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古代官场图景读《衙门口:为官中国千年史》有感

2013-07-07 12:25陈华文
检察风云 2013年7期
关键词:等级制度衙门官吏

文·图/陈华文

真实的古代官场图景读《衙门口:为官中国千年史》有感

文·图/陈华文

《衙门口:为官中国千年史》

作者:张程

译者:王宇田

出版:陕西人民出版社

《衙门口:为官中国千年史》虽然描绘的是一幅古代官场的真实图景,但是对今天的社会治理具有很大的启示。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无数年轻人本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发奋读书,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由于“官本位”思想的负面影响,很多人的个性、才华和豪情,被圆滑、平庸、腐败所摧毁。青年学者张程在《衙门口:为官中国千年史》一书中,通过衙门口看官场百态,同时也道出了世态炎凉。

本书从科举考试、官员职场生活、从政潜规则、官场职业病、权力怪圈等八个方面,为中国古代官场绘制了一幅真实的图景。书中的正史与小说、典故与白话、权力斗争与制度变迁、政治史与社会史并肩而立,读者可以穿梭在达官显贵、下僚小吏、落第士人、隐士僧侣甚至市井小民中间,游走于不同朝代和形形色色的衙门内外。中国古代发展了完备的、稳定的文官制度,很多朝代的更替,倒不如说是“换皇帝不换官僚”,皇室家族变了,文官集团及其制度雷打不动。这种制度对于社会稳定、政治智慧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流弊也显而易见。

中国古代历史上,做官往往带有现实的、功利的目的,很少有人将做官当成一种事业,反而多数人将做官当成一种出人头地的职业。官吏们口口声声说为民做主,但是实际上却是为了享受荣华富贵。书中所讲的官吏,并不局限于有官职有编制的人,而泛指那些能够行使公权力的人员,古人要行使公权力,有四种方式:当官、为吏、入幕府、做差役。在官场中,特权等级制度与贪污腐败是最显著的两大特征。

朝廷为了养活庞大的官吏群体,每年都要花费巨额的银两,这些费用囊括了官吏们的吃穿住行方方面面。在古代衙门里,公款吃喝是官吏们的重要工作之一,比如在唐代,有人升官了或者工作调动,都要操办“烧尾宴”(取鲤鱼跃龙门之意),而这项开支,都是动用公款埋单。迎新送旧、招待宾客、法定节假日等,官吏都有理由大吃大喝。州府一级官吏的吃喝,也极尽奢华,和皇帝的档次可以媲美。当然,朝廷也会倡导节俭和廉政,可是地方很多官员根本不予理睬。在古代的衙门口附近,必定有酒楼、饭庄、客栈,设施都颇为豪华。有的人就是靠做“衙门饭”生意而发财。

读书人之所以拼命往仕途上挤,就是为了享受很多的特权。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封建社会里,普通人能吃上一口饱饭、穿一身保暖的衣服、住一间能挡风避雨的房屋就是好生活,而作为官吏,这些都不是问题。即便是七品县太爷,家眷及仆人的医疗开支也都是免费。衙门里有专门的医疗机构和医官,朝廷有太医院,州府有医学院、县衙里有专门的医官。这些医疗机构既是医药行政机构,又是医学教育机构。公费医疗消耗着王朝的财力,官办的医疗机构与医官,也是官吏体制的组成部分,其医务机构本身管理混乱,徇私枉法现象普遍。有的损公肥私、有的公然倒卖药材、有的甚至用萝卜充当人参。很多医官四处跑关系,业务不精,治起病来手足无措。从皇城到县衙,如果有人身患重疾,一般都会到民间寻医问药,因为官吏们深知:真正的高手在民间。衙门里一系列特权等级制度,让官吏们享受着优越的生活,他们在吃喝玩乐中泯灭了斗志。虽然朝廷三令五申禁止特权的泛滥,但是朝廷就是特权的集大成者,封建特权等级制度为王朝的动荡埋下了隐患。

猜你喜欢
等级制度衙门官吏
“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出台 打破技术工人成长“天花板”
我读封面
聪明的官吏
买到假货?到衙门去喊冤
旧衙门
一钱斩吏
【第一部】
朝鲜质子陪同官吏姜孝元、郑雷卿案
古代官吏如何严以修身?
英语评价不妨用“等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