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3-07-13 02:31杨朝春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3年12期
关键词:意识数学课堂

杨朝春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学习中,笔者深切地感受到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已然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是学生“四基”养成的关键,更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根基。而多年的教学实践更是让我们感受到,学生只有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才能得以开放,能力才能得以提高。因此,重新认识、思考并探寻新课程背景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将是我们数学教学的不懈追求。“今天你提问题了吗?”——犹太人教育孩子的这一经典每日一问,或许也应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努力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手段去不断加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成为师生共同的每日一问。那应如何实现呢?

一、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学生敢于发问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以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这就要求课堂上,教师要积极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敢于表达,敢于猜想,敢于怀疑,敢于提问。另外,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善于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加以肯定和赞赏。对于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一旦提出问题,首先应肯定其勇气,然后再进行分析;对于那些好问但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同学,不嘲笑、讽刺,而是耐心引导,对于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探索,大胆创新。

比如,在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后,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这些算式都有加号呀,用减号行吗?”教师先夸奖他虽然问题提的有些不恰当,但是能站起来提问就是好的开始。接着引导学生分析:加号表示合起来,减号表示去掉,根据这些图的意思你说用减号行吗?学生通过思考明白了像这样的图,只能用加法计算。这样,学生不但获得了知识,而且保护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

二、培养积极的问题情趣,让学生乐于发问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培养学生积极的问题意识,应做好学生质疑兴趣的培养。以趣生疑,再由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由好奇心激发需要,由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进而促进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积极的问题情趣,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数学问题情境中,来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迫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从而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乐想,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乐问。

比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课始教师先跟学生做“拍手游戏”,游戏要求:学生拍手的次数是老师的一半。老师拍四下,学生拍两下,老师拍两下,学生拍一下,当老师拍一下时,有的学生就不知怎么拍了,有的就轻轻地拍了一下,这时学生就产生疑问了,思维也就活跃起来,教室里闹哄哄的……学生的问题就来了:能拍吗?用什么数来表示?这种数怎么写?……这样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好奇心,从而让学生有了提问的欲望和乐趣。

三、教给一般的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发问

从心理学角度说,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在激励学生敢于发问的同时,应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发问。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加强学生质疑方法的指导。一般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着重引导学生一方面在知识的“生长点”上找问题,即从旧知到新知的迁移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在知识的“结合点”上找问题,也就是要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发现和提出问题;再者引导学生从自己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提出问题。从而让学生有了问题提出的方向和方法,进而引导学生开动大脑参与学习。

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知识的生长点质疑:比和除法有什么关系,除法的商不变规律在比中会有什么体现呢?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从比、除法与分数的知识结合点,进一步去质疑它们不同的表述。如为什么在“商不变性质”中没有“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而用“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说法?……从而让学生懂得从不同的方向去学习质疑的方法,充分调动发问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新知的学习探寻中。

四、发展自主的探索能力,让学生善于发问

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形成良好问题意识的重要标志。学生能否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需要教师注重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自主寻找问题,特别是在自己思考后还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寻找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角度去提出问题。另外,多让学生有疑就问,并使学生在无疑处生疑,孕育问题意识。再者,引导学生善于反思常规解法,捕捉“问的契机”,从而培养学生不但敢问,乐问,会问,而且善问。

比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有学生问:“为什么长方形、梯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推导计算?而圆不可以呢?”教师可先不急着正面回答,而是表扬学生问题提得好,然后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把圆剪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再通过讨论得出,这个近似长方形亦可看成两个三角形时,学生会惊奇地发现:圆经过转化后也是可以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推导计算的。

总之,教师要努力营造问题氛围,积极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此,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每天都能对学生说一句犹太人对自己孩子说的话:今天你提问题了吗?

(责任编辑:陈志华)

猜你喜欢
意识数学课堂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欢乐的课堂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写字大课堂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消防意识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