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监督对外部审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作用的实证研究

2013-07-19 09:36宋雅琼王善平
关键词:舆论监督费用金融

宋雅琼,王善平,2

(1.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12; 2.湖南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2)

金融全球化推动了世界金融的发展,但是也给各国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金融危机的爆发。虽然我国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金融危机,但是我国的金融体系也表现出一定的脆弱性,存在着一些威胁金融安全的隐患和问题,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重视金融安全问题。我国作为最大的新兴金融市场之一,如何应对来自国际和国内金融方面的威胁,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是金融监管部门和外部审计面临的重大课题。刘家义审计长提出了审计是国家经济运行“免疫系统”的观点,国家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部分,因此审计也是国家金融安全的“免疫系统”。但是由于外部审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具有专业性、复杂性的特点,为了降低代理成本,需要外部力量来监督监督者。舆论凭借其参与者众多、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影响大等特点,成为最为合适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2009 年4 月13 日,刘家义审计长在审计新闻宣传工作培训班的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舆论监督的作用,强调要将审计工作和舆论监督结合起来,通过新闻宣传报道向政府如实报告审计工作内容,向人民真实反映审计工作情况。现有的对舆论监督、外部审计、国家金融安全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本文将采用实证的方法研究在外部审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中,舆论监督对外部审计的作用,看清各变量的作用机制,得到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可靠解答。

一、研究假设的提出

外部审计要想高效地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就必须掌握信息,了解随时发生的各种金融经济事件,然而仅仅依靠被审计机构和工作人员提供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在外部审计的过程中存在着“信息盲区”。舆论通过信息补充、适时跟踪引导和压力变动力三种方式,实现对外部审计的监督。大到国家级的电台、电视台、报纸,小到一些地方小报、电视台都开始广泛地涉及外部审计行为的报道。舆论在监督中逐步开始成熟,它不仅打开了局面,而且牢牢把握了深度报道,针贬时弊,切中要害,成功的实现了对外部审计的监督。

陈红艳(2005)、华金秋(2009)都研究了舆论在外部审计中的监督作用。蒲丹琳,王善平(2011)通过实证的方法证明了舆论能够对外部审计发挥积极的监督作用。[1]舆论通过媒体的广泛参与,为审计部门的审查工作提供线索,也使得审计报告震撼力迅速扩散,引发强大的舆论态势;舆论监督通过形成舆论压力引起审计部门的重视,促进审计结果的落实。在审计过程中,跟踪监督审计部门的工作,防止“逆向选择”和审计工作人员的道德风险问题;在审计后期,跟踪审计意见的落实和整改情况。审计部门应该将舆论监督的压力积极转化为审计工作的动力,切实维护好国家金融安全。因此,本文认为,舆论监督会影响外部审计对国家金融安全的审计质量,即舆论监督的力度越大,外部审计对国家金融安全的审计质量越高。

假设:舆论对外部审计的监督力度越大,外部审计对国家金融安全的审计质量越高。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国家金融安全的指标体系构建

现有的文献中,对国家金融安全的指标选择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内容:陈松林(2001)选择五大类共49 个指标作为国家金融安全监测预警的指标体系。[2]覃伟山(2004)从宏观经济层面和金融层面归纳出15 个解释变量衡量国家的金融安全状态。[3]杨雯(2009)将国家金融安全的预警指标分为国内宏观经济指标、金融系统指标、外部环境指标、投资者信心指标四大部分。[4]苏立维(2010)将金融安全的指标分为微观金融稳健经营指标、宏观经济指标和国际经济指标三大类,其中微观金融稳健经营指标只选择银行为考察对象。[5]陈文夏(2011)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从流动风险、信用风险和合规风险三个方面构建了银行预警系统。[6]

银行的危机传导效应也大于其他金融机构,银行系统的不稳定,就会影响整个金融系统,历史事件也证明了银行发生危机的次数比其他金融机构更多。在我国金融体系中,银行业占有较大的比重。综合以上学者的研究和现实情况,可以看出银行安全在金融安全中的重要地位,所以本文选择银行作为金融系统的代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金融安全。在本文中,国家金融安全指标分为资产安全、流动性安全、盈利能力和合规性安全4 个方面9 个指标(见表1)。

表1 国家金融安全指标

(二)外部审计指标体系构建

外部审计包括了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由于政府审计的数据难以获得,所以本文主要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角度,用实证的方法分析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中,舆论监督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发挥的作用。

王芳(2009)指出能够反映审计实际质量的指标包括:审计意见的类型、盈余质量、审计费用,等等。[7]吴联生,刘慧龙(2008)认为审计师是否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是衡量其审计质量高低的标准。[8]但是本文中选择上市银行作为研究对象,而在2009 年至2011 年期间上市银行的年报中均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所以在本文中不能选择审计意见作为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由于盈余是经过审计师审计的,所以盈余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审计质量。蔡春、黄益建和赵莎(2005)、刘启亮(2006)、张奇峰、张鸣和王俊秋(2007)、贾平和陈关亭(2010)、王少飞和唐松(2010)等人都采用盈余数据作为审计质量的度量指标,但是他们在选择研究样本时都剔除了金融类公司,所以本文不采用盈余质量作为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

O'sullivan(1988)认为审计的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审计的产出,也就是审计质量,审计的投入可以用审计费用度量,所以审计费用可以用来衡量审计质量。Copley 等人(1994)通过实证的方法表明审计质量和审计费用呈正相关关系。[9]我国第一位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审计费用问题的就是王振林(2004),他认为高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通常收取的费用较高,所以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相关。[10]漆江娜、陈慧霖、张阳(2004)也验证了这一观点。[11]吴茜(2011)在比较金融类和非金融类公司审计质量的问题上也采用审计费用作为衡量依据。[12]综合上述学者的观点,本文采用审计费用作为衡量外部审计质量的指标。

(三)舆论监督指标体系构建

现有文献对舆论监督的研究多是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的文章较少。杨宇(2010)以新闻报道的数量、重要新闻报道数量和负面新闻报道数量作为舆论监督的指标。[13]蒲丹琳,王善平(2011)以媒体报道篇数和向社会公布的审计结果篇数为舆论监督额指标。[1]本文上述学者的观点,将新闻报道的数量选作舆论监督的指标进行研究。

三、舆论监督对外部审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实证研究

(一)模型设计与变量选择

为了检验前文的假设,本文建立以下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变量定义见表2):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基于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设计,本文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数据:国家金融安全相关数据、外部审计质量相关数据和舆论监督相关数据。

国家金融安全的数据主要涉及上市银行年报中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数据,外部审计质量数据在本文指审计费用,这些数据均来自于上市银行年报。研究样本为2009 年至2011 年16 家上市银行,最终得到有效样本48 个。

本文选择中国知网的《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作为舆论监督的来源,该数据库收录了566 种重要报纸的内容。使用“篇名查询”对上市银行的报道进行检索,以各个上市银行的名称作为检索词,分别得到每一年度重要报纸对上市银行的报道数量。

表2 变量的定义

(3)实证分析

表3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3 列出了对公式(1)中因变量和自变量描述性统计的结果。结果显示,审计费用自然对数(lnfees)的最大值为12.278,最小值为7.378,这说明审计费用存在明显差异,进一步说明我国外部审计质量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媒体报道量(media)最大值是247 篇,最小值是11 篇,说明媒体对各个银行的报道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同时CAR、CCAR、CA、NPL、LD、LR、RRC、ROE、RREL 均存在较大差距,说明国家金融安全也存在较大差异。这初步表明,舆论监督、金融安全的差异可能与外部审计质量的差异相关。

由于国家金融安全衡量指标较多,可能会造成多元回归中的多重共线性,因此本文先对各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如表4。

表4 变量相关性分析

由表4 可以看出,审计费用(LNFEES)与舆论监督(MEDIA)的相关系数是0.523,具有正相关关系,这也初步验证了本文中提出的假设。资本充足率(CAR)和核心资本充足率(CCAR)、净资产收益率(ROE)和资本利润率(RRC)之间的相关系数很高,资本/总资产(CA)和流动性比例(LR)、资本利润率(RRC),存贷比(LD)与资本充足率(CAR)、核心资本充足率(CCAR)、不良贷款比率(NPL)、房地产贷款/总贷款(RREL)的相关度都很高,这些指标之间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所以本文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将引起多重共线性的指标排除出去。最佳逐步回归结果如表5,在5%的显著水平下,所有的变量均显著,根据拟合优度R2可知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性,能够说明研究问题。

表5 回归结果

根据实证结果,本文对统计模型的数据做如下解释:

1.资本充足率、资本对总资产的比重、不良贷款率、资本利润率四个指标与审计费用正相关。实证检验结果表明CAR、CA、NPL、RRC 的系数分别为0.2567、5.1103、1.9160、0.2723,并且在5%的显著水平下显著,证明资本充足率、资本对总资产的比重、不良贷款率、资本利润率四个指标与审计费用正相关,即银行资本充足率越高,资本与总资产的比率越大,银行不良贷款率越高,银行资本利润率越高,审计费用越高。

2.房地产贷款率与审计质量负相关。实证检验结果表明RREL 的系数为-0.2072,并且该系数在5%的显著水平下显著,证明房地产贷款率与审计费用负相关,即房地产贷款率对审计费用有抑制作用。

3.媒体报道数量与审计质量正相关。根据实证检验结果,media 的系数为0.0134,并且该系数在5%的显著水平下显著,证明媒体报道数量与外部审计费用为正相关。而审计投入越多,外部审计的质量越高,所以媒体报道数量与外部审计质量正相关。

四、结论

衡量国家金融安全的指标影响外部审计质量,即资本充足率、资本/总资产、不良贷款率、资本利润率与审计费用正相关,房地产贷款率与审计费用负相关。同时,媒体报道数量与审计质量正相关。从而证明了本文中提出的假设,舆论对外部审计的监督力度越大,外部审计对国家金融安全的审计质量越高。

另外,舆论监督数据和国家金融安全的数据能够比较容易从公开的数据库中获得,使得对审计质量的监督成为可能。并且由于数据来源稳定,可以进行重复性检验。重复性检验又能够使研究模型对外部审计质量的预测在时间轴上产生连贯性。这种连贯性一方面便于学者对本文提出的问题进行长期的跟踪研究,另一方面有助于对研究模型的精细化完善。所以舆论监督能够预测外部审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质量。

[1]蒲丹琳,王善平.政府审计媒体监督与财政安全[J].当代财经,2011,(3):47-53.

[2]陈松林.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1:15.

[3]覃伟山.中国金融安全理论分析及其实证研究[D]. 长沙:湖南大学,2005:30.

[4]杨雯. 中国金融危机预警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9:52-55.

[5]苏立维.中国金融安全的风险影响因素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0:35-40.

[6]陈文夏.金融审计预警体系构建研究[J]. 审计研究,2011,(2):33-38.

[7]王芳.政府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需求方与供给方视角的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09:64-71.

[8]吴联生,刘慧龙.中国审计实证研究:1999-2007[J].审计研究,2008,(2):36-46.

[9]Copley,P.A.,M.S.Doucet & K.M.Gaver.A Simultaneous Equations Analysis of Quality Contiol Review Outcomes and Engagement Fees for Audits of Recioients of Federal Financial Assistance[J].Accounting Review,1994,64(1):244-256.

[10]王振林.审计收费的决定与审计质量——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D].上海:上海财经大学,2002.

[11]漆江娜,陈慧霖,张阳. 事务所规模、品牌、价格与审计质量——国际“四大”中国审计市场收费与质量研究[J].审计研究,2004,(3):59-65.

[12]吴茜.金融类与非金融类公司审计费用影响因素比较分析[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18-37.

[13]杨宇.高管薪酬、舆论监督与盈余管理:基于中国代表性垄断行业上市公司的分析[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37.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费用金融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关于发票显示额外费用的分歧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监理费用支付与项目管理
P2P金融解读
医疗费用 一匹脱缰的马
医疗费用增长赶超GDP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