五”展望[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4]谭跃.为文化强国政策尽出版业国家队的责任[J].中国出版,2011,11(上)

[5]霍步刚.国外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6]王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猜你喜欢
编辑出版出版业文化产业
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
新媒体时代编辑出版工作创新路径分析
试析新媒体时代传统出版业编辑的应对方法
图书编辑出版中技术手段升级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人工智能与学术期刊编辑出版的未来研究
市场经济中的司各特:文学出版业与历史小说的兴起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出版业的新趋势与高校出版社专业发展的思考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