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荟萃美国藏中国古书画

2013-07-07 12:15胡马乔上海博物馆
检察风云 2013年1期
关键词:李成画家书法

文/胡马乔 图/上海博物馆

翰墨荟萃美国藏中国古书画

文/胡马乔 图/上海博物馆

正值上海博物馆甲子华诞,回顾上博此前举办的书画大展历史有自2002年的“千年遗珍——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到2010年的“千年丹青——日本、中国唐宋元绘画珍品展”之后,中国晋唐宋元书画系列大展的第三部曲,2012年“翰墨荟萃——美国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展”是又一次国宝级书画荟萃的盛会。

翰墨荟萃大展,正是将收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和克利夫兰美术馆的中国古代书画珍品聚集到一起,共计展品60件,时间跨度涵盖了五代、宋、元四百多年,富有经典性、学术性和互补互动性三大特点,向观众展示这一段中国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建立各种典范风格达到成熟和精诣的辉煌时期,再现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画家的传世名迹。

北宋 李成(传)《晴峦萧寺图轴》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

《晴峦萧寺图》是重要的北宋早期雄伟壮美的山水画代表作,其所呈现的李成画派重要特征在李成身后逐渐经典化,并在其后几个世纪成为中国北方画坛的主导。以前被视为李成真迹,经现代学者研究,认为是属于李成流派之作。此图主峰雄伟,巨冈环围,坐落楼阁萧寺,结构有北宋早期北方山水画的特征。山峦轮廓线坚实粗重,山石密布直笔皴、点子皴,多皴少染,有的岩石屈动如云,远山淡墨烘染,技法与画史所载的李成风格基本相符。

山水画的典范与兴起

中国山水画肇始于隋唐,成熟于五代、两宋,其间产生了诸多具有原创意义的地域和个性流派风格,表现自然山水之神秀和审美意境,成为后世师法的典范风格。本次特展中,汇集了五代董元,北宋巨然、李成、范宽,南宋马远、夏珪等开派画家或后继画家的代表作品,并有传世极罕的乔仲常、江参等人佳作,都在美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并体现了宋代绘画注重客观性写实和讲究理法格律的创作原则。

李成的《晴峦萧寺图》是北宋早期雄伟壮美的山水画代表作,呈现的是李成画派重要特征和李成以后的逐渐经典化,并在其后几个世纪成为中国北方画坛的主导。赏析此图,首先是对画面近、中、远距离明细精准的处理,作为早期绘画表现距离的透视方法,这幅画由轻旷的平远构图逐渐

元 王振鹏《维摩不二图卷》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此卷是王振鹏白描风格的集中体现,王振鹏善界画。此图是一卷罕见的未完成作品,在设色之前即受到了当时还未即位的仁宗皇帝(1312—1320年在位)的赞誉而被立即呈上。卷尾有两段重要的题跋,讲述了此卷的创作背景。图卷中描绘的是维摩诘居士和被誉为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论说佛法的情景,维摩诘以“沉默”应对菩萨,突显自我修养的达观,为道家思想做了表率。

北宋 赵佶《五色鹦鹉图卷》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据两宋史籍记载,徽宗以舞文擅画花鸟著称,此卷《五色鹦鹉图》无疑是徽宗花鸟画中最可信者之一。据卷上徽宗自序,知此画作起因于徽宗在御花园内见一贡自岭表的异种鹦鹉,于风和日丽的春光中,飞鸣于御园杏枝间,其姿其态,煞是悦人眼目,遂御笔彩绘,又复作诗并序,亲题其上。转向纵向展开的高远构图,再延伸至全景尽收眼底的深远之境,而这三种透视法在这里相辅相成,使画面前后大小、远近高低交融整合为完美一体。其次,这幅画运用了具有高度表现力、又极具书法之美的蟹爪树法,一座山峰之上,状似蟹爪的葱葱树木,成扇状排开在嫣然萦回的山谷,这样的景物安排巧妙地突出了距离的层次感。

此外,这幅画的大墨轻岚,也是李成画派的主要艺术风格,这种画法描绘了山谷中缭绕的迷霭,迷茫中透出淡淡的光晕,以若有若无的墨色在远山近坡间营造出逼真立体的空间感,渲染出山深林茂的壮美气氛,对于楼阁屋宇的界画描木法,比例坚实简劲,仰画飞檐画法更是李成独创。画面对山峰起伏回转和山脊“S”状的处理,恬淡竖直的皴法,是历代画论家公认的李成画派经典牲。纵览全图我们看不到画家个人的艺术企图,他把自己的主观让位给壮丽的大自然,他让人担当渺小的角色,正如这幅画相对于山川的雄伟壮阔,前景所绘人的活动则显得微不足道,画家以宏大的胸怀去描绘视觉丰富多彩的外在世界,这与北宋早期朴素的政治论相一致。

到了元代,是山水画发生剧变的时代。元初以钱选和赵孟頫为代表的文人画家提倡“古意”和标榜“士气”的思想,引发了绘画强调主观表意和追求书法性笔意的创作思潮,南北方的统一,使不同地域绘画风格汇聚,北宋早期北方李成、郭熙画派和南方董元、巨然画派的画风出现交融的趋势。元代中、晚期以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为代表的文人画家,热衷于创作表现山隐、渔隐、书斋、寒林、长松等主题的山水画,蕴含着隐逸情结和笔墨意韵,并建立起鲜明的个性风格,标志着文人山水画的成熟。

人物画和宗教画的兴盛

两宋时代的人物画延续着唐代纪念性肖像画、历史故事画、经典图解画等题材依然流行,同时随着士大夫文人势力的增强,表现文人雅集活动和游冶山川的抒情性人物画兴起。至元代,表现文人游冶、休闲、隐逸生活的人物画进一步发展,并被赋予时代的新涵意。佛教和道教在宋元两代居有很高的地位,宫廷画家和民间画家制作了大量的佛教神祇图、佛经故事图和道教神仙图,在诠释宗教教义的同时,也注入了世俗人情。

若以北宋赵佶(传)的《摹张萱捣练图卷》来说,张萱盛唐时代著名的人物画家,其作品北宋宣和内府所藏的47件,而传于今者已无亲笔,只有这次展出的宋徽宗赵佶的《摹张萱捣练图卷》传世。但徽宗所摹此捣练图,今之鉴者又猜测此卷,其实亦是当时画院之人的临摹习作,故也被冠以“宋人摹本”,则较为妥当的称法。但观赏此卷,足已可见真迹绘画风格的面貌,人物刻画精微生动,线条用唐代的高古游丝描,色彩绚丽,仕女脸部的晕染细腻匀洁,运用三白法,是将唐张萱的绮罗人物画进一步发展后形成的新风。

全图在视觉上,表现出对比美、均衡美、韵律美、装饰美,看来画家处理短卷画面的首要之务,是通过人物位置的结构性安排,务求达到精巧雅丽的艺术效果。画面上一变而为直,再变而为曲,三变而为横,好似柳暗花明,高潮迭起,而又五彩缤纷,争奇斗艳。

寓兴移情的花鸟画

五代、两宋花鸟画从前代背景装饰图案演进为独立的画科,宋代画院重视花鸟

元 张渥

《九歌图·褚奂书辞卷》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张渥《九歌图》传世多卷,世存三本。此卷作于1361年,为三件在世本中最晚。虽无作者款印,便据吴叡弟子褚奂的题跋,得知为张渥所作,褚奂另以隶书题辞于卷中。画的写实性和寓意性,认为花鸟画有遣兴寄情和表征品格的意义。精确状物写生、设色艳丽的工笔设色花鸟画成为院体画的主调。

南宋时代,由于文人画家的提倡和参与,水墨简笔写意的画法肇起,并首先运用于梅、兰、竹、水仙、古木奇石等题材,以寄寓清高、坚贞、孤傲等人格精神。这一绘画风气,至元代进一步发扬,并扩展为花鸟领域墨禽画的盛行。历史典型人物属宋徽宗赵佶,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所藏《五色鹦鹉图卷》,属他一贯的半图半诗题,流传有序,题有“御制御画并书”。

宋徽宗在未做皇帝之前,即喜好书画;做皇帝之后,于政事昏庸无能,然于绘画天赋异禀。他的绘画“自擅其神逸”,并没有将画家当成“手艺人”,而是开科取士,设立画院。他同时爱好收藏,丰富了皇室的各类收藏,并提升了画院的地位,这在历代帝王中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徽宗对画院的待诏和学生要求极为严格,“上时时临幸,少不如意,即加漫垩,虽令命思,虽高中生督如此,而众史以人品之限,所作多泥绳墨,未脱卑凡,殊乖圣主教育之意也”。所以,徽宗是开启了一代画风之潮,也培育了一代奇才画家,其功不可没也。他对于画院的花鸟画,强调被描绘对象的真实性,如画花朵,要表现出气候和季节对于花蕊枝叶的不同生长变化;如画孔雀,要先举左腿还是右腿需看清楚;如画翎毛,多以生漆点睛,隐然豆许,高出纸素,几欲活动,皆以传神为上。所以,宣和画院的花鸟画受到这一要求的影响,多崇尚细腻生动的画格,注重墨法之美。

北宋 赵佶(传)《摹张萱捣练图卷》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捣练图》是传世的北宋宫廷院体人物画的杰作。练,是一种丝织品,并须经过漂白、日晒、捶打后才能使用。全卷由三组宫中贵妇并女侍组成,九贵妇职司捣、理、缝、熨等有关整治新练的手艺,此外有二女侍,一持团扇扇火,以保炉炭火候,备度斗用;另一在旁协撑新练,画中无所事事的,只有嬉戏新练之下的天真女童。此卷依金章宗(1190—1208年在位)题签“天水《摹张萱捣练图》”而得命名。

讲法和尚意的宋元书法

北宋前期,书法嗣承唐代书风。至中晚期,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书家在学习晋唐法度的基础上,开辟出“尚意”书法道路,注重意趣的抒发和情感的宣泄,个性风格鲜明。南宋时期,重又回归晋唐理法,崇尚端正、婉和的书法笔调。

出于苏轼之门,而又自立“江西特派”的黄庭坚,在书法上也深受苏轼影响而崇尚超脱的禅宗和文人意趣。黄庭坚的行书写点圆厚重实,写撇、写竖、写捺的恣意,以及字体结构的上紧下松、上敛下放,都得到了尽情的体现。所以说,黄庭坚写得一手灵动多变、取法怀素而又有所突破的狂草书法,可是却又写得比怀素的点画扎实、结体多姿,从而把唐朝以来的积极浪漫主义狂草书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而草书《廉颇蔺相如传卷》就是其最有特色的书法作品之一。此外,黄庭坚的思想并不单一是禅宗的思想,他曾说:“学书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则分明显示了他仍有儒家仁义的道德思想。不过,佛家禅宗思想毕竟在苏轼、黄庭坚的书学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因此比起唐人书法来,他们的书法便渐渐倾向于摆脱法度的束缚,而注重于自然韵味的追求,一种随心所欲、无拘无束的意趣和势态,使人有耳目清新之感。自此,以字的风韵姿态和笔墨情趣为最高追求,充满书卷气和禅宗精神的文人书法与文人绘画并肩起坐,一直统治了千年之久。

到了元代,元初在赵孟頫的领挈下,提倡“复古”,推崇二王。取法晋唐两宋的名迹,探索改革,变古出新,在以古为新中走出自己的路子,创开元王朝一代新书风的“赵体”。他的这种字体骨肉腴润,流丽圆浑,并且用笔改唐之繁,为元之简,他所建立的遒丽秀逸的书格,用笔简易顺畅,一时风靡朝野,后继者众多。同时期的鲜于枢亦以晋唐为法,而别具雄放恣肆的气势。元晚期一批隐士书家,能脱出赵体,各自生发出奇崛恣放的书风,杨维祯是其间的代表。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

猜你喜欢
李成画家书法
怀念李成章教授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杜鹃
书法欣赏
庄玉庭先负李成蹊
和孩子一起面对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