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物理课堂 培养创新能力

2013-07-17 01:59李军周
现代教育探索 2013年7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实验探究

李军周

摘 要: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当代中学生必备的素质,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课堂教学有密切关系,也是做为教师一种责任。本文将结合物理课堂教学,阐述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

关键词:优化课堂 培养能力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迅速深化,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精心组织课堂,讲究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探究,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搞好物理教学的关键。由此,优化课堂极为重要。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综合了实验原理、设计思想和方法、实验操作和观察、合作与交流及数据分析处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实验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设计一些探究性、开放性的实验,在教师的适度引导下,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但学会了探究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且对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有了较深的感性认识,同时在提高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为了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机会,让学生的多一些学习中的感性认识,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细致的观察能力,把部分教师演示实验和课外小实验改为学生课堂实验,增加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把课本中一些原理和方法比较简单、仪器易取易读的演示实验改为堂上实验是比较有效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操作,通过认真观察和思考得出结论,实践证明,这样一方面使学生由一个旁观者变成学习的主人,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直接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细致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单纯由教师演示实验的效果好得多。

证性实验一般是在对研究对象有了一定认识之后,根据已知的理论,对一些现象过程的存在、原因或规律检验其是否正确而设计的实验,它在实验目的、方法、原理方面起到了示范性作用,但不利于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把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一个暂新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同时学生的活跃的思维也赋于了灵动创新,这样会使学生感受到从末有过的喜悦和成就感.物理教学中尝试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体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是个成功的教学案例。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总结出了"设疑激趣、指导探究、启发思维、评价总结、应用迁移"的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在引导学生自行探究科学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其创新能力方面作了一些初步尝试。

1. 设疑激趣,提出假说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情境,制造"悬念",放手让学生观察、实验、思考,让具体的自然事物、有趣的自然现象紧紧吸引学生,激活学生思维,多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比如在《摩擦力》一节的教学中,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请学生上台按教材提示完成实验,学生提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不能做到匀速拉动木块”等,因初三学生有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大家可讨论解决方法,有的答案是由人拉动改成“由匀速转动的小电动机拉动”;也有的学生提出该实验原理是“二力平衡”,改拉动木块为拉动下面的木板,使木块处于静止状态等。发散思维是创造活动的起点,这一学习活动,既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又能形成下面探究学习的动机。

2. 指导探究,丰富感知.

实践、探索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要让学生去创新,就必须放手让他们自己实践,勇于探索。如何保证学生能够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实践、探索呢?在于教师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所谓有结构的材料,是指这些材料在使用时能揭示自然现象间的某种关系。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这些实验材料:两张白纸、直尺、硬币、漏斗、乒乓球等。让学生熟悉这些材料后,根据思考提纲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由于准备的这些材料紧紧围绕揭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主题。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各个同学都能积极思考."行虽微而旨趣远",是学生创造精神的表现。

3. 启发思维,讨论探究

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材料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整理、加工事实,进行思维加工。

(1) 整理事实,以说促思

学生获得的感性事实是比较混乱的,缺乏条理性。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把各自收集到的事实以及对事实的看法进行相互交流,活跃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2) 研究事实,发展思维

在学生整理事实时,教师见机提出问题,挑起矛盾,巧妙地促使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将讨论的中心置于学生之中,使学生结合自己和别人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归纳、甚至争论,从而找出其中的规律。比如在《动能和势能》一节教学中,学生对收集到的实事进行吞整理后,一个学生回答“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这时我及时引导“个举一例说明理由”,学生立刻说“重的泥块撞在身上比轻的痛!”另一学生则说“重泥块撞身上没有穿透,而比其轻的子弹打在身上时,却能穿透身体!”这样,学生在不同意见的发表与争论中,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科学结论,这符合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同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4. 评价总结,归纳达标

通过前三个环节的活动,学生得到了信息与思维的结果,教师对小组和个体的整个学习活动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将假说上升到结论、规律。

总的来看,在探究式五环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沧州市教育局石油分局钻二中学)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实验探究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最酷的太空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