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 育人无痕

2013-07-13 02:31范晓娟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3年12期
关键词:祖国儿童情境

范晓娟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法,注重以情为核心,以感悟为升华,使明理、导行的品德教育和良好品质的培养达到“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理想境界。

一、变“静”为“动”,悄然体验

传统品德课基本属于填鸭式的“满堂灌”,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时间。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学生缺少的是体验感悟,有的只是被动的接受,思维处于一种静止状态。而情境教学针对儿童蕴藏着的学习主动性,据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形式,如有趣的游戏、实物的观察、或现场的表演等手段导入……这就保证了儿童在接触新课时,带着热烈的情绪,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如《时间的奥秘》,教师设计了“撕时间”的游戏。把时间这个概念化为一条长100厘米,宽3厘米的纸条,代表一天的24小时。笔者分别让同学撕去表示吃饭、睡觉、走路、聊天、坐车、玩游戏、看课外书、逛街、发呆、看电视、看电脑、……的纸条,剩下的纸条表示学习时间。同学们手中的纸条长短不一,有的在思考:“他为什么学习时间比我多?”有的惊呼:“我的时间哪里去了?我怎么只有这么一点学习时间了?”有的感叹:“我怎么浪费这么多时间,我要珍惜一点。”在快乐的“撕时间”游戏中,更多的学生想知道要怎样管理时间,对探索时间的奥秘无限地期待!

在欢快的气氛的中,教师先解放了学生的双手,学生亲自动手撕去表示浪费掉的时间的纸条;然后启动儿童的思维:我的时间哪去了?怎样管理我的时间?随即生生,师生之间悄然展开了平等的对话,共同探讨时间的奥秘,解放了儿童的嘴,学生“动”起来了,思维也活了,用自已的方式来感受时间的流逝,体验到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情境化教学中还需注意的是学生活动后的感触,当时有的学生认识是模糊的、混乱的,有的是顿悟型的,灵感一现……教师就应该重视个体在情境化下产生体验的基础上,对学生体验后的感受进行概括、提升、总结,升华道德情感与认知。经过体验,梳理、提炼,珍惜时间的好办法自然就深入到孩子的内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添“情”加“感”,静心感悟

儿童学习动机被激起后,若教学过程刻板、单一,儿童又会因失望而使已形成的动机弱化,以至消失。因此,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教师把儿童带入情境后,要根据需要,添“情”加“感”,使情境成为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客体。所以,教师要进一步优化情境,启导感悟。

如:笔者在《破碎的山河》教学中,先让学生在世界地图上勾画出祖国的版图,感受祖国的辽阔。然后,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出“七子”在哪个地方?最后介绍在外国列强的侵占下,“七子”相继沦陷,每说一处,老师让学生在祖国版图上圈上一个红圈,就这样一处一个红圈、一处一个红圈,让学生在画地图、圈地图的过程当中形象地感受到祖国山河的破碎。再通过教师悲情的语言描绘,结合恰当的音乐或图画,创设祖国倍受凌辱的想象情境,同学们心情沉重了,双眼不由流下伤心的泪水,同学们静静地思考:为什么我国受到这样的耻辱?为什么我国不进行抵抗?如何让我国走上强国之路?真切的体验,激起了孩子们悲壮崇敬的情感。同学们纷纷表示: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今天努力学习,明天要为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已的一份力量。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师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破碎的山河》这一课,整个过程就是注重了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在世界地图看到祖国的辽阔,是多么自豪啊!然而,在外国列强侵占下,山河破碎,学生的心这时装满的是痛苦!老师在这关键点上,继续用语言用音乐作“催化剂”,学生悲愤之余在思考祖国的出路与强大。深感社会责任之重大!将一个枯燥的教学过程变为了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学生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从这点上来说,教师在品德课堂内若能添“情”加“感”,引导学生静心地感悟,碰撞出更灵动的情感火花,就能在春风化雨中实现道德的内化。

三、避“虚”就“实”,直指践行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而传统品德课只重课内知识掌握,轻课外自主实践,造成言行不一的“虚假”的现象。而情境教学就能够帮助儿童走出了封闭的几十平方米的小教室,带领学生来到广阔的天地里,在社会这个大舞台,拓展体验,参与实践活动。所以,品德课堂要重视实践,践行是帮助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有效手段,也是知行达到统一的有效途径。

如,在教学《我家乡的环境》这一课时,教师课前让学生去家乡附近的沙溪河观察河水被污染的情况,再了解周围的工厂,住宅区对小河河水的影响,然后再参观自来水厂。课上再组织学生讨论:水被污染的原因是什么?生活中怎样做才能保护好水资源呢?通过讨论,同学们不约而同地认识到:要从自已的生活点滴做起:如及时关水龙头、生活用水循环使用、洗澡定量用水、不使用含磷洗衣粉洗衣服等等,初步形成保护水资源清洁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并制定相关公约,约定在生活中发动家人共同遵守,保护水资源的种子已种在了他们的心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情境,这样的情境化教学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获得直接体验,愉悦学生的心情,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会学、活学、乐学、善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品德,真正让品德教育达到“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理想境界。

(责任编辑:林文瑞)

猜你喜欢
祖国儿童情境
祖国祖国我爱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意聊
对祖国唱出爱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我爱我的祖国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