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城水系域内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以石家庄为例

2013-06-29 07:45杨建朝朱菁菁赵玉坤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3年2期
关键词:环城水系石家庄

■ 杨建朝 朱菁菁 赵玉坤 杨 探

当前,全国很多城市开始环城水系工程建设,这些工程在改善城郊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带动了附近乡村旅游的发展。石家庄自2010年起开始的环城水系工程建设,包括西部水利生态防洪工程、石津干渠段、西部南水北调段和东南环水系4个部分,在城郊形成了全长约102公里的水道,水面面积8.2平方公里、绿地24.5平方公里。该工程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还通过两岸绿化景观与开放性公园的建设形成了广大的环城水系游憩带。凭借着良好的城市旅游市场、区位优势条件以及环城水系带来成规模的旅游设施,一些旅游企业、部门和农民利用各类资源纷纷从事乡村旅游开发,推动区内数十个村落的经济发展,形成以城市消费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在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也是值得城市管理者思考的。

石家庄环城水系区内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一)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从消费市场结构角度来看,石家庄环城水系乡村旅游的开发属于城市驱动型开发模式,因此,石家庄城市经济特征因素直接影响着该区域乡村旅游开发的成败。

首先,较大的人口规模和快速增长的居民收入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2009年,石家庄城区总人口已达245.44万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在2005-2011年期间,石家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0039.83元增长到20533.96元,共计增长204.5%。收入的提高必然带动了市民旅游消费的上升,2010年该市城市居民人均旅游观光的支出为265.75元,比2005年增长了57.1%,仅2011年前9个月人均旅游花费总额327.99元,同比增长46.9%。但与此同时,市民对乡村旅游的消费需求也不再满足于形式简单、档次较低的农家乐,而向着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层次发展。

其次,城市空间发展不均衡影响乡村旅游空间供给的不平衡。石家庄7个行政区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不均衡,各区功能定位不同,各区城郊水系分段建设规模和档次也有所不同,造成对不同区域城郊乡村旅游市场需求和开发环境的不平衡。由于石家庄城区北部正定新区和西部山前宜居区的建设,以及临近的环城水系工程的较早开发且各项旅游设施较完善,已吸引了大批房地产项目的兴建和居民迁入,使得区域内客源较充足,有效带动了附近乡村旅游发展。而石家庄城区南部地区城市化发展较缓慢、东部工业园区建设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致使两个区域人口增长迟缓,乡村旅游发展也必然欠缺足够的市场支撑,同时临近的环城水系工程开发相对较晚且旅游设施建设不足,更无法有效带动乡村旅游的开发。

再次,私家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和城郊交通网络发展的不平衡造成旅游交通发展的困局。一方面,石家庄现有的城区路网以及旅游公交专线的开通保证了中心城区抵达环城水系主要旅游集散点的畅通性,但是城郊交通建设相对滞后,无论路网密度和承载能力,还是水系环线的公交线路数量都不足,阻碍了环城水系各类旅游景点之间的联通。另一方面,石家庄市私家车拥有量在2012年6月已达19.21辆∕百户,从城区抵达环城水系不过半个小时,缩小了市民出行的时间距离。但乡村旅游景点周围道路等级差,村内专用停车场少,大量私家车的进入造成景区交通拥堵和无序停车,反而限制了乡村自驾游的发展。

(二)现有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的缺失

当前石家庄环城水系乡村旅游发展初具规模,开发出一批特色旅游项目,如以乡土民俗娱乐为代表的 “北高营民乐俗园”、以科技农业为代表的“石家庄农业科技园”以及数十个农家乐聚集形成的 “翠屏西路”特色商业街等。但相对于石家庄城市旅游市场发展而言,其总体规模仍不足,产品种类较单一,精品项目屈指可数,特别是南部城郊的乡村旅游只停留在农家饭店的形式。究其原因在于:

首先,开发者对城郊乡村旅游市场需求和功能定位缺乏认识。开发者将乡村旅游等同于农家乐,而忽视了石家庄旅游市场对乡村休闲度假游、特色商务游等高端旅游形式的需求。特别是北部正定新区,它以市级行政和文化中心、现代服务业基地、科教创新集聚区为发展定位,未来会有政府机关、高档房地产和高端商业进住,而当地乡村旅游开发主体多为农民,他们并没有预见到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未来,致使乡村旅游开发落后于快速发展城市经济。

其次,缺乏对乡村旅游资源深度的挖掘。环城水系现有的乡村旅游产品主要包括观光、采摘、农家饭、钓鱼、农产品销售、农家游戏等传统类型,其形式只是对乡村现有资源的简单加工和包装,仍处于较低级的水平,缺乏知识性和文化性,经营利润也较少。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如何挖掘本土乡村旅游资源的内涵,开发有深度的旅游产品成为提高乡村旅游竞争力的关键。

再次,缺乏与环城水系其他旅游资源的联合开发。当前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对象依然局限于乡村内的现有资源,忽视了与环城水系区内其他各类资源 (如水、植物、旅游休闲设施等)的利用,从视觉景观和旅游方式上限制了乡村旅游产品品位的提升。

(三)乡村旅游项目用地的制约

随着石家庄城市对外扩张,城郊土地资源出现了用地紧缺和价格增长的现象,环城水系的景观建设更是提升了周边土地的商业价值,但这让农民和旅游投资商在乡村旅游开发时都面临着两难的境地。

对农民而言,一方面,城市发展造成的高物价迫使郊区农民不能仅靠少量土地和传统农业来维持生活,较高的土地价格诱使他们通过土地出让方式来获取短期利益,却忽略了土地的潜在价值,损失了长期的土地权益;另一方面,农民以个体经营方式从事乡村旅游开发,可能导致非法占地现象的大量出现,既不能保证现有旅游项目的品质,又为今后项目的规模化开发埋下了绊脚石。

对旅游投资商而言,鉴于满足城市旅游市场规模大、要求高的特点,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应追求规模化、特色化和高品质,但乡村旅游项目以农业为载体,没有足够的用地规模就无法为游客提供新鲜、丰富的农产品和成规模的农业景观,这就迫使他们面对较高土地价格的同时,也必须从提高旅游项目品质角度出发去权衡用地规模。因此,只有建立一套促使农民获取土地长期权益与旅游投资商获取合理开发成本相结合的旅游项目用地管理方式才能保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四)乡村旅游产业链发展的不成熟

城郊乡村旅游在区位上靠近城市,其产业关联性相对更强,因此从产业整体发展角度提升乡村旅游是十分有必要的。但石家庄环城水系区内的乡村旅游产业各要素并没有形成良好的整体,具体表现在:一是产业缺乏合力,总体看该区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少、单体规模小、分布分散,同时核心旅游项目稀缺,对中小型项目的带动能力不足,致使产业链整体竞争力不足;二是产业链缺乏延伸,当前项目主要是农家饭和采摘等,缺乏与农业科技、农村文化和现代商业业态的结合,乡村旅游纪念品开发也严重不足,旅游体验效果不佳;三是缺乏与城市其他旅游产业部门的紧密结合,没有形成联合营销、旅游线路组合等合作机制,旅游信息资源也不能在城乡旅游各部门间有效共享,而且目前游客基本上为散客,缺少旅行社或其他团体的组织,必然造成乡村旅游游客数量的不稳定。

(五)乡村旅游经营模式的单一

石家庄环城水系乡村旅游投资与经营主体绝大多数为个体农民,他们在乡村旅游经营中出现若干局限:一是受到自身素质的限制,多数农民不能准确把握市场规律,产品开发缺乏创意,旅游形式局限在 “采摘”、 “农家饭”等简单形式,且农家饭的餐饮种类也较少;二是农户不可能拿出足够的资金来投入高品位的产品开发;三是土地经营权仍然控制在每家每户手中,难以有效集中,制约了大型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面对日益挑剔的城市旅游市场,商业化的运营模式应孕育而生。

石家庄环城水系区内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一)结合城市发展情况合理规划乡村旅游的功能与布局

城市发展为环城水系乡村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基础,开发者要充分利用它来做好城市旅游市场的开发和引导。

首先,根据城市消费趋向来定义乡村旅游的功能定位。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高提升了市民对旅游环境的要求,因此,城郊乡村旅游的功能也不应局限于传统的观光游乐模式,而应转向生态养生、休闲度假、文化传播、商务服务等功能相结合的模式,走 “都市农业”的发展道路。同时环城水系带来的绿化景观资源、旅游休闲服务设施以及旅游带动效应更是为开发这些功能提供了想象空间。

其次,结合城市空间发展特征来确定乡村旅游的空间供给格局。乡村旅游的发展需兼有市场基础和生态环境基础。鉴于此,可根据石家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提出乡村旅游发展策略:一是在人口集中、工业较少、社区成熟的北部和西部地区河段应在现有开发基础上力求提高产品品质;二是南部地区随着居民逐渐增多,乡村旅游发展具备一定潜力,应鼓励其快速发展;三是东部工业区的发展已经占用环城水系两岸大量农村土地,同时一些污染型企业对生态环境破坏较大,则不具备开发乡村旅游的前提条件。

再次,坚持城郊交通网的建设,提高乡村旅游景点的可进入性。一是加强中低等级道路 (特别是乡道和村道)的建设,提高路网密度和承载能力,有效分流交通主干道路的旅游车辆,并有效连接各中小型旅游景点;二是加强区内小型环保旅游公交的建设,提供招手即停的乘车服务,保证游客能方便在各景点之间流动;三是增设生态立体停车场,保证私家车的有序停放。

(二)合理开发乡村旅游产品

首先,强化开发者认识,尤其是城郊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和功能定位。政府部门应该引导旅游开发者,特别是个体农民,主动公布城市旅游市场的变化趋势、城市规划的思路与发展方向、城郊乡村旅游的功能定位要求以及国内外乡村旅游开发的经验等。立足提高开发者的市场意识,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合理规划乡村旅游产品结构,防止重复建设和低质竞争。

其次,深度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的品位。一要挖掘乡土文化,可针对区内历史悠久的古村落进行深度开发,如于底古镇的永安桥、穿心阁、虚云禅寺等古建筑按 “以旧修旧”的原则进行恢复原貌;二与农业科研单位开发乡村生态旅游产品,如北部水系的乡村可与附近的河北农林科学院、石家庄市农科院等单位联合,塑造一批具有科技含量的生态产业观光园,拉开与普通 “农家乐”等项目的差距,避免同类项目之间的无序竞争;三是与现代商业业态结合,以乡村景观为载体开展现代商业服务活动,如乡村度假区、乡村会议、乡村展览会等,使城市商业向乡村转移。

再次,重视与环城水系区内各种资源的结合。环城水系工程为周边乡村旅游的开发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一方面,优良的水体资源及沿岸的绿化景观带为乡村园林风光的建设增加了“水”的灵性和 “花”的色彩,有效的提升了周边乡村的景观质量。规划者可借此走体现北方生态乡村特色的线路,也可利用水系的景观资源来仿建江南水乡的风格,做到不拘一格。另一方面,依托河道建设的20多个公园、各河段的游船观光项目和丰富的旅游服务设施都足以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其招来能力会辐射到附近的乡村旅游项目,同时也可以利用水道、游船将若干环城水系沿岸的乡村旅游点串联起来,丰富游客的游览方式。

(三)调整乡村旅游项目用地管理方式

环城水系乡村旅游项目的用地管理应做到 “双保障”:既要保障农民通过土地资源来获取长期合理的收益;也要保障政府和农民在项目开发期间不因房地产开发等高利润项目而随意终止旅游投资商的经营活动。具体措施包括:

首先,乡村旅游用地应纳入环城水系区域的土地总体规划,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来保证乡村旅游用地的长期性,协调城市建设用地与农村集体土地的关系,减少农村集体土地的低效流失。

其次,推动农民以土地为资本参与旅游开发。农民可利用土地流转或土地入股等形式凭借土地承包权来获取稳定的租金或股份红利,在保证土地使用权集中在旅游投资商手中的同时,也解决了农民获取土地长期权益和投资商开发初期土地成本过高的矛盾。

再次,加强乡村土地景观风貌的管理。乡村土地景观与环城水系整体景观环境之间的协调是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一方面要对乡村建筑景观加强管理,对其建筑高度、风格、色彩、用料进行控制,对一些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更是要通过规划建设形成景观廊道,以提升乡村景观的文化品味;另一方面要对乡村非建筑土地加强管理,实现农作物种植和养殖土地的景观化,塑造新型田园的生态系统结构,提升其生态服务功能和文化教育价值。

(四)整合乡村旅游的产业链

区域内较完整的乡村旅游产业链可合理配置该地区乡村旅游资源,提高规模效益和旅游吸引力,提高区域乡村旅游的竞争力。具体措施包括:一是紧抓核心项目的开发,吸引一批资金雄厚、管理经验丰富的投资商前来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项目集中度高、有市场竞争力的乡村旅游项目,以此带动其他中小型项目的发展;二是引进新的商业业态来延伸产业链,乡村旅游的开发要有产品策划机构、乡村文艺团体、地接旅行社、旅游纪念品加工企业和农业科技部门的支持,以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类型,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三是加强与其他旅游产业部门的结合,建立畅通的乡村旅游销售体系,如通过旅行社、电子商务平台以及旅游媒体将乡村旅游景点推介给城市游客,并通过组团、自驾车游等形式吸引客源,或通过联合营销和线路组合等方式实现将游客旅游过程中部分消费环节设置在环城水系乡村旅游景点中,使其成为各类旅游线路的有效支撑。

(五)引进以公司为核心的经营模式

石家庄环城水系区域内的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各类大型旅游项目较多,如石家庄植物园占地167.1公顷,沿河建设的免费开放公园达30多个。在这种相对成熟的市场环境中,若由具有资金、技术、销售、服务等优势的专业公司来主导乡村旅游项目经营将更具竞争力。以公司为核心的经营模式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种是引进外来投资商,一般要求其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行业资源整合能力和独特的乡村旅游景区管理经验;另一种以村委会或实力较强的农民带头成立村办集体企业。公司可以通过 “公司+农户”、 “公司+村委+农户”、 “整体租赁”等多种经营模式将农民手中的资源集中在手中,开展统一规划和开发。而政府和旅游协会也应为公司进入乡村旅游产业提供与村民之间的沟通平台,给予政策支持和融资服务,推动公司在环城水系乡村旅游开发中扮演核心角色。

参考资料

1.李南洁,姜树辉.乡村旅游用地获取途径研究——基于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视角 [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89-1190,1205.

2.解巍.宜宾市翠屏区乡村旅游开发土地使用模式探析[J].生产力研究,2012.1.

3.赵承华.我国乡村旅游产业链整合研究[J].农业经济,2007.5.

4.弓志刚,李亚楠.乡村旅游产业链共生系统的特征及模式的演化和构建——以山西省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1.

5.何景明.城市郊区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研究——以成都农家乐为例.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12.

6.河北省统计局网www.hetj.gov.cn.

猜你喜欢
环城水系石家庄
治理一条河 幸福一座城
石家庄晓进机械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浙江省金华市环城小学教育集团第二小学
环城旅行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梁丛
人民币缘何诞生在石家庄
环境友好的CLEAN THROUGH水系洗涤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