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剂量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3-07-01 20:02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7期
关键词:咪唑小剂量复发率

王 雯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2)

两种剂量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王 雯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2)

目的 探究两种剂量甲巯咪唑(MMI)治疗Graves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8例Graves病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小剂量组,采取每日1次顿服MMI15mg进行治疗,一组为大剂量组,采取每日分3次口服MMI30mg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 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的治疗效果和复发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小剂量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大剂量组,P<0.05。结论 以每日1次顿服MMI15mg治疗Graves病与大剂量给药相比能取得同样的疗效,且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甲巯咪唑;Graves病;疗效;安全性

Graves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近年来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主要好发于女性。Graves病也是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对于Graves病的治疗主要有3种治疗方法: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以及药物治疗。而在国内大部分患者还是倾向于选择药物进行治疗,其中主要是选择抗甲状腺药物进行治疗,而目前主要的治疗药物就是甲巯咪唑,其药效强,体内半衰期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Graves病[1],但是对于其给药剂量仍存在一些不同看法,现笔者通过研究128例Graves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探讨两种剂量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内分泌科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128例Graves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小剂量组共64例,男性8例,女性56例,年龄25~56岁,平均年龄(34.26±10.43)岁,平均病程(9.35±5.14)个月;一组为大剂量组共64例,男性10例,女性54例,年龄24~59岁,平均年龄(35.25±9.48)岁,平均病程(9.82±4.93)月。所有患者均经我院内分泌科专业医师相关检查,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为弥漫性甲状腺肿大、突眼症状、多汗多食多饮等高代谢症状以及脾气暴躁易怒等表现。实验室检查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增高,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阳性率增高,甲状腺彩超提示有甲状腺Ⅳ度肿大26例,Ⅲ度肿大49例,Ⅱ度肿大53例[2]。排除患有Graves病除外的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皮肤病、慢性活动性肝炎、脂肪肝、原发性血液疾病、其他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经诊断为Graves病后均采用口服甲巯咪唑片(生产单位:北京北卫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1021721)进行治疗。小剂量组采用每日1次顿服甲巯咪唑片15mg进行治疗;大剂量组采用每日剂量30mg甲巯咪唑进行治疗,分3次口服,每次10mg。

治疗前2个月所有患者每两周来院进行一次复查,之后分别于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后进行复查,检查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患者的血常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以及肝功能情况。所有患者治疗18个月后停药,之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复发率。

1.3 疗效评价标准

Graves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缓解程度,以及实验室检查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等指标来进行评价;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是依据患者白细胞减少程度(血白细胞计数<4.0×109/L被认为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情况(丙氨酸转氨酶(ALT)>50U/L或天冬氨酸转氨酶(AST)>40U/L被认为有肝功能损害)和皮肤皮疹瘙痒和药物性甲减发生情况;复发情况是依据停药后随访6个月期间疾病复发的患者人数[3]。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的具体临床疗效见表1,可见两种不同剂量组治疗Graves病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其中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均显著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之间的FT3、FT4、TRAb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MMI治疗Graves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见表2,其中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药物性甲减发生情况小剂量组小于大剂量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皮疹瘙痒的发生情况两剂量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剂量组复发率9.38%与大剂量组复发率10.94%,无显著差异,P>0.05。

表1 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MMI治疗Graves病的疗效比较

表2 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MMI治疗Graves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 讨 论

Graves病是一种慢性内分泌系统疾病,女性多发,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Graves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弥漫性甲状腺肿大、突眼症状、多汗多食多饮等高代谢症状,但是Graves病除一些常见的全身症状外还会影响到患者身体多个系统的功能,包括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生殖系统等,Graves病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使得患者常常出现脾气暴躁、易怒等不良情绪,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

目前对于Graves病的治疗主要有3种治疗方法: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而在国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方法较为普遍,主要治疗药物有甲巯咪唑,其治疗Graves病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其疗效确切,用药方便。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其有效浓度取决于其在甲状腺组织中的浓度而非血浆中的浓度,有研究显示甲巯咪唑在人体内血浆中的浓度以及半衰期和在甲状腺组织中不一样,甲巯咪唑在甲状腺组织中的半衰期要远远长于血浆中的半衰期,从而使其药效作用更加长久,并且甲巯咪唑具有向甲状腺组织聚集的现象,即甲状腺组织中甲巯咪唑的浓度要高于外周血浆中甲巯咪唑的浓度。同时有研究显示甲状腺组织中有效的甲巯咪唑浓度只取决于每日服用的甲巯咪唑的剂量,而与服用的次数无关[5]。所以本文通过探讨两种甲巯咪唑给药剂量来治疗Graves病的临床疗效,得出的结果与上述一致,2种不同剂量组治疗Graves病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之间的疗效并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患者停药后随访6个月的复发率也无明显组间差异,P>0.05。说明每日小剂量单次服药与每日大剂量多次服药治疗效果相同。

而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的主要不良反应有白细胞减少、皮肤有皮疹瘙痒、肝功能损害以及药物性甲减等,而这些不良反应主要是与血浆中甲巯咪唑的水平有关系的,虽然甲巯咪唑在甲状腺组织中的浓度要高于外周血浆中的浓度,但当甲状腺组织中甲巯咪唑的浓度达到饱和状态后,再增加甲巯咪唑的剂量将智能提高外周血浆中的浓度而不再增加甲状腺组织中药物的有效浓度,所以本文研究发现MMI治疗Graves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中皮疹瘙痒的发生情况两剂量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药物性甲减发生情况小剂量组要低于大剂量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小剂量应用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能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提高用药安全性。

综上所述,临床以每日一次顿服MMI15mg治疗Graves病能取得与大剂量治疗时相同的效果,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率降低,安全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1] 祝炼,郑承红,高明松.不同初始剂量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致粒细胞减少分析[J].医药导报,2009,28(2):210-211.

[2] 李敏,雷永富.长疗程使用甲巯咪唑治疗 Graves 病临床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2011,4(4C):83-85.

[3] 冯雪凤,许守林,陈载融.131I治疗Graves病539例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2):171-172.

[4] 范仙萍,陈晓蓉.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前后甲状腺抗体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综合临床,2010,26(10):1057-1058.

[5] 伍宁玲,吕朝晖,杜锦.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在Graves病中的诊断价值[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5):501-502.

R581

B

1671-8194(2013)27-0120-03

猜你喜欢
咪唑小剂量复发率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水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应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GDFT联合小剂量甲氧明在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甲巯咪唑联合普萘洛尔治疗甲亢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小剂量 大作用 肥料增效剂大有可为
申嗪霉素和咪唑菌酮复配对几种病害的室内毒力测定研究
18~F-硝基咪唑PET/CT评价大鼠C6胶质瘤放疗增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