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导入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
——以安徽新华学院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为视角

2013-07-14 08:06黄茸茸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7期
关键词:药理学病案药学

黄茸茸

(安徽新华学院,安徽合肥230088)

病案导入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
——以安徽新华学院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为视角

黄茸茸

(安徽新华学院,安徽合肥230088)

药理学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应用型药学人才的培养.本文通过病案导入式教学法在药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评价其与传统教学法比较的优势,为进一步探索药理学教学改革提供基础研究理论资料.

病案导入法;药理学;教学

药理学是培养应用型药学人才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更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的桥梁课程,具有医药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其涉及的学科面广,知识点杂,理论性强且较为抽象,学生反映学习难度很大,学习信心和兴趣低下.另一方面,药学专业的学生普遍临床知识基础较差,而药理学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能够针对临床疾病合理用药,这使得教师的药理学教学难度较大.传统的以教师逐个知识点讲授为主的教学法已不能满足我校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近几年来,笔者所在教研室开展了以病案导入法为特色的药理学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发现这种教学法很好的改善了原先理论教学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严重脱节现象,使得学生可以活学活用药理知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以病案导入课程,设计跟教学点相关的系列问题,注重教师课堂教学的启发和引导,使原本呆板枯燥的药理学教学活跃起来,使难学难记的药理学内容变得易学易记.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调动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学相长,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背景及现状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现代药学事业的发展,医院和社会药店的药学服务模式发生了巨大转变.传统的以保障供应为主的药学服务模式正逐渐被淘汰,药师与医师和护士一起进入临床参与患者治疗的临床药学服务模式正在逐步建立[1].这种变革,使医院对从业药师业务素质的要求有了明显改变,它要求从业药师不只是简单完成药品调剂、处方审核及供给工作,更要求从业药师能够将掌握的药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完成临床药物治疗、治疗药物监测、药物利用研究和评价、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提供药学信息服务、合理用药咨询等一系列复杂的临床药学工作,而其中药理学内容占得比重较大,这就给高校的药理学教学提出了很高很急迫的要求.而另一方面,教师在药理学的传统教学中则是按照每一种药物的药物动力学特点、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不良反应、临床应用等知识平铺直叙式讲解,通过各知识点的提问与学生互动,基础教学痕迹明显.学生则会因内容繁多、枯燥、机理抽象而失去学习兴趣,并且难于掌握记忆,即便暂时掌握也很难熟练应用于临床指导合理用药,理论教学与临床实际需求严重脱节,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境地,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达不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且和培养应用型药学人才目标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2 病案导入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

病案导入式教学法是将根据教学点设计好的病例引入药理学课堂教学中,由教师以病例导入新课,提出系列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知识,并最终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在让学生较好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达到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法[2].笔者将把实践病案导入教学法的具体应用与评价做一阐述:

2.1 病案筛选与准备

因药学专业的学生临床基础较差,只有一些基础理论知识,为了让学生能针对病例提出合理的用药方案,分析药物的药理作用和配伍禁忌等,教学所选病例应具有典型性,优先选择临床的多发常见病,即学生重点学习的疾病,并把学生在今后实习和临床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和需要解决的用药难题或临床常见的用药误区,作为病案教学的重点.用作病案教学的临床病例一定要严格筛选,所采用的病案的病史资料、体征、药物治疗方法等要覆盖该次教学的大部分内容,使病案分析能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并在病案介绍中设计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与探讨,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考虑学生在讨论中可能会提出各种问题,因此选取病案后,教师要对病案进行分析再整理,重点突出药理学的各相关知识点,探讨最佳用药方案、用药注意事项、了解当前临床用药的最新动态、充分做好病案分析的准备,同时熟练掌握教材、相关学科知识及一些药理学的参考资料,最好事先告知学生,让他们先行预习及查阅相关资料.

2.2 病案导入法课堂教学设计

病案教学的课堂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其内容包括确定授课目标和重难点、教具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程序.确定授课目标和重点难点时,教师应着重于必需掌握的理论和基础实践技能两方面;教学活动要重点设计好提问、讲授、模拟病人、病案分析讨论和教师归纳小结的方式与内容,应最大限度地达到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在设计教学程序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学习规律,在明确授课目标后,先从病案介绍引出新的课程内容,从病案中提出若干相关问题,再针对问题进行理论讲授,然后组织学生进行集中病案分析讨论及情景模拟再现,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这样能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程,应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分析病案,这种新教法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能力和学习兴趣,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将以介绍知识点左旋多巴抗帕金森作用为例,举例说明病案导入法的具体应用.

2.2.1 病案导入

在讲授该知识点前先导入一个病案:张某,男,25岁.因患有精神分裂症长期使用氯丙嗪治疗,并出现了伸舌、斜颈、吞咽困难等症状表现,临床诊断为帕金森综合征,医生开处方如下:左旋多巴片剂0.25g×24片,用法为0.25g/次,三次/d.分析该处方是否合理,为什么?如不合理可用何种药物治疗?在导入该病案前学生已学习过氯丙嗪的抗精神病作用及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等内容,因此该病案的选择会让学生产生熟悉的感觉,并容易被学生接纳,这样可以很自然的过渡到新的学习内容,而且也可以对之前知识点做简单的回顾.

2.2.2 病案讨论

在向学生展示过病案后,授课教师应做好引导工作,可从使用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后的症状表现引出用药后常见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而且从年龄上可分析出其属于急性肌张力障碍表现,是属于帕金森的症状,很自然过渡到帕金森治疗药物的介绍,让学生期待新知识的学习.然后通过一系列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思考,比如:临床面对此种症状会有怎样的处理办法?学生很自然会想到抗帕金森药物治疗,然后会将病案中提及的左旋多巴和帕金森治疗联系在一起,自然会引起学习该药的欲望.在讲授完左旋多巴作用、机制后可再次回到该病案让学生讨论处方是否合理?为什么不合理?是否有可替代的药物?由此还可引入其他抗帕金森药物的介绍,层层深入,抽丝剥茧,通过该病案的导入,将新知识点渗透到整个学习过程中.

2.2.3 归纳总结

在讲授完课程后教师应帮助学生围绕病案再次梳理总结各知识点,并将该疾病的药物治疗前沿进展做一展望,巩固教学效果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自我探索的欲望.

2.3 病案导入法教学效果评价

安徽新华学院药理学教研室积极开展药理学教学改革与探索,开展了以病案导入法为主的药理学试教学活动,并与传统药理学教学法做一对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2.3.1 对象与方法

2.3.1.1 对象:安徽新华学院药学院10药学1班、10药学2班、10制药工程班、10药物制剂班共4个平行班的本科学生,共196人.10药学1、2班为病案法试教学组100人,3、4班为传统教学法对照组96人.所有学生均已完成了基础医学和药理学课程学习.4个班均为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同一老师讲授课程,授课进度相同,并均采用郑州大学出版社刘巨源主编的《药理学》教材.

2.3.1.2 方法[3]:病案法试教学组以教学病案导入分析为主,教师引导和讲解为辅;对照组用传统教学方法,期末对学生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结合访谈法调查病案法教学效果.期末考核为闭卷考核,80%的为大纲要求需掌握的基本题型,20%的为病案分析相关题型,4个平行班使用同一份试卷.另将随机从各分数段选取试教学组和对照组各20名学生,召开座谈会,面对面交流,考察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病案导入法的意见和建议.

2.3.1.3 统计: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2 效果评价

2.3.2.1 考试结果:传统教学组学生在病案分析题中比试教学组学生的失分更多,对病案的综合分析能力较差,对知识点的掌握相对零散,不能用联系的观点答题,对普通题型掌握的程度也普遍比试教学组差;而试教学组学生知识点掌握较为全面,答题分析思路较清晰完善,成绩不及格比例两组比较P<0.05.

表1 学生期末考核成绩对比

2.3.2.2 访谈反馈

通过访谈了解到绝大部分学生对病案导入法比较认可,认为这种新教法提高了大家学习药理学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师生互动自然流畅,通过病案的分析讨论既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文献查阅、归纳总结等能力,还使得原先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易记,复杂的药物作用和相互关系变得简单清晰,学习效率明显改善,对药物滥用造成的严重后果感触较深,更加提升了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和责任感.但是,也有极少数同学持有保留意见,认为这种教法费时较多,病案讲解形式较为单一,还需进一步完善.

2.4 病案导入教学法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2.4.1 为了保证病案法讨论和教学效果,最好提前将病案概况告知学生,以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时间,也能锻炼其自主查阅文献等能力;

2.4.2 应注意合理选择有代表性的病案及设计恰当的讨论问题,需紧扣大纲要求及临床合理用药的实际需求;

2.4.3 病案导入教学法应注意教师的启发引导,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4.4 注重教师病案讨论后的总结和评价,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更全面的掌握理论知识,并能举一反三,将理论知识活学活用;

2.4.5 病案导入法教学效果仍缺少量化的评价手段,这需要我们在未来的教改中进一步探索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方法和手段,更全面科学的评价教学效果.

3 结语

传统教育的最大缺点就是重知识、轻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缺乏创新能力,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4].依据我院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药理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实践证明,病案导入式教学法可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改、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这是药理学教学的改革方向之一.但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比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考试形式等的系列改革,因此病案导入式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尚需进一步探讨.做为药学院的教师,我们将继续深入地进行教学改革,并结合学院实际,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鲁艺.药理学教学方法探讨[J].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31(5):50—51.

〔2〕高迎春.典型病例讨论-药学生的互动式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9,9(6): 466-468.

〔3〕王金红,毛淑梅.临床药理学教学中病例分析模式的应用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3(1):83—84.

〔4〕任亮.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理学课程的现状分析及改革设想[J].卫生职业教育,2009,2(16):29.

R96-4

A

1673-260X(2013)09-0157-03

安徽新华学院2012校级质量工程项目(2012tskcx08)

猜你喜欢
药理学病案药学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基于二维码的病案示踪系统开发与应用
试析病案管理中预防病案错位发生的方法
艺术药理学
药理学原则在抗微生物药给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试论病案管理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
PDCA循环改进对病案首页中主要诊断正确选择的影响分析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