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问题解决”策略提高品德教学实效

2013-07-13 02:31林湛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3年12期
关键词:歌舞问题解决藏族

林湛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开宗明义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养成课程,是综合课程。其课程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需要通过师生的充分互动与对话;其课程内容基于学生的现实社会生活,要求课程素材真实而鲜活。品德与社会教材,不仅是教学过程的内容素材,还是方法素材,因此体验、探究、问题解决和小组学习是本课程主要的教学活动。教学中,实施“问题解决”教学方式,能有效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

一、“问题解决学习”的着眼点

《品德与社会课标》(2011年版)指出:“问题解决学习是使学生直接面对实际问题,学习、研究并尝试提出某种解释问题或解决问题方案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问题解决学习”是指学生面对新情境、新课题以积极探究的态度、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解决新问题的探究活动,是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去构建品德和促进社会性发展的过程。其着眼点在于:

1.生活性。“问题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不是指那些没有思考含量的疑问,也不是指教材中那些联系性的习题,即常规问题,为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设置的,可通过模仿或阅读课本直接能找到答案。而是指教材中的必须是实际生活或以学生为基础学科化了的问题,也就是问题有其真实性和实用性;

2.探究性。对学生来说,“问题解决学习”这个“问题”是新的情境,必须经过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以模仿或套用即可解决;

3.开放性。“问题解决学习”的“问题”解决途径是多方位、多层次性,答案也并非是唯一的;

4.创新性。即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能引发出新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二、“问题解决学习”的基本程序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旨在置学生于主动学习的“场”中,能较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有效激发出来,加之以教师创设的民主师生关系和小组互助合作的学习氛围,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也就在课堂上得以充分展示。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我们的国粹——引人入胜的京剧》一课,教师结合央视近期热播的纪录片《京剧》,让学生认真观看后谈谈感受。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起了,在生动形象的音像材料中,在视听享受的过程中,他们明白了何谓“国粹”,并自然生成了问题“为什么京剧会成为了国粹?”

在2013年全国品德与生活(社会)优质课观摩研讨活动中,天津市河东区实小邢儒老师执教人教版《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民族歌舞》一课,课伊始,通过呈现不同民族服装、民居图片,置学生于情境之中,随后问题应运而生:“不同民族服装、民居原因是什么?”“民族歌舞特点与哪些方面有关系呢?”,引导学生关注代表性的几个民族:藏族、蒙古族、傣族、维吾尔族。并通过播放藏族歌舞视频,围绕“藏族舞蹈最主要特点是什么”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思考。

显然,提出问题,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引起学生对结论迫切追求的愿望,将学生置于一种主动参与的位置。问题可以从引导学生从生活和身边的现象中提取问题素材,如教学《我们的国粹——引人入胜的京剧》一课,可以先布置学生去观察了解京剧的发展史,京剧里的经典故事。并从中提取问题素材:今天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喜欢京剧?再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究层层深入,找出本质原因是什么,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让学生知道问题的来源就在身边,增加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的爱好和发掘问题本质的探究精神。

2.出示问题,构建新知

教师向学生出示围绕教学问题的解决所设计的问题系列,让学生明确问题的条件和问题解决的思想方法,然后借助教材,通过观察、联想、发现、解决这个学习过程,逐个解决问题系列中的问题,在问题探究中构建新知识。

如,《民族歌舞》让学生观看完视频后,找出藏族歌舞特点有:动作方向一致(称为一顺边),甩袖,弓腰曲背,颤膝等,配音师生共同表演藏族舞蹈动作后,教师出示问题:“藏族舞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让学生明确问题的条件,借助教材,查找地图、结合资料等方法,理解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人民,由于高山缺氧,山路崎岖,劳动艰辛,往来不便等特殊条件,在高原上进行劳动或负重行走,当身体重心斜向一侧时,该侧之脚尤为吃力,该侧之手也就随着摆向一顺边,由于这种体态最省力、最得力,又能减少危险,于是就成为日常生活的基本步态,并逐渐升华为“一顺边”的舞蹈美,构成了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而藏族信奉藏传佛教,其虔诚的宗教心理,给舞蹈渲染上许多宗教的色彩,使舞蹈带有凝重虔诚的气氛。藏族舞蹈大多来源于生活。比如,藏族人的背水习惯形成了他们塌腰前倾的体态;他们在高原上劳动时,为了减轻负荷形成了膝盖松弛、屈膝颤动的动律。由此构建出这样的新知:一个民族的歌舞形成的原因来自于这个民族的地域、习俗、环境、文化。

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追求的课程目标,要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学习既包括学生个体的独立探究和思考,也包括学生与同伴合作开展的学习和探究。学生可以根据同质搭配组成4~6人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一起学习,一起思考,并能够形成稳定的看法和观点。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针对问题情境,小组成员和组员各负其责,在组长分配下,有的负责上网、图书馆查阅资料;有的则负责整理资料并做好汇总交流等。如在学习《秦汉统一》一课时,采用小组学习和角色扮演相结合方式,先让学生四人组成一个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秦统一带来的好处,然后,从统一文字入手,通过角色扮演深化学生们对统一的认识。再如,教学《民族歌舞》一课,学生通过学习提炼出藏族歌舞形成的原因后,让学生分小组探究、讨论:试着从地域、习俗、环境、文化四大方面分析其他少数民族(如蒙古族、傣族、维吾尔族)歌舞形成的原因,掌握了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猜你喜欢
歌舞问题解决藏族
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进藏西人眼中的藏族音乐与歌舞
The Light Inside
藏族舞蹈的动作特点和传承发展
《演变》《藏族少女》
歌舞欢庆“三月三”
春蜂
看大唐歌舞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解析
一位藏族老阿妈和五星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