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式使用语文教材之探索

2013-07-13 02:31郑港珠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3年12期
关键词:阿玲火烧云小象

郑港珠

小学六年,12本语文教材就是一座绚丽多彩的宝库,饱含可挖掘、可利用的资源。学过的教材如果只是数量上的叠加,学生容易遗忘。如何唤醒学生的阅读体验,如何对教过的课文进行有效的链接,如何让学过的语言形式与新知接通、构建知识系统,如何善用教材,勾连知识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反刍式”方法对小学语文教材再利用,穷尽其“材”。

一、情商培育——润物细无声

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弟子克伯屈提出了“共时性学习”理论,说明在做一件事情的过程中,人的技能、知识、态度之间是有机关联的。基于这种有机关系,笔者认为“做中学”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这个“做中学”在此可理解为于具体的语言情境中运用学过的知识。这也正好凸显语文实践性的特点。运用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情商培育的具体做法就是——根据其时的情形选择恰切的资源来教育学生(通俗地说,就是当你需要对学生讲道理的时候,你就从教过的教材中拿“道理”来用)。因为是学过了,大家都知道,一点即心领神会,共同发出会心的微笑。

1.以教材中的人物为镜:①学生想要好成绩,又不够认真刻苦时,我常跟他说:“别光盯着葫芦,要有绿叶的付出才行哦!”②助人为乐,不留姓名,小鹿的玫瑰花是不会白栽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③为班级服务是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应该像王宁一样“我选我”。④爱同学,像阮恒一样,没有豪言壮语,只要你需要我就在——因为“她是我的朋友”。爱家人,也一样,就在平平常常的生活小事中,就在点点滴滴的关心中。……

2.以经典的名句为铭:除了“日积月累”的名言警句外,课文中也有很多可以激励学生的名句。如: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玲玲的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丑小鸭》……

3.以有趣的语言为范:经常用教材中有趣味的语言范式来与学生交流,让幽默、智慧、乐观的情感濡染学生。比如模仿二年级《泉水》的重复调:“来吧,来吧!小明同学——唱吧,唱吧!你的歌声这么悦耳,使我满心欢喜”——笑吧,笑吧!你笑起来真好看;改编二年级《酸的和甜的》的问句:你尝过吗?不尝怎么知道是酸的还是甜的?模仿四年级《猫》的语气:“说你调皮吧,你的确有时候会惹祸;说你老实吧,你也有很乖的时候”……

经常性地这样反刍式使用教材,似无心插柳反而柳成荫。久而久之,就营造出一个“学了就能用”的氛围,给学生做了示范,使他们对运用知识充满信心;反过来又能反哺阅读教学,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一种能力——能很快把学到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联通起来。

二、语言训练——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学语文教材都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是一座语言的百花园,令师生流连忘返,回味无穷。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语言的敏锐性——能被某个词语吸引、震动,能准确使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因此,学过的课文中最值得反刍的就是语言。

1.领悟用词的精准奇绝

维果斯基说:“词语教学,不是阅读教学的点缀,而应该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运用反刍式方法对比体会词语运用的精准奇崛也是很妙的词语教学策略。

如教学六年级《最后一头战象》时,领悟战象嘎羧的感人动作:①(嘎羧)两眼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欧欧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②没想到嘎羧见了(象鞍)一下子安静了下来,用鼻尖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可以出示三年级《曼谷的小象》的段落,让学生体会写阿玲和小象的那些动词:汽车陷进泥坑,司机正着急的时候,阿玲牵着小象过来了。她“拍拍”小象的鼻子,用脸“贴贴”它的大耳朵,“指指”陷进泥坑的轮子,小象就走到坑边,用它那十分有力的长鼻子东一掀,西一撬,很快就把汽车从泥坑中拉来了。阿玲又笑眯眯地走近小象,轻轻“摸”着它那长鼻子,“指指”车身上的污泥。小象转身走进金色的雾中,一会儿甩着长鼻子回来了,它伸直鼻子冲着车身喷了起来,把污泥冲得干干净净。当司机再次表示感谢时,阿玲摆摆手,笑眯眯地用红润的脸蛋紧“贴”小象的大耳朵,缓缓地走进已变得紫微微的晨雾里。从而领会动作就是人与动物之间交流的主要“语言”,所以动词就应该成为描写人与动物之间交流的主要用语。由此迁移到描写动物的习作中也要用好动词。

如浙江叶根娟老师在教学《火烧云》里直接描绘火烧云色彩的那段话: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为了让学生领会萧红是怎样展现火烧云绚丽多彩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用四个“一会儿”来表达,叶老师在常规教学步骤之后出示三年级课本里《秋天的雨》的插图,问:“秋天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季节,怎样描绘这么多色彩呢?用‘一会儿……一会儿……行吗?”——让学生充分说,引导学生发现用“一会儿”不行,可以用“有的……有的……”,那还有别的说法吗?——“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此时,再出示《秋天的雨》课文片段:“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学生通过朗读领悟,秋仙子的手纤细而温柔,她给树木、田野、花朵送颜色的动作多么优雅和美丽。而火烧云瞬息万变,是天空那双魔术般神奇有力的手。进一步顿悟:同样绚丽的色彩,由于事物的特点不同,表达的句式也会不同,表达是有个性的。

教学互动时,要有意识地打通文字之间的隔层,建立起文字表达的链接和滚动,让课堂变得灵动而厚重,让学生的心灵变得丰富而敏感,久而久之,学生对文字的感觉就会变得敏锐而细腻,这就是语文素养的养成。

三、习作引领——千江有水千江月

叶圣陶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学生从教材中吸取语言的营养,获得最经典、最规范的语言,并纳入了自己的话语系统,最终还能够模仿迁移甚至创造运用,写出好的文章——所谓采得百花酿出好蜜。

1.经典美文是永远的摹本

学生的写从模仿开始,教材就是最好的摹本,而且丰富多彩,取之不尽。例如描写春天,有一年级的《春雨的色彩》,二年级的《找春天》等都是极美的范文;三年级起步作文常写想象文,写树或者花的故事,学生就会想起《小柳树与小枣树》等;写动物童话就会想到《从现在开始》《小鹿的玫瑰花》等。中高年级学写科学小品文,有的学生就会想到模仿《我是什么》,使用第一人称。

背诵的美文会触景生情地跳出来。有学生到海宁去观赏钱塘江大潮,竟然很自然地想起《观潮》片段: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

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语言,一个结构,一点语意,或者就一个感觉,你都可以也尽管拿去用,教材就是希望每一个学习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收获。

2.精彩段落是写作技能训练的抓手

小学语文教材中采用的写作方法值得关注:表达方式有记叙、议抒情、描写、说明等;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动静结合、正面侧面描写、虚实结合等。当你要作专项训练时,不妨从教过的课文中拿来例子。比如在六年级训练学生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的写作技巧,可以这样反刍式使用教材。出现一段一群坦克出现在战场的场面:“奇怪的外表,轰鸣的巨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坦克的威力,然后再出示三年级课文《矛和盾的集合》的精彩片段:“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学生通过对比思考,就会发现有时候间接描写方法更好。像“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够让学生通过“想象”在脑海中形成图景,或者说间接描写能增加人们在没有看到事物时对事物的想象,这种想象可以因人而异,无限自由,所以更能激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此时,再让学生练习间接描写正合“时令”。

3.提供改写的范本

例如六年级学习缩写,可以拿二年级的课文《丑小鸭》与原文对比,从中发现缩写的奥秘:以主要人物的活动为线索,点出重要的事件,串成简介式故事。在比较中还发现,缩写者还巧妙地留下了四季变幻的语句正暗合了丑小鸭人生际遇的变迁。再如中高年级改写小古文、古诗,都可以拿很多今译的短文为例子,三年级的课文《盘古开天》《亡羊补牢》等都来自古文,学生可以从中得到很好的启示。

(责任编辑:左小文)

猜你喜欢
阿玲火烧云小象
《火烧云》的“变”
美丽的火烧云
火烧云
小象去报名
南瓜马车的午夜
火烧云
善良的小象
一件情侣衫
真正的高手
没有距离的友情难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