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安市城区体育类考生基本情况

2013-06-25 08:13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体育类高级中学西安市

曹 璐

(西安文理学院教育学院,西安710065)

0 引言

体育专业发展得如何,对我国整个体育事业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体育类专业生源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体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对西安市体育类专业考生在高中阶段的体育训练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西安市的各高级中学中,随机抽取5所学校(西安高级中学、西安第六十六中学、西安市第一中学、长安六中和华清中学),并对这5所高中与问卷相关的学生和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以及访谈;另外还通过调查收集资料,获取到部分考生的体育考试成绩.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获取目前较新资料26篇.

(2)专家访谈法:对负责体育类专业考试的专家以及基层从事多年工作的体育教师进行走访,并通过电子邮箱、电话进行调查,获取一些有用的资料与信息.

(3)问卷调查法:在随机抽取的5所高级中学中,对报考体育类专业的学生191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91份,回收186份,有效问卷182份,回收率97%,有效率95%;顺便也给一些学校的体育教师发放问卷20份,回收15份,回收率75%.

(4)数理统计法:应用SPSS1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西安市报考体育类专业考生受学校的重视情况

调查显示,多数学校对于体育类考生训练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一些学校片面地追求高考升学率,过分注重文化课教育,学生的课业负担依然过重,体育类专业的考生一直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1]的状况.虽然体育类专业的考生升学后,也能提高学校的升学率,但毕竟各学校报考体育类专业的学生数量有限,引不起学校的真正重视,这一块对学校自身的高考升学率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所以,报考体育类专业的考生,并不能真正地受到学校的重视.

2.1.1 学校体育课开展的情况

调查发现,西安市各高级中学体育课高一、高二总体上开设的情况比较好,高三则不理想,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体育课开设数量高一、二年级以每周2节课为主,课堂内容也比较丰富;高三年级以每周1节体育课为主,甚至体育课被挪作他用,再加之教学内容相对单一,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学生的健康教育、素质教育没有得到重视,学生对体育课教学的满意度低.对于体育类专业的考生,高三这一年对于他们而言,同样要抽出大量的时间进行文化课的学习,同时还要提高身体基本素质和运动技能,有意识加强他们对体育专业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因而体育课的开设其实也非常重要.但实际上体育类专业的考生不能正常地上体育课,这势必会引起体育类专业考生基本身体素质的下滑.[2]

2.1.2 体育教师对报考体育类专业学生的态度

调查发现,西安市高级中学的体育教师对报考体育类专业学生的态度,受学校对待高考的战略影响比较大,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以及对相关考试的经费投入多少,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师对待体育类考生训练的积极性,从而影响着对考生的训练程度.在许多重视体育类专业升学率的学校中,学校对报考体育类专业考生在高一的时候,就统一组织长年训练,经过比较系统的、艰苦的训练,学生的运动水平自然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在参加体育类专业的考试过程中,专业成绩相应也比较好.

2.1.3 报考体育类专业学生训练情况

表1 西安市高级中学的报考体育类专业学生安排教练的情况调查

从调查结果得知(见表1),学校一直安排体育老师训练的约占30%,有时安排体育老师训练的约占50%,学校不安排学生训练的约占20%(学生自己主动训练的约占12%,学生不训练约占8%).也就是说,有三分之一的学校对体育教育专业的考生一直安排训练,剩下的大多数报考体育类专业的学生不一定能得到体育教师的统一训练,那就更谈不上学校在场地和器材上的大力支持.大部分考生没有得到系统的专业训练,由于没有训练保障,专业水平也就上不去,加之近年来青少年的基本身体素质滑坡下降明显,报考体育类专业的考生受大环境的影响也不例外,体质也出现较突出的下滑[3].

表2 西安市高级中学的报考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安排训练时间调查

在坚持训练的学校中(见表2),大约64%的学校对体育类专业的考生的训练时间为六个月以下,组建一年及以上训练队的学校约占35%.众所周知,训练时间越长、越系统、越科学,考生的基本身体素质提高得就越快.但实际情况表明,在大约三分之一的坚持训练的学校中,有35%的学校有一年以上的训练队,只有这些学校作到了长年训练.事实也证明,这些学校的考生的体育成绩明显比其他学校好,体育考生升学率也比较高.

2.1.4 学校为体育类考生提供外出比赛的情况

学校为报考体育类专业的考生提供各方面的体育比赛越多,尤其是田径运动会,对激发报考体育类专业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学习和提高体育技能的帮助越大.[4]据调查,西安市九个区一般每年都举行一次春季运动会和一次冬季越野赛.对于一些其他比赛,并不是每年都举行,所以对于体育特长生而言,每年所参加的比赛是有限的.那么对于体育类专业的考生来说,其运动能力不一定能达到代表学校参加比赛的水平,参加体育比赛的体育类专业的考生是很有限的,每年各区上举行的比赛又有限,所以体育类专业的考生参加比赛的机会就很少,自然以赛代练,很难提高相关考生的基本身体素质.

2.2 影响学生对报考体育类专业的态度因素

2.2.1 近年体育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产业的调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体育类专业毕业生尤其严重,供大于求的现状越来越突出.[5]陕西省师范类体育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在这几年中大约在30%左右,其中还有一部分学生并非真正就业,而是上第二学位、考研等.如此低的就业率,对报考体育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以至于一些身体素质非常出色的、有一定体育特长的考生,为此而放弃报考体育类专业.

2.2.2 学生对体育类专业的热爱程度

表3 近三年西安市高级中学报考体育类专业学生的报考原因调查

研究发现(见表3),报考体育类专业的学生,真正热爱体育专业的仅占22.1%,剩下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热爱体育专业,大约有60.3%的学生报考体育专业是因为文化课基础较差,考非体育专业有困难或者其他原因,而转考体育类专业,对这部分学生而言,并不热爱体育专业,以后也不一定就从事体育专业,只是混张文凭而已.就体育训练而言,体育专业和其他专业相比较,要进行大量的实践和高强度的体能消耗,也就是说吃的苦要更多一些[6].只有真正热爱体育专业的考生才会对上体育类专业付出自己百分之百努力,才能主动地去钻研,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训练.由于主观上积极努力,客观上训练刻苦,这部分学生训练水平是比较高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自身的基本身体素质.反过来说,由于体育专业训练比较艰苦,本身并不热爱体育专业而是由于种种原因报考体育专业的这部分考生,对于艰苦的体育训练,是一种被动的接受,体现到训练中去,两部分学生的训练效果就不一样,主动性高的这部分学生的训练效果通常会好于被动的那部分同学,从而身体素质也要强一些.

2.2.3 独生子女对生源质量的影响

据调查,近三年来在西安市报考体育类专业的学生中,独生子女报考体育类专业的比率逐年在提高,2010年为91.5%,2011年为92.2%,2012年为93.3%,而近三年西安市独生子女的高考体育专业考试成绩却逐年下降,低于每年西安市的平均成绩,这表明独生子女的基本身体素质逐年在下滑.所以提高独生子女的身体素质是十分必要的.当前,我国高中教育的主要对象已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独生子女群,他们生活在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大环境中,家庭条件优越,再加上绝大部分又是独生子女,个个都是父母的“手中宝、心头肉”,在家都倍受宠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几乎没有经过什么生活的磨难,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普遍较差,遇到艰苦的体育训练,则很难百分之百地投入,因而影响了体育专业的考试成绩.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近年来,西安市报考体育类专业学生的体育考试平均成绩有所下滑.究其原因,大多数高中学校重视文化课而轻视体、音、美等素质教育课,领导不够重视,相关经费也难以到位,从而影响了体育专业训练的正常开展.

(2)大学的扩招,使得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而体育类专业的压力更大,因此许多学生在报考前就考虑以后的就业情况,这也致使一些体育优秀的学生放弃体育类专业.

(3)由于西安市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故训练水平低,他们与西安地区郊县的学生相比,高考体育专业考试上线率较低.

(4)体育考生的整体情况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并非热爱体育类专业,而是由于文化课高考无望,但又想进入大学殿堂,谋取一纸文凭,才转而报考体育类专业.

3.2 建议

(1)从培养体育专业人才的战略高度加强高级中学的体育工作,提高领导对体育工作的认识,尤其对报考体育教育专业的工作支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落实体育训练安排,提高相关教练员的奖励标准,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2)加强对独生子女的思想教育,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激发其对体育专业的兴趣,自觉地提高身体素质.

(3)提高全民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包括体育教学,课余体育工作、早操、训练比赛的开展,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喜爱程度,发展一批各方面出色的学生报考体育教育专业.

(4)各级部门多组织一些种类多样、形式新颖的体育比赛,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的理念,吸引和鼓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祖国的体育事业中去.

[1]程海春.福建省汉族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干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3(3):361-363.

[2]叶惠东,何礼源.大学生身体素质变化状况的追踪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6(2):54-57.

[3]朱海莲.大学生体质下降趋势特征、原因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1):132-134.

[4]李桀.2000年福建省大学生体质状况下降的研究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3,4(2):27-29.

[5]赵永岗,慕润宽,延保东.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07,17(4):65-67.

[6]李建设,郭卫民,张朝晖,等.大学生体质现状与分析——以邯郸学院为例[J].邯郸学院学报,2006,9(3):109-112.

猜你喜欢
体育类高级中学西安市
浅析体育类短视频的传播策略——以抖音为例
朝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2020年在晋招生高校体育类专业录取统计表
体育类高校学生党支部优化建设研究
新疆和静高级中学简介
亲子创意美工展
西安市第四医院
2018年部分院校体育类专业在晋招录信息
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
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