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肠化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细胞因子变化研究

2013-07-26 06:21韩茂志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年7期
关键词:白介素溃疡性结肠炎

韩茂志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统称,其病变主要以结肠黏膜溃疡为主,可累及远端结肠和直肠,严重时可遍及整个结肠。其症状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为主,严重时出现脓血便。其发病因素多样,包括免疫、环境、遗传等因素,一般认为免疫因子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1]。目前对该病常以对症治疗为主,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2]。该病在中医属“泄泻”、“肠澼”、“痢疾”[3]等范畴,今年来,本院利用传统中药清肠化湿方对溃疡性结肠炎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但由于细胞因子可以在细胞间进行信号传导,影响机体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研究者普遍怀疑细胞因子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4-5]。尤其是白介素1 (IL-1)、白介素2 (IL-2)、白介素6 (IL-6)、白介素8 (IL-8)、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等,近年来,对白介素17 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也有研究[6]。本研究旨在关注中医药作用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IL - 1、IL - 6 和TNF-α变化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 年12 月—2013 年2 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 例,均参考2000 年全国炎症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标准,患者有持续反复发作的腹泻,伴有黏液脓血便,并有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经血常规、大便常规、红细胞沉降率、结肠镜、X 线钡餐灌肠检查等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并排除感染、肿瘤和风湿性疾病患者。其中男34 例,女26 例;年龄28 ~68 岁,平均43 岁;病程7~52 个月,平均24 个月。按患者就诊顺序领取随机号码,以随机号码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 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等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行常规治疗,如:充分休息、禁烟戒酒、流质饮食等,病情好转后可改为少渣饮食但应注意禁食对肠胃有刺激性的食物,同时注意补充蛋白质,防止出现蛋白质缺乏。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针对腹痛腹泻给予相应的止泻药或抗胆碱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给予清肠化湿方(黄连、黄柏、苦参、白头翁、败酱草、煨木香、秦皮、生地榆、炒白芍、超当归、槐花、肉桂、生甘草),1 剂/d,早晚各服用1 次,7d 为1 个疗程,完成1 个疗程后间隔3d 行第2个疗程,连续治疗3 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嘧啶片(大连海瑞达制药厂),1g/次,4 次/d。治疗27d 后,比较两组疗效,并于治疗27d 早上空腹抽静脉血进行细胞因子IL -1、IL-6、TNF-α 检查。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大便常规检查正常,结肠镜检查病变区黏膜恢复正常或遗留瘢痕;好转: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好转但达不到治愈标准,结肠镜检查病变区黏膜较治疗前好转;无效:临床症状体征、结肠镜检查无好转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4 细胞因子测定 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仪器A5002 型酶联免疫检测仪(Tecan 公司),双抗试剂盒(军科院邦定公司),具体操作按说明书进行。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细胞因子比较 两组IL -1、IL -6、TNF -α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Table 1 Comparison of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表2 两组细胞因子比较(±s,ng/L)Table 2 Comparison of cell factor between two groups

表2 两组细胞因子比较(±s,ng/L)Table 2 Comparison of cell factor between two groups

组别 例数 IL-1 IL-6 TNF-α 30 243 ±78 410 ±82 391 ±54对照组试验组30 293 ±58 214 ±79 465 ±87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工作压力日益增大,生活节奏加快,环境变化等,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也逐渐上升,已成为全世界研究热点之一。该病发病过程可分为缓解期和活动期,活动期结肠黏膜呈现炎性变化,刺激肠道出现腹痛、腹泻、水样便、脓血便等;缓解期基本无临床表现。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目前缺乏实际有效的措施,常通过氨基水杨酸类、柳氮磺砒啶类药物进行处理,这类药物可以抑制NK 细胞活性,使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减少,抑制肠黏膜释放白三烯等,降低氧自由基或清除,但这类药物治疗可引起头痛、恶心、白细胞下降等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造成皮疹、胰腺炎或出现蛋白尿,因此对其使用应严格监控。另有患者采取激素类药物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等,均带有一定的风险,不宜长时间大剂量应用。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传统中医药对溃疡性结肠炎认识更为充分。认为本病可能由外感湿热毒邪而致脾胃损伤,湿热滞留大肠中,阻塞气血,最终损伤血络致病[7-8]。治疗时常以健脾清本,标实驱邪为主。中药清肠化湿方中黄连祛湿清热,具有光谱抗菌、消炎、抗溃疡腹泻、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肉芽组织增生的作用;黄芪可泻大肠之火,具有抗菌、抗氧化、抗真菌作用;白头翁苦寒降泄、清热解毒,为传统治疗痢疾名药,现代医学也证明其具有杀灭病原微生物、缓解肠痉挛的作用。以此三药为君药,共奏清热祛湿、祛标解病的目的。

细胞因子IL-1 主要通过影响机体免疫功能介导溃疡性结肠炎产生,它可以诱发和促进B 细胞增殖和分化,并介导免疫球蛋白分泌,同时IL-1 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趋化炎性细胞进入肠道病变部位,从而引起一系列肠道炎症反应和组织破坏[9-10],因此IL-1 可以作为溃疡性结肠炎发作和严重程度的指标。IL-6 可以促进B 细胞活化和分化,促进T 细胞增殖,刺激细胞毒性反应,另外IL -6 还可以激活NK-κB 细胞,诱导细胞黏附分子表达,诱导急性反应蛋白的产生[11],IL-6 水平可以反应溃疡性结肠炎病情轻重,作为疗效判断的指标。TNF-α 主要由单核细胞、T 细胞核巨噬细胞产生,可以刺激巨噬细胞产生花生四烯酸,同时它吞噬细胞产物和补体引起细胞坏死,进一步加重结肠水肿;另外TNF -α还改变结肠上皮结构和屏障性,使黏膜通透性增加,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变程度有直接关系[12]。

本研究结果发现,利用清肠化湿方对溃疡性结肠炎进行治疗27d 后,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柳氮磺嘧啶片治疗的患者。溃疡性结肠炎作为一种慢性迁延性疾病,虽然1 个月内治愈困难,但中药治疗对于症状的减轻很有帮助。从两组细胞因子变化可以看出,清肠化湿组促炎因子IL -1、IL -6、TNF -α 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组方能够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少炎性因子的产生,阻断和抑制炎症的发生,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以考虑中药治疗,以提高其远期疗效。

1 邓建敏,韩宇斌,陈建林,等. 中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对细胞因子及疗效影响[J] . 中国实用医药,2011,6 (20):107 -109.

2 孙显军,王君红. 柴胡芍药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8 例疗效观察[J]. 河北医学,2013,19 (2):308 -310.

3 王臻楠,沈谦,史秀峰.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型与凝血指标关系的临床研究[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44 (5):33 -34.

4 钟燕敏,刘海燕,陈军贤,等.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检测IL -1、IL-6、IL-8 的临床价值[J].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 (8):870 -871.

5 宋爱玲. TNF-α、IL-6、IL -8 与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相关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08,3 (36):3 -5.

6 何英,李春明,单景军,等. Th17 类细胞因子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表达[J]. 中国临床医学,2010,17 (4):501 -503.

7 武玉俐,孙冰,董青,等. 复方白芨灌肠液治疗重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观察及社区应用前景[J] .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 (2):435.

8 张娟,曹泽伟. 清肠愈疡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 (1):90.

9 马靓,张晓丽. 肠道准备抑制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促炎症细胞因子的蛋白表达[J] . 老年医学与保健,2011,17 (3):191 -192.

10 崔静. 针刺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J]. 河北医药,2010,32 (11):1409 -1410.

11 Reddy KP,Markowitz JE,Ruchelli ED,et al. Lamina propria circulating interleuk interleukin-6 in newly and previously diagnosed pediatric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patients [J]. Dig Dis Sci,2007,52(2):365 -372.

12 Yamamoto-Fumsho JK. Innovative therapeutics f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7,13 (13):1893 -1896.

猜你喜欢
白介素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银屑病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8的检测
哮喘患儿血清白介素与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介素17 、白介素23 mRNA 的表达及与病情相关性研究
淋巴瘤患者血液和瘤组织白介素-6、白介素-10的表达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