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的实施给大学生综合测评机制带来的新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3-06-25 08:45杨威
中国信息化·学术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学分制

杨威

【摘 要】学分制条件下,各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主要是采用“综合测评法”。但在素质教育深入展开的背景下,有些高校还沿袭学年制的测评机制,学生的思想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创新与社会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各高校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现状,深入探讨传统综合测评机制在学分制条件下所暴露出来的弊端和局限性,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应对举措,旨在建立一套适应新形势的综合测评评价体系。

【关键词】学分制 学年制 综合测评 测评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304-02

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基础、以学分作为计量单位、以累计平均学分绩点为尺度衡来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教学质量制度。学分制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因材施教为原则,不受学习年限的限制,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毕业最低学分总量即可毕业,是一种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弹性教学计划。

综合测评是对在校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综合素养的全面考察和评价,在学生评优评先、党员发展以及就业等工作中提供了评价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信息,是学生非常重视的一个环节。毫无疑问,综合测评对促进高校学生评价和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营造优良的校风学风,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时期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综合测评体系的弊端

通常所说的传统综合测评体系主要是指选拔性学生评价,它最直接的评价方式就是考试,用外在的统一标准给学生进行鉴别和分级划等,分出高低优劣,而且往往带有一定的功利和目的。这种评价方式注重的是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而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比较忽略,对评价的结果比较重视,而对学生在各个阶段所取得的进步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却被忽略,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极易导致学生片面发展。

传统测评中,教师并不是为了关注学生的进步与优点,而是为了控制学生的行为。教师习惯于对学生拟定一个评价的统一的标准,并用这一标准严格要求学生,学生的诸多品质、真实性水平难以如实地反映出来。对学生采取单纯的考试评价方法是导致评价只侧重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学生的政治素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缺乏有效的评价,这样必然会导致学生的高分低能,专注对知识的识记与背诵,综合素质的培养成为空谈。

二、学分制的实施给综合测评带来的新问题

学分制条件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多数高校的综合测评办法在指标体系上都把德育、智育、体育作为三个基本指标,并对应成相应的分数。即综合测评成绩=德育分+智育分+体育分,只是不同的是各高校对于不同指标规定了不同的比例。虽然这种测评方式也从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全面考察,但是学生的思想素质、人文素质、艺术素质、心理素质、创新与创业能力等内容,在评价体系中未予足够的重视,或是评价指标内容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素质。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的评估尚未形成一个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全面统一的学生综合测评方法,现以郑州某高校(以下简称HK学院)的综合测评体系为例,分析如下。

(一)测评指标不合理

传统综合测评中,缺乏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考察。江泽民同志特别强调,在素质教育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并明确提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但是,在一般院校的综合测评指标中,都缺乏关于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文明建设考察的指标。在大学校园对社会精神文明有贡献的学生个人应该设置相应的考核标准,让精神文明从校园传播入社会的每一个岗位和角落。

(二)测评方法纯粹化

各高校完全数字化评估实质上难以体现学生实际素质结构,最为突出的是对思想品德的评价和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绝大部分高校在这方面的测评过程中采用8—10个二级指标,用语言直接描述,描述的语言都比较空泛,在测评的过程中,测评人员很难对每个同学的思想品德的情况进行区分,结果造成大部分同学的思想品德的分数基本相同,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在同一条件下共同完成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专题报告,导致考核结果没有差异,没有起到测评的效果。

(三)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

学校实行学分制,成绩考核采取学分绩点制就应该充分体现学分制的特点。而在HK学院的智育方面中的绩效考核这一项仅仅包括对固有的学生课程学习成绩的考核,考核内容比较单一,缺乏对智育获奖加分的评定;另一方面在体育考核中单单包括课外体育锻炼这一项,忽视了体育课程和竞赛的获奖加分这一指标。此外,还存在考核指标内容设置单一化和课程总评成绩考核指标不合理等问题。HK学院的学习成绩占总测评成绩的80%,德育成绩占总测评的10%,体育成绩占总测评的10%,各项指标所占比例差额悬殊、分配不合理,不能体现学生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的合理性。这种不合理不能引起学生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理、自主、社交和创新能力。

三、学分制条件下综合测评面临问题的对策研究

在学分制条件下,综合测评带来了新的问题,而许多高校对大学生的评价基本上还是沿袭学年制的综合测评评价机制,这样给原有的大学生综合测评机制带来了极大冲击,进而向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研究并建立一套全面、系统、科学的与完全学分制相适应的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一)高校学生综合测评组织的重构

高校学生综合测评进行改革最首要的环节在于综合测评组织的重构,综合测评的有序及高效进行受综合测评组织的领导能力影响,综合测评组织的重构有助于提高其领导能力。在综合测评过程中,可以引进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模式,改变以往的部门管理模式,使得与综合测评相关的各个部门,如教学部门、就业部门、学工部门等都参与到综合测评流程中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测评的作用及效率。

(二)基于学生行为特点的激励机制的建立

激励在心理学上是指发动和维持动机达到目的心理过程,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其激发起点是不断提高单素质内涵的需要。这种精神需求,对青年大学生说要比其他年龄阶段的人来得更为强烈。尽管大学生行为是随其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但如果我们这样做,仍然有利于把握大学生的行为倾向,以便据此来预测、控制和引导他们的行为,使其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激励作用。

(三)设计完善的绩效考核指标

由于大多数高校没有统一的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一般主要由各个院系的辅导员主持工作,不同院系辅导员的态度和能力实际情况有差异,必然会采用不同的绩效考核指标、采取不同的绩效考核的方法。在考核指标方面,要转变单一的绩效考核指标,可以合理的增设考核的内容。在具体编制绩效考核标准时,要尽可能做到:标准要明确、定量要准确;手段要有效、内容要全面。此外,考核必须具有即时纠正的手段。考核不仅仅是确定绩效状态,更重要的是进行及时纠正。因为没有及时纠正偏差的手段,考核就失去了根本的意义。

(四)构建系统的综合测评体系

从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入手进行分析,构建完整无漏洞的测评体系是衡量综合测评准确化最为有效的基本方法。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评价的基本内容主要涉及基本素质和特殊素质两部分。

第一,完善基本素质评价指标。设一级指标4项:即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二级指标可设置思想修养、社会公德水平、社会实践能力、文化艺术活动、学科基础与专业知识、技术创新能力、身体健康水平和社会心理适应等指标。扩展综合测评体系,增设多个基本素质指标,有利于测评的科学化、准确化。

第二,增设特殊素质评价指标。在特殊素质评价指标中要特别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指标加分比重,积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的、综合的素质培养,促进综合测评体系完整化、科学化。

第三,强化第二课堂活动的考核指标。鼓励学生每学年参加适量的学生团体活动、勤工俭学、学术报告及文体活动,鼓励学生有组织的参加省、市及国家举办的各类比赛与活动。但要注意所有第二课堂活动必须有组织、有计划并按照学校的各种规章有序进行,不能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

第四,在测评环节的具体操作中,可以把基本素质指标、特殊素质指标划分到综合测评的德育考核部分,尝试采用新方式进行评价,比如可以采用由辅导员和同学互评两种方式相结合,各占德育考核的50%,以使测评结果更加准确化。

改进后的综合测评指标分配体系在记分的处理和核算上更为复杂,也许需开引用新的计算软件或者开发新的计算机软件系统。但只要增强综合测评系统的科学化,增加测评程序的透明度和测评过程的公平性,新的综合测评评价体系就一定会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并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阿男.关于建立和完善学分制的若干思考.辽宁教育研究.2001年第3期.

[2]李彬.学分制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探讨.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3]吴燕鹏.关于高校学生综合测评流程再造的思考.科教文汇.2011.06(下旬刊).

[4]李健.论大学生积极性激励的基本原则.高校教育与管理论文集.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猜你喜欢
学分制
高校实行学分制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推进中职学分制改革对策分析
民办高校学分制收费改革与优化
山东14所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管理试点
本科高校学分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中职学分制改革及思考
浅谈学分制对教务工作的影响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休学创业要以“完全学分制”为前提
形式上的热闹如何变成实质上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