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TOAST分型与危险因素的关系

2013-07-16 07:11顾力华魏丹霞何绍平龚瑞莹庞永诚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高脂血症分型

顾力华,陈 斌,魏丹霞,邓 红,何绍平,龚瑞莹,庞永诚

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不同类型卒中的作用仍不十分明确[1-2]。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寻找与病因相关的危险因素,并确定两者间的关系十分关键[3]。本文回顾性分析1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从TOAST分型与危险因素方面分析其特点,为临床防治的决策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1月—2008年12月昆明市中医医院急诊科住院部及重症监护病房 (ICU)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97例。

1.1.1 诊断标准 参照1996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4],并经过颅脑CT检查确诊。

1.1.2 排除标准 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肝肾疾病、恶性肿瘤及严重感染者。

1.1.3 分型标准 参照美国TOAST标准[5],对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分型,分成5个主要亚型:(1)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LAA);(2)小动脉闭塞型 (SAO);(3)心源性栓塞型 (CE);(4)其他原因所致型 (SOE);(5)不明原因型(SUE)。

1.2 病例资料收集 选择与急性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纤颤、冠心病、心脏瓣膜病、脑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 (TIA)史,纳入的病例均有血液常规生化、心电图、心脏彩超、血管超声等检查。

2 结果

2.1 TOAST分型构成 LAA 74例 (37.56%),SAO 87例(44.16%),CE 23 例 (11.68%),SOE 5 例 (2.54%),SUE8 例 (4.06%)。

2.2 不同分型中危险因素的分布特点 危险因素在各亚型中的前3位分别是:LAA:高脂血症55例 (74.32%),高血压46例 (62.16%),糖尿病31例 (41.89%);SAO: 高血压62例 (71.26%),糖尿病 53例 (60.92%),高脂血症 36例(41.38%);CE:心房纤颤18例 (78.26%),心脏瓣膜病13例 (56.52%),高脂血症11例 (47.83%)(见表1)。

表1 TOAST分型与危险因素的关系〔n(%)〕Table 1 Related of TOAST typing and risk factors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由不同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导致的,同时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也很多,不同病因的危险因素也可能不同。TOAST是一个以观察低分子肝素 (Org10172)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性及其有效性为目的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6]。它侧重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学分类,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可信度[7],并为临床广泛应用。了解不同急性脑梗死亚型中危险因素的分布特点有利于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对于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本组资料显示,急性脑梗死的TOAST分型中,以SAO和LAA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44.16%、37.56%,这与国内一些资料相符[8-10],表明大、小血管病变学说在脑梗死的发病机制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1]。SOE及SUE占6.60%,说明目前急性脑梗死的病因学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在不同分型中危险因素的分布特点为: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是SAO和LAA中危险因素暴露率最高的因素,与国外研究结果一致[12-13],这些暴露的危险因素均有着动脉粥样硬化共同的病理基础,提示在病理基础方面,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生关系密切。心房纤颤和心脏瓣膜病是CE中危险因素暴露率最高的,多与心脏疾病产生心源性栓子所引起脑栓塞有关。SOE及SUE占6.60%,由于病例数少,故未作分析。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的TOAST分型表明,不同分型的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不同。因此,在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研究及其防治工作中,应该考虑不同危险因素对不同分型的影响,以采取个体化预防及治疗措施,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样本数量有限,结果可信度有待于证实,需进一步扩大样本数量,得出更加科学准确的结果。

1 Adams RJ,Albers G,Alberts MJ,et al.Update to the AHA/ASA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J].Stroke,2008,39(5):1647-1652.

2 Albers GW,Amarenco P,Easton JD,et al.Antithrombotic and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ischemic stroke: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8th Edition) [J].Chest,2008,133(6 Suppl):630-669.

3 茅翼亭,方堃,董强,等.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分型与危险因素[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2009,3(2):68-75.

4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5 Chung I,Choudhury A,Lip GY.Platelet activation in acute,decompensated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J].Thromb Res,2007,120(5):709-713.

6 Madden KP,Karanjia PN,Adams HP,et al.Accuracy of initial stroke subtype diagnosis in the TOAST study.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J].Neurology,1995,45(11):1975-1979.

7 王志宏,韩仲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TOAST分型标准 [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7,20(5):392.

8 王本孝,许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与血浆D-二聚体的相关研究 [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0,17(6):354-356.

9 王淦楠,王瑶,张晶,等.缺血性脑卒中及其TOAST分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江苏医药,2011,37(16):1897-1900.

10 安中平,段建钢,王景华,等.不同类型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分布特征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18(4):380-382.

11 Banford J,Sandercock P,Dennis M,et al.Classification and natural history of clinically identifiable subtype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J].Lancet,1991,337(8756):1521-1526.

12 Aquil N,Begum I,Ahmed A,et al.Risk factors in various subtypes of ischemic stroke according to TOAST criteria[J].J Coll Physicians Surg Pak,2011,21(5):280-283.

13 甄志刚,汪立燕,王晋朝,等.急性脑梗死TOAST分型的相关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9):1433.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高脂血症分型
失眠可调养,食补需分型
便秘有多种 治疗须分型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基于分型线驱动的分型面设计研究
社区健康促进模式降低老年高脂血症的效果
蒲参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片治疗中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43例
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