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脑梗死的常见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2013-07-16 07:11范琳娜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脑叶大面积脑水肿

范琳娜

脑血管疾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在我国因脑卒中死亡的人数超过冠心病死亡人数的3倍[1]。而大面积脑梗死因其起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致残致死率高而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本文对近6年来我科收治的72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和83例一般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2012年10月我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大面积脑梗死患者 (观察组)119例,选取病例登记完整的72例,其中男40例 (56%),女32例 (44%);年龄48~81岁,平均64.5岁。同期一般脑梗死患者 (对照组)中随机抽取83例资料完整的患者,其中男48例(58%),女35例 (42%)。年龄51~80岁,平均 65.5岁。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或MRI证实,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上具有均衡性。

1.2 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性分析和总结。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诱因 观察组:有诱因 (为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劳累等)者 51例,占 70.8%;安静状态下起病者 21例,占29.2%。对照组:有诱因者20例,占24.1%;安静状态下起病者63例,占7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病因 观察组:高血压病史47例 (同时合并高脂血症17例、糖尿病14例)。对照组:高血压病史52例 (同时合并糖尿病6例、高脂血症7例)。发病时观察组血压明显升高〔220~170/130~100mmHg(1mmHg=0.133kPa)〕者 49例(68%),对照组血压明显升高者12例 (1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3 临床表现 由于脑组织广泛受损、水肿、中线结构移位,影响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出现意识障碍及其他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意识障碍、凝视、脑疝、偏瘫等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4 病变范围 两组患者梗死病灶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2.5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4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0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1 两组临床表现比较(例)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feature between two groups

表2 两组梗死病灶分布〔n(%)〕Table 2 Lesion distribution between two groups

表3 两组疗效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3 讨论

大面积脑梗死是指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完全闭塞或多个动脉多处闭塞所引起的,致该供血区脑组织严重缺血缺氧,严重脑水肿导致高颅内压,影响间脑和脑干功能,甚至出现脑疝。CT呈现大片状低密度阴影,多为脑叶或跨脑叶分布,脑组织损害范围较大,病情严重,致残率及死亡率都较高,是脑血管疾病急危重症之一。目前,诊断标准仍不统一,临床多采用Adamas标准,有学者认为梗死灶需在4.0cm以上的单叶或跨脑叶病灶,也有称梗死灶需大于大脑半球1/2或2/3的面积;另有称梗死灶需跨两个脑叶以上者;还有称不论梗死灶居单叶、多叶,包括基底核,其梗死灶总面积应≥20cm2,则属于大面积脑梗死[2]。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情况:脑血栓形成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好发部位为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的虹吸部和椎动脉、底动脉中下段等[3]。本文观察组多为多叶梗死,其中额顶颞受累为常见,大多数梗死直径在3.5cm以上,其中最大面积为5.4cm×10.6cm,CT扫描除有大面积低密度影外,大部分 (69例)显示有脑室受压、中线移位。临床起病较急,多在活动状态下发病,由于病灶侧脑水肿持续加重,中线结构移位刺激下丘脑-垂体系统,引起交感-肾上腺系统功能亢进,形成脑-内脏综合征,致患者体温调节、代谢、内分泌及觉醒等重要生理功能及生命活动紊乱。故临床症状严重,表现为意识障碍、凝视、血压明显增高、头痛、喷射性呕吐、瞳孔不等大、失语、完全偏瘫、梗死后出血等。大面积脑梗死形成早期 (发病6h以内),由于缺血区持续性缺血、缺氧,导致神经元膜离子泵和细胞能量代谢衰竭而产生细胞毒性脑水肿,稍后又出现血管源性脑水肿形成占位效应[4]。CT此时可能只发现一些轻微改变,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5];皮质边缘,尤其在岛叶外侧缘,以及豆状核区灰白质分界不清楚,脑沟效应等。这些改变的出现提示病变较大,预后较差[6-7]。

大面积脑梗死病情重、预后差、死亡率高,发病原因多与高血压、脑卒中、心房纤颤、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及高龄有关。死亡原因多为梗死后并发出血、脑水肿、脑疝、心源性猝死、呼吸循环衰竭。由于该病病死率、致残率极高,严重影响患者及家人的生活质量,因此该病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尤为重要,广大医务工作者应予以高度重视。

1 Liu M,Wu B,Wang WZ.Stroke in China:epidemiology,prevention,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J].Lancet Neurol,2007,6(5):456-464.

2 杨明山,方思羽,阮旭中.神经科急症诊断治疗学 [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19-221.

3 高元桂.磁共振成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96.

4 施玲.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2):333.

5 钟小兵,王益萍.大面积脑梗死的CT诊断回顾性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0):1699.

6 杨春燕,梅友泉,苏俊红.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CT诊断与应用 [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344.

7 吴江.神经病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9-161.

猜你喜欢
脑叶大面积脑水肿
抑郁症患者各脑叶CT值的改变情况及临床意义
脑出血并脑水肿患者行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的效果
与脑叶微出血相关的因素及疾病研究进展
Lancet N:淀粉样血管病相关脑叶出血的实用诊断工具
喷水织机进入大面积更新换代期
161例脑出血患者脑微出血情况调查
联用吡拉西坦与甘露醇对脑出血所致脑水肿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观察
PDCA循环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悬浮床使用中的应用
扩张器在治疗烧伤后大面积疤痕性秃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