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皮肤血管性疾病

2013-07-17 08:45宇,张
实用医药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激光治疗血管性染料

陶 宇,张 歌

皮肤血管性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如婴幼儿血管瘤发病率通常为1%~2%,鲜红斑痣发病率为0.3%~0.5%,因此如何有效治疗非常重要[1,2]。传统的治疗方法有类固醇治疗,平阳霉素治疗,放射治疗,干扰素治疗,手术治疗等,尽管有多种治疗方法,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限制了这些方法的使用范围。激光治疗是近些年应用于临床上的一种治疗手段,由于良好的疗效逐渐受到重视。2008 ̄06—2011 ̄06笔者所在科应用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皮肤血管性疾病,现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86例。男149例,女237例,年龄25 d至3岁。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仪器 采用美国CANDELA公司生产的Vbeam激光治疗仪,波长595 nm,脉宽1.5~40 ms,光斑直径7 mm。

1.2.2 术前准备 治疗前病变部位拍摄照片存档,术前常规消毒治疗区,通常不需要麻醉,对于疼痛不能耐受者可局部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1.2.3 操作方法 根据病变部位皮损情况选择激光治疗参数。治疗以即刻反应呈灰褐色为合适能量,脉宽3~40 ms,光斑重叠10%,治疗间隔4~8周/次。

1.2.4 术后处理 治疗后术区给予冰袋外敷10~20 min,外用抗生素软膏2~3 d,避免搔抓和剧烈运动出汗,结痂待其自然脱落,治疗期间避免强光照射术区。

1.2.5 疗效判定 疗效判定在术后痊愈或5次治疗后1月进行。痊愈为皮损消退>90%,肤色基本正常;显效为皮损颜色明显变浅,消退60%~90%;有效为皮损消退30%~59%,颜色变浅;无效为皮损变化不明显或继续迅速生长。

2 结 果

术后患者主要反应为治疗部位局部水肿、紫癜的出现,通常在2~3 d消退,远期不良反应以色素沉着为主,均在1年内自行恢复;13例出现轻度点状萎缩性瘢痕,经1~2年逐渐自行恢复,无增生性瘢痕等严重并发症。具体疗效统计见表1。

表 1 386例皮肤血管性疾病治疗结果

3 讨 论

血管性皮肤疾病是常见的皮肤疾病之一,尽管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病理上主要表现为血管的扩张和(或)内皮细胞的增生,治疗目标即封闭这些异常的血管,传统的治疗方法由于缺乏选择性,在血管性病变消除的同时也造成了周围正常皮肤组织的不可逆的损伤,出现瘢痕、组织萎缩、色素沉着、色素脱失等并发症,如何在治疗的同时避免皮肤正常组织的不可逆的损伤成为新的研究方向。1983年Anderson和Parrish提出的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为血管性疾病的无创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根据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治疗时血管中的血红蛋白选择性吸收特定波长激光的能量,血红蛋白受热凝固,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痉挛,组织缺血坏死,凝结坏死,血管逐渐封闭萎缩,达到治疗的目的[2,3]。

20世纪80年代第一代脉冲染料激光仪的问世使激光治疗血管性皮肤病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之后经过临床的不断实践和改进增加激光仪脉宽、波长、能量密度并且使用动态冷却系统产生第二代脉冲染料激光仪。第二代脉冲染料激光仪同第一代脉冲染料激光仪相比输出波长由577 nm,585 nm增至595 nm,随波长增加组织的穿透深度增加,能够作用于更深层的血管病变;0.45~40 ms可调的脉宽可根据不同病变情况进行变化,提高了治疗的针对性,较长的脉宽能缓和热凝固血管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动态冷却系统有效的冷却表皮组织,在能量提高的情况下既避免了光热能对皮肤的损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同时对皮肤冷却麻醉,减轻了患者痛苦[4]。

治疗中笔者观察到草莓状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蜘蛛痣、血管角皮瘤的效果最好,可能与病变组织位于表浅的真皮乳头层,血管直径较小,血管管壁薄,血管内血红蛋白含量高,与深部交通血管分支少有关。激光治疗后短期血管数量将有明显下降但随时间推移血管数量又将明显回升,因此适当的治疗周期对缩短疗程至关重要,生长迅速的草莓状血管瘤,观察3~4周的间隔较为理想,其他的病变6~8周比较合适[5]。对于伴有明显增生的血管角皮瘤治疗时先使用二氧化碳激光去除表层角化的组织是必要的。

鲜红斑痣的疗效个体差异明显,疗效同分型密切相关,鲜红型效果最好,粉红型稍差,紫红型效果不理想。可能的原因是粉红型血管直径小,血管常处于关闭状态,血管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较低,激光的能量不易作用到病变血管的缘故。而紫红型的血管直径粗大,血管壁增厚,并向深部组织生长,与深部组织形成广泛的血管网,故对激光的疗效不佳[6]。由于随年龄的增长病变组织颜色逐渐加深组织逐渐增厚,因此越早治疗治愈率越高。

海绵状血管瘤激光治疗的效果很不理想,可能的原因是海绵状血管瘤通常位于真皮的深层和皮下组织,595 nm波长激光无法穿透到达如此深度,加之病变主要由扩张增厚的静脉血管窦腔组成,激光能量无法有效作用于病变血管壁,达不到治疗的要求,因此笔者认为对于海绵状血管瘤595 nm激光不是首选治疗方法,应选择其他方法更为合适。

通过临床观察笔者认为595 nm激光对皮肤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具有疗效确切、操作安全、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是一种临床上有效的治疗工具,但治疗需要严格把握治疗适应证。对于鲜红斑痣等疗效不佳的病例还有待去研究和总结经验。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5-206.

[2]周展超.皮肤美容激光与光子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49-153.

[3]Kinel S,Svaasand LO,Cao D,et al.Vascular response to laser photothermolysis as a function of pulse duration,vessel type,and diameter:implication for port wine stain laser therapy[J].Laser Surg Med,2002,30(2):160-9.

[4]刘盛秀,杨春俊,杨 森,等.595nm可调脉宽激光治疗皮肤血管异常性疾病不良反应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11):661-662.

[5]陈天新,李芍华,王 敏,等.595nm波长激光采用不同能量与脉宽对表浅血管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2):7202-7203.

[6]Yuan KH,Li Q,Yu WL,et al.Comparison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and pulsed dye laser in patients with port wine stain birthmark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J].Photodiagnosis Photodyn Ther,2008,5(1):50-57.

猜你喜欢
激光治疗血管性染料
眼睛的激光治疗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超脉冲CO2激光治疗肾移植术后泛发性扁平疣1例
中国染料作物栽培史
染料、油和水
甲真菌病激光治疗新进展
新型含1,2,3-三氮唑的染料木素糖缀合物的合成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探析
通络止痛方治疗血管性头痛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