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创新能力的投入产出实证研究

2013-07-14 08:06余侃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7期
关键词:芜湖市投入产出回归方程

余侃

(安徽财经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安徽蚌埠233000)

安徽省创新能力的投入产出实证研究

余侃

(安徽财经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安徽蚌埠233000)

本文通过实证的角度选择了专利申请数、科研人员和科研资金三项作为安徽省创新活动的投入产出分析的指标,利用spss软件建立投入产出模型,提出加大科研人员以及科研资金的比例来提升专利数量.并且,本文针对芜湖市近年来的专利信息进行一系列的描述统计分析,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投入产出分析;科研人员;科研资金;专利申请

1 引言

创新在当今世界性竞争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主要了源泉.在技术创新研究中,技术创新能力测度与评价是认识与把握这种创造性活动的本质与规律.国家在对国家创新投入进行决策时,必须要有科学依据,以使我们有限的创新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针对创新的投入产出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在评估创新产出时,专利是最重要的创新产出指标.虽然专利作为创新的产出指标有一定的缺陷,专利只是发明的反映,而不是创新的反映.发明并不等同于创新,创新是发明的成功商业化应用.但是,相对于其他指标而言,专利指标也有一定的优势.首先,专利几乎涵盖所有的技术领域,是不同国家对技术创新的一种同质测度;其次,专利文献含有大量关于发明、技术和发明者等方面的信息;此外,专利具有一些其他层面的特点.

在学术界中,有些学者从宏观角度利用专利分析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关系(Mazzoleni,1998,Jaffe,2000,Groshby, 2000),或是估计国家或国际创新过程(Guellec,2001),有些从产业角度来衡量创新(Abraham,2001),有些学者从微观的角度利用专利分析帮助公司制定创新策略(Waterson,1990, Arundel,2001).最始研究利用专利来分析创新的投入产出数量关系是Schmookler(1966)、Scherer(1965).随后,Pavitt(1983)、Ace(1989)等学者研究表明R&D和专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Griliches(1990)研究表明美国专利对R&D的经费投入弹性在0.3~0.6之间,即使考虑到滞后效应也是如此.并且,刘凤朝等(2005)发现我国专利结构的优化呈现区域不平衡.针对安徽省而言,李志刚等通过分析1990-2004年各省市人均专利增长率的Moran散点图,安徽处于高—高区向低—高区梯度扩散的连接区域.因此本文利用spss软件通过对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建立投入产出分析模型,并且针对芜湖市的专利数据进行分析.

2 建立模型

在技术创新投入产出分析中,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将模型表达为:

为了分析更方便,将模型线性化,两边取对数得到:

其中Pt是第年的专利申请量,Rt是第t年投入的科研资金,St是第t年的科研人员数量.

在创新投入产出数据指标选择中,选用专利申请量而不是专利授权量作为产出指标.Griliches(1990)的研究表明专利申请比专利授权更能反映创新的真实水平.因为专利授权受到政府专利机构等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使专利授权由于不确定性因素增大而容易出现异常变动.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安徽统计年鉴》以及芜湖市知识产权网所提供的一系列的数据.

3 数据处理

首先,使用spss软件对方程进行线性回归,得到以下的结果:

其中,输入的变量有科研资金和科研人数,没有移去的变量.第一,进行拟合优度检验,R2=0.985,回归方程对样本数据的拟合优度良好;第二,进行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147.723,其sig值为0.0000,即拒绝回归方程所有回归系数同时为零的零假设,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第三,回归方程中科研人员与科研资金这两自变量的t检验的sig值均小于0.05,即拒绝此变量回归系数为零的零假设,该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它的变动能够较好的解释因变量的变动,应保留在回归方程中.

通过实证论证了创新的产出—科研资金及科研人员对创新产出—专利具有正的、显著的影响.从安徽省现阶段研发经费投入对专利产出的弹性系数表明加大资金投入就会大量增加专利的产出;从安徽省现阶段研发人员投入对专利产出的弹性系数表明加强对科技人员的投入会增加专利的产出,则政府和企业必须进一步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研发人员从事技术创新的活动.

4 芜湖市专利信息分析

4.1三种专利申请授权分析

三种专利是反映地区技术创新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有必要对该项指标进行详细分析.申请受理量反映了地区专利产出的数量,而专利授权量则反映了地区专利产出的水平.在3种专利中,发明专利最为重要且申请难度最大,保护期也最长,它可以准确的反映出地区的基础研发水平.本文选择了2002—2008年3种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进行分析.

从上述图标中可以看出,2002年至2008年芜湖市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从2006以后,数量大幅度的上升.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的数量远远大于发明的数量,这表明芜湖市的自主创新能力仍需要增强.但是,在安徽省中,芜湖市名列前茅.以2010年为例,芜湖市在2010年的发明专利为42项,占安徽省的比例为11.2%.截止2010年,芜湖市的有效发明专利数位为1142件,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数为166,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8.39%,28.72%,仅次于合肥市.

这种变化主要与芜湖市的相关政策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芜湖市知识产权局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知识产权创造,充分发挥科技和知识产权战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知识产权与自主创新相互融合、知识产权支撑支柱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局面.芜湖市以知识产权示范市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自主创新工作,创造了一大批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了一批以实用技术为主的知识产权成果,打造了一批重要科技创新平台,集聚了一批创新创业人才,要求各县区、有关部门要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促进”作用,切实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

4.2 专利申请单位比例

以2010年专利情况为例,专利的申请单位与授权单位主要分为,个人、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工矿企业、机关团体五个部分.从下表中可以看出,企业的专利情况申报意识要明显大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以及机关单位.工矿单位和个人所占的比例为57.42%,36.32%,而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所占的比例较小为3.47%和2.72%.特别是专利授权情况,所授权的单位几乎来自于这五个部分,其中,工矿企业高达75%,再次说明了企业是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柱.其次,个人所占比例相对于另外三个部分是比较高的,所占比例为18.54%.从这些数据可以看书,芜湖的技术创新活动主要还是依靠于工矿企业,政府应继续支撑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同时,芜湖市应加大产学研之间的合作,增强大专院校以及科研单位的专利申请情况.

5 总结

发展中的国家企业从技术层面上来说,更关注模仿,尤其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的情况下,模仿显然比创新更为合算.因此我国大多数企业技术以模仿为主企业创新投入不足,自主创新的比率较少.

从本文中可以看到,科研人员的投入与科研资金的投入对专利的弹性都很高,接近于1,所以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界都应该重视科研人员和科研资金的投入,尤其是政府.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的引导性创新投入非常重要.而针对芜湖市的专利信息分析中,虽然在安徽省中,芜湖市有明显的创新优势,但是仍需要加大专利申请意识,增强产学研之间的合作,特别是要加大对研发成果的转化力度,以及鼓励企业研究与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同时,芜湖市应加大对中小技术型企业的扶持力度.中小技术型企业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具有明锐的市场意识和无谓的创新精神,但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海普遍受制于资金的缺乏.所以政府应加大对中小技术型企业资金的支持,从而让技术创新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1〕陈昕,黄清珍.技术创新对江苏、浙江经济增长贡献的差异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1):61-64.

〔2〕王达政.自主创新还是技术引进—基于我国专利投入产出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2):30-34.

〔3〕古利平,张宗益,康继军.专利与R&D资源:中国创新的投入产出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6(1):147-151.

〔4〕梁建军.基于专利信息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实证研究[J].情报学报,2010(6):553-559.

〔5〕王海威,朱建忠,许庆瑞.技术创新能力及其测度指标研究综述[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5,5(5):26-30.

〔6〕李静,程丹润,刘志迎.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安徽企业的调查数据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8(4):7-10.

〔7〕李志刚,汤书昆,梁晓艳,吴灵光.我国创新产出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创新管理,2006(8):64-71.

F224.33

A

1673-260X(2013)09-0058-02

猜你喜欢
芜湖市投入产出回归方程
芜湖市银鸿液压件有限公司
采用直线回归方程预测桑瘿蚊防治适期
线性回归方程的求解与应用
线性回归方程要点导学
芜湖市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分析
悄悄地
芜湖市金帆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走进回归分析,让回归方程不再是你高考的绊脚石
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