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hs-CRP,TNF-α,IL-6的影响

2013-07-01 20:02王汝意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7期
关键词:瑞舒伐炎性血流

王汝意

(滨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山东 滨州 256600)

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hs-CRP,TNF-α,IL-6的影响

王汝意

(滨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山东 滨州 256600)

目的 研究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hs-CRP,TNF-α,IL-6的影响。方法 选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 80例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20mg/d,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hs-CRP,TNF-α,IL-6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显效率为50.00%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并且有效率为7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两组患者TNF-α、IL-6、hs-CRP两组治疗后水平均有所下降,其中治疗组下降水平更为明显,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hs-CRP水平差异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以通过改善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炎性反应,从而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瑞舒伐他汀;hs-CRP;TNF-α;IL-6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其定义是排除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冠状动脉扩张、心脏瓣膜病冠状动脉造影术中、以及结缔组织病等因素外,冠状动脉造影后并没有发现冠状动脉造影有明显的病变,但是却在远端血流灌注延迟的现象[1-3],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的普及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日益增多也引起了临床的重视,但是目前对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治疗亦处于研究阶段。本研究旨在探讨瑞舒伐他汀在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治疗效果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来我院心内科进行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临床表现以胸痛为主要,并且均排查有冠心病,外周血管疾病,瓣膜病,贫血,感染等疾病的患者,并且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未见明显病变但是冠状动脉3支血管平均TIMI帧数>27帧有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数字表随即分组的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治疗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8.86±12.67)岁,对照组患者男性2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9.67±11.4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变化()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变化()

注:*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n=40)治疗前治疗后tP疗前治疗后tP TNF-α(μg/ L)0.46±0.130.23±0.084.864<0.050.43±0.110.36±0.12*2.453>0.05 IL-6(pg/L)266.46±44.23164.24±45.415.534<0.05267.93±53.85203.54±44.43*2.423>0.05 hs-CRP(mg/L)4.23±0.532.42±0.375.643>0.054.53±0.473.43±0.86*2.675>0.05组别治疗组(n=40)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治疗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30mg,3次/d;阿司匹林100mg,1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240)20mg,1次/d,连续治疗2周。

1.2.2 疗效判断

显效:同等劳累程度不引起心绞痛,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80%;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消耗量均>50%到80%;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消耗量均减少<5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2.3 炎性因子及检测

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患者肘静脉血4ml进行相关指标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采用夹心酶联吸附测定法进行检测;高敏-反应蛋白(hs-CRP)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进行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经过观察发现治疗组患者显效率为50.00%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有效率为7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例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变化

经过观察发现两组患者TNF-α、IL-6、hs-CRP两组治疗后水平均有所下降,其中治疗组下降水平更为明显,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hs-CRP水平差异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心血管造影技术的飞速发展,冠状动脉慢血流的诊断率明显提高,临床冠状动脉慢血流的临床诊断病例日益增多,并且国外研究显示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可以导致心肌缺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甚至可以发生急性心肌梗死[4-5],因此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日益引起临床的关注,但是目前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研究认为微血管功能异常是导致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且有有学者认为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前期表现,也有学者认为与异常炎性反应有关[6]。

研究显示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患者血浆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说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与炎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7]。而TNF-α和IL-6是由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产生释放的细胞因子,近年来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越严重,TNF-α和IL-6的水平越高[8],而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也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为此本研究采用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进行治疗,结果显示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的患者临床疗效较为明显,并且TNF-α、IL-6、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这是因为他汀类药物是一类常用调节血脂的药物,并且其具有稳定斑块、改善血管内皮、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增殖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示他汀类药物具有抗炎作用,因此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患者中应用瑞舒伐他汀能阻止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生长,从而减少斑块中的炎性细胞,抑制炎性反应表达,降低炎症介质水平,从而稳定斑块,从而能明显减少早期小血管的粥样硬化形成,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从而明显提高了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瑞舒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患者,可以通过抗炎作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冠状动脉微循环,从而有效的提高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患者的临床疗效,但是本研究同样存在未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的局限性,无法对瑞舒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患者的长期预后进行观察,无法确定瑞舒伐他汀是否能减少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患者心肌缺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因此本研究讲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进一步随访观察。

[1] Fragasso G,Maranta F.The light of inflammation in the darkness of the 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J].Anadolu Kardiyol Derg,2013,13(1):45-47.

[2] Nie SP,Wang X,Geng LL,et.al.Anatomic properties of coronary arteries are correlated to the corrected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frame count in the 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J]. Coron Artery Dis,2012,23(3):174-180.

[3] Saya S,Hennebry TA,Lozano P,et.al.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 and risk for sudden cardiac death due to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J].Clin Cardiol,2008,31(8): 352-355.

[4] Beltrame JF,Tumer SP,Leslie SL,et al. The angiographic and clinical benefits of mibefradil in the coronary slow phenomenon [J].J Am Coll Cardiol,2004,44(1):57-62.

[5] SayaS,HennebryTA,LozanoP,et.al.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 and risk for sudden cardiac death due to ventriculararrhythmias: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J].Clin Cardiol, 2008, 31(8):352-355.

[6] Camsari A,Ozcan T,Ozer C,et al. 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 correlates with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slow coronary flow[J]. Atherosclerosis,2008,200(2): 310-314.

[7] 赵睿,杨蕊.,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关系[J].西部医学,2010,22(7): 1198-1200.

R541

B

1671-8194(2013)27-0103-02

猜你喜欢
瑞舒伐炎性血流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瑞舒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组织中α-SMA、 TGF-β1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