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升级效应研究

2013-07-19 07:45张春萍
当代经济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传导机制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升级

张春萍

摘要:目前,中国已进入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开放型经济条件下,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是一国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获得了较快发展,对国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在区域选择和产业选择等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因此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今后,要结合对外直接投资产业效应的相关理论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际情况,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布局和区域布局做出合理选择和战略安排。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升级;传导机制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13)03—043-04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目前中国已进入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开放型经济条件下,一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除了依赖于国内技术进步的自我增强机制外,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结果。在改革开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中国通过大力发展出口贸易和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取得了促进国内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初步成功。但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转变,中国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优势参与国际竞争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出口环境不断恶化,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加,特别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的“外需”大幅缩减,出口导向型行业受到严重冲击。另外,盲目的、不加甄别的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造成国内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企业严重依赖国外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中国在事实上沦为发达国家的“代理工厂”,被日渐锁定在全球产业链条的最低端。可见,中国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升级路径迫切需要重新调整。国际经验表明,许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都曾把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作为推动本国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由原来的单向接受国际资本流入为主转向资本跨境双向流动并重。在200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仅为69亿美元,到2010年已增长到688亿美元,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量的5.2%,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名列全球第五位。在这样的背景下,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通过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来推动国内产业升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产业升级:理论基础与传导机制

1.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产业效应:理论基础

关于国际直接投资与母国产业升级关系的研究,西方经济学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弗农(ver—non,1966)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指出,一国为了顺应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成熟产业向低成本国家转移,自身则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这一过程必然会导致投资母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小岛清(Kojima,1987)的边际产业扩张论指出,母国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国内处于比较劣势的部门转移到国外,可以集中资源发展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从而加速国内的产业升级。这些基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研究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产业升级具有较大影响。而随着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逆向投资的兴起,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效应也引起相关研究的关注。威尔斯(Wells,1983)提出的“小规模技术理论”和拉奥(Lall,1983)提出的“技术地方化理论”都摒弃了跨国企业只能依赖垄断技术优势打入国际市场的传统观点,为发展中国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理论依据。坎特威尔与托兰惕诺(eantwell,Tolentino,1990)提出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开始是在周边国家进行,随着海外经验的积累,为了获得较为复杂的技术会向发达国家投资,这样就可以利用当地的技术资源优势获得逆向技术转移,从而促进母国的产业升级。

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国内学术界开始关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产业升级这一论题。范飞龙(2002)提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目标之一是要发挥其对国内产业升级的拉动效应,因此应优先选择产品供求链长、产业内贸易量大的产业。王根军(2004)提出,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国内产业升级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吐故”与对发达国家的“纳新”过程,一方面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国内过剩的生产能力,为国内产业升级腾挪空间;另一方面从发达国家获取先进技术、提高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从而促进产业升级。冯志坚(2008)分析了发展中国家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途径,提出按照梯度转移原则,将国内制造业中的成熟产业转移至其他发展中国家,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空间。江东(2010)利用中国典型省份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证明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升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由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整体规模和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影响较小。

2.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产业效应:传导机制

具体来说,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产业升级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发挥作用:

(1)传统产业转移效应。一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必然伴随着传统产业的逐步衰退。但是,在传统产业退出时会遇到退出壁垒,这些壁垒主要来自于生产设备及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和沉淀性。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本国已经或濒临丧失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低梯度国家进行转移,既能释放出沉淀生产要素用于国内新兴产业的发展,又能获取较高的海外投资收益用于国内技术的革新和研发,因此可以极大地促进本国的产业升级。

(2)新兴产业成长效应。对外直接投资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促进母国新兴产业的成长:一是通过向境外转移传统产业,将释放出的沉淀生产要素用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二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取高于国内的投资收益,并将这部分投资收益汇回国内投入新兴产业从而促其成长;三是通过对发达国家的学习型直接投资,使国内企业能更直接、快捷地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从而提高其技术研发能力和管理水平;四是通过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引进外国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引导国内消费者对高新技术产品产生需求,从而促进国内新兴产业的发展。

(3)产业关联效应。产业关联的方式可以分为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两种。所谓前向关联是指下游产业的技术发展或市场扩大会带动为其提供原材料、设备和技术等要素的上游产业同步发展;所谓后向关联是指上游产业的扩展及技术提升会刺激下游产业的投资扩大和技术提升。因此,一国对那些生产链条长、有明显的前后向联系、辐射效应大的产业进行直接投资,必然导致国内提供要素投入和配套服务的产业规模扩张和技术进步,并由此引发波及效应,促进国内技术水平提高,实现产业升级。

(4)产业竞争效应。当跨国企业进行境外直接投资时,为了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它必然会在经营过程中通过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等方式,不断提升本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它还会要求国内为其提供投入要素和配套服务的企业提高自身素质,由此将更多的国内企业卷入开放性的经济活动当中。另外,跨国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又将对国内的同行企业产生新的威胁,使该行业内部竞争加剧,行业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从而推动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产业升级的作用分析

根据上述论证可知,一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升级传导机制越强,对本国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就会越大,而这些传导机制的强弱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选择和产业布局等因素密切相关。

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产业升级:基于投资区域角度的分析

从投资区域选择的角度来看,一国向低梯度国家转移边际产业的效率寻求型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产业转移效应和产业成长效应;以从发达国家获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主要目的的战略资产寻求型直接投资具有较强的新兴产业成长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产业竞争效应。因此,中国对发达国家和生产要素价格低于本国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将会产生较强的产业升级效应。

虽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起步较晚,但并不缺乏效率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实例。近年来,随着中国沿海地区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价格的不断攀升,一些具有传统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如服装、鞋业、纺织业、食品、玩具等),开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向外转移,投资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非洲、拉美和东南亚国家。这些企业通过将低效益的加工装配环节向国外转移,实现了跨国资源的重新配置,由此促进了国内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的战略资产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通过并购发达国家的优质企业和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机构与研发中心等途径来实现。国内一些企业包括海尔、联想、华为、TCL、中兴、吉利、万向等是该领域的佼佼者。这些大型企业通过跨国研发和并购活动,不仅迅速提升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准,而且还将通过新兴产业成长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产业竞争效应,促进中国加速实现从一般加工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转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部门为主体的产业结构。

但是,从促进产业升级的角度来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布局仍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对发达国家和低梯度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规模较小。到目前为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拉丁美洲,截至2010年末,对这两个地区的直接投资占总量的85.7%。分具体国别(地区)来看,主要流向中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澳大利亚、新加坡、卢森堡、美国、南非、俄罗斯、加拿大、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其中对中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等三个国际避税地的直接投资存量为2395.6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存量的75.5%。与此相对比,中国对欧盟、美国和日本三个发达经济体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仅为184.8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存量的5.8%,对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国的非资源类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则更少。由于流向国际避税地的资本最终真实去向难以明确,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会返投国内以获取外商投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优惠,因此导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真实规模大打折扣。同时,由于对发达国家和低梯度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规模小,导致中国无法利用对外直接投资更多的向国外转移边际产业,无法更多的获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战略性资产来促进国内新兴产业的成长,因此对国内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

2.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产业升级:基于投资行业角度的分析

从投资行业选择的角度来看,由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具有较长的产业链条和较强的产业关联效应、产业竞争效应,因此,一国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要比对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更强的产业升级效应。

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来看,截至2010年末,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在100亿美元以上的行业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制造业,六个行业累计投资存量2802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存量的88.3%。除此以外,中国在其他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均少于100亿美元,占比均小于3%。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虽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的产业升级发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仍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在投资方向的选择上,偏重于对国际避税地的直接投资,而对发达国家和低梯度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不足;在投资产业的选择上,偏重于对贸易依附型服务业和能源、资源行业的直接投资,忽视对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直接投资;在服务业领域,偏重于对传统服务业的直接投资,忽视对现代服务业的直接投资;在制造业领域,偏重于对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的直接投资,忽视对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直接投资;缺少国内连锁效应强、辐射面广的对外直接投资项目。总之,现阶段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服务于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和国家的全球能源战略,而向发达国家寻求先进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过剩生产能力的对外直接投资尚未形成规模。

基于对促进国内产业升级的考虑,我们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重点发展对发达国家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直接投资,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等领域的直接投资。以此可以帮助中国企业获得先进技术、信息、管理和服务等战略性资产,并通过向国内的转移和扩散,充分发挥这些战略性资产的外溢效应和示范效应,带动国内知识、技术密集型高端产业的发展,实现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第二,加强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直接投资。这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很多具有比中国更为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而且大多对中国的纺织品服装、轻工、机械、电子、通信类产品具有广泛需求。因此,要鼓励那些在中国沿海地区已经丧失成本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转移,以此来延长产业链条,并促进国内生产要素向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聚集,从而实现产业升级。

第三,服务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要实现从传统服务业为主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结构性转变。目前中国对现代服务业如信息服务、计算机服务与软件、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行业的直接投资规模很小,投资层次较低。加快发展对现代服务业的直接投资,不仅可以为第一、第二产业的投资活动提供高质量的配套服务,还能提高中国服务业的整体效益和水平,加速实现国内产业结构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

第四,通过能源和矿产资源类对外直接投资,带动上游研发部门和下游资源深加工部门的发展。能源和矿产资源类直接投资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张母国的重化工业规模,因此理论上并不完全符合中国产业升级的发展方向。但对该领域的直接投资事关国家的全球能源战略,因此在一定时期内仍会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勘探、开采和初加工环节移至国外,而国内企业则专注于技术援助、信息咨询服务、管理培训和最终产品的生产与研发,实现多层次开发、多层次增值,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推动上、下游配套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产品结构的提升与国内产业升级。

参考文献

[1]赵春明,何艳.从国际经验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和区位选择[J].世界经济,2002,(05).

[2]陈漓高,张燕.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基于产业地位划分法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7,(10).

[3]江东.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产业升级:机理分析与实证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0.

[4]汪琦.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及其传导机制[J].国际贸易问题,2004,(05).

[5]詹小颖.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研究——基于产业结构优化视角[J].特区经济,2010,(03).

责任编辑:张旭

猜你喜欢
传导机制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升级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的影响
江苏省OFDI产业升级效应浅析
我国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策略分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特征与导因分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视角下的广西精准扶贫对策研究
濉溪县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我国房地产对外直接投资分析
关于福建自由贸易区发展理念和辐射带动海西产业升级模式的探究
商贸流通业集聚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
影响我国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