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皖江低碳城市带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2013-07-14 08:06盛宝柱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7期
关键词:皖江结论指标体系

盛宝柱

(安徽建筑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构建皖江低碳城市带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盛宝柱

(安徽建筑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为了推进低碳城市带的发展,必须建立一套设计合理、操作简便的低碳城市带评价体系,这样才能找准低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城市低碳经济管理及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本文构建了皖江低碳城市带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对8项二级指标进一步细化,得出具体的30项三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对皖江低碳城市带的建设现状进行定量评价,力图全面反映皖江低碳城市带低碳建设水平.

皖江;低碳城市带;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模糊数学

1 引言

进入21世纪,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对于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皖江城市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低碳发展道路,无疑是协调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之间关系的根本途径,也是提高皖江城市带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战略举措.

为了对皖江城市带的低碳经济发展做出正确评价,需要建立一套设计合理、操作简便的低碳城市带评价指标体系.

所谓评价指标体系是指将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构成一个整体,用以说明被研究对象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比较系统地反映研究对象的整体状况.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既是对系统进行准确可靠评价的基础和保证,也是对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正确引导的重要手段.

2 城市带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原则

为了客观、全面、科学地衡量皖江城市带低碳经济发展的水平,在构建皖江低碳城市带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低碳城市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要符合皖江城市带低碳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要求,从科学的角度系统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皖江低碳城市带的基本特征.同时要充分考虑相关统计数据取得的难易程度,最好利用现有的统计资料,在选择指标时尽可能地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综合指标和重点指标.

(2)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低碳城市带评价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应该能够全面地反映低碳城市带发展各个方面发展的具体特征.低碳城市带评价指标体系在确定各方面具体指标时必然按照一定的规则,体现出合理的结论层次,并在不同层次上采用不同的指标.

(3)动态性与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低碳城市带评价指标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过程,因为指标的设置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需要作适当的调整,指标的权重也要作相应的调整.但是,低碳城市带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内容在一定的时期内应保持相对稳定,这样可以比较和分析城市带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所以构建低碳城市带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兼顾动态指标和静态指标的平衡.

(4)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低碳城市带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可测性和可比性.任何评价指标体系都应考虑指标量化的手段,低碳城市带评价指标体系一般情况下都应该量化.另外,低碳城市带评价指标体系在时间和空间上应具有可比性,也就是说,在时间序列上的动态具有可比,在统一时间上对评价指标数值的排序上具有可比.

(5)全面性与代表性相结合的原则.皖江低碳城市带建设重点是通过节能减排、提高环保、降低碳排放和零排放、提倡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因此,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应当能够基本反映低碳城市带发展的主要方面,指标选取同时应强调代表性、典型性,指标的数目应尽可能地压缩,使得指标体系便于计算和分析.

3 低碳城市带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科学性、综合性、层次性等原则,结合皖江城市带的实际情况,建立皖江低碳城市带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4 评价指标模型

(1)假定H为指标集

H={H1,H2,H3,H4,H5,H6,H7,H8},其中:H1={X11,X12,X13},H2= {X21,X22},H3={X31,X32,X33,X34},H4={X41,X42,X43,X44},H5={X51,X52, X53,H54,H55,H56},H6={X61,X62,X63,X64},H7={X71,X72},H8={X81,X82, X83,X84,X85,X86}

(2)确定各个指标的模糊权重

一级指标因素集权重集为A={A1,A2,A3,A4,A5,A6,A7,A8},其中:A1={A11,A12,A13},A2={A21,A22},H3={A31,A32,A33,A34},A4={A41, A42,A43,A44},A5={A51,A52,A53,A54,A55,A56},A6={A61,A62,A63,A64},A7= {A71,A72},A8={A81,A82,A83,A84,A85,A86}

(3)构造判断矩阵

将低碳城市带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层设为A,准则层设为B,构造B相对于A的判断矩阵:

表1

(4)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以及对应的特征向量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Mi:

计算Mi的n次方根

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

(5)一致性检验

设CI=(λmax-n)/(n-1),CR=CI/RI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

当CR=CI/RI<0.10时,即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就需要调整判断矩阵,并使之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根据上述计算步骤,得出评价权重集为:

(6)评价矩阵为:

(7)综合评价模型

我的三爹也老了,由于长期超负荷的体力劳动,身体落下来不少毛病,尤其是他的腿留下了后遗症,我眼前常常闪现他腿抽筋的痛苦场景,让我揪心得厉害。

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子系统的权重,然后再进行综合能力水平指数的计算.其计算模型为:

Hi=Ai×Ri

5对皖江城市带低碳建设进行评价

本次研究邀请18名专家、政府管理者,请他们们对皖江城市带低碳建设现状进行进行判断分析.

低碳能源建设评价结论

H1=A1×R1{0.1248,0.1494,0.2886,0.2813,0.1566}

低碳经济建设评价结论

低碳社会建设评价结论

H3=A3×R3{0.0985,0.1713,0.2765,0.2816,0.1729}

低碳管理建设评价结论

H4=A4×R4{0.0955,0.1689,0.2363,0.3375,0.1631}

低碳技术建设评价结论

H5=A5×R5{0.0919,0.1318,0.2209,0.2981,0.2587}

低碳制度建设评价结论

H6=A6×R6{0.1183,0.1546,0.3031,0.2187,0.2005}

生态碳汇建设评价结论

H7=A7×R7{0.1827,0.2653,0.2352,0.1676,0.1502}

联动机制建设评价结论

H8=A8×R8{0.0972,0.0955,0.2881,0.2892,0.2307}

通过合成运算,得出皖江低碳城市带建设现状的模糊综合评价结论H=A×R{0.1105,0.1472,0.2813,0.2708,0.2175}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皖江低碳城市带建设现状评价隶属度最大值为0.2813,也就是说皖江低碳城市带建设评价等级为一般.

〔1〕王韬.中国低碳经济未来.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08.

〔2〕庄贵阳.以低碳城市为主线,打造绿色中国[J].绿叶,2009 (1):62-64.

〔3〕杨家本,廖英.昆明低碳城市规划指标体系构建探讨[J].云南建筑,2012(3):99-104.

〔4〕于丽英,冯之浚.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中国软科学,2005(12):44-53.

TU201.5

A

1673-260X(2013)09-0128-02

安徽省软科学研究项目“皖江低碳城市带建设研究”(1102050308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皖江结论指标体系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立体几何中的一个有用结论
新四军对皖江地区会道门及帮会的统战工作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小鲟”过皖江
结论
基于三圈理论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研究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