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8例疗效观察

2013-07-31 19:49王琳
海南医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阻断剂依那普利步行

王琳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九五临床部心血管内科,福建福州351100)

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8例疗效观察

王琳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九五临床部心血管内科,福建福州351100)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即予β受体阻断剂、利尿剂治疗并进行健康教育,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检测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EF%)。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症状体征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LVESD、LVEDD、EF%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的疗效(P<0.05)。两组间的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那普利配合β受体阻断剂和利尿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水平。

依那普利;慢性心力衰竭;β受体阻断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慢性心力衰竭渐渐成为我国发病率持续增长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逐渐演化的严重阶段,具有临床症状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年存活率接近于恶性肿瘤[1]。国外较多临床试验显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结合β受体阻断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但国内相关大型临床试验报道较少。本文旨在通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以探讨依那普利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治疗的98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男性20例,女性28例,年龄55~80岁,平均(65.3±4.2)岁,其中,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冠心病29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9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26例,年龄53~79岁,平均(63.7±5.7)岁,其中,高血压性心脏病11例,冠心病26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1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症状体征、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EF%)及心功能分级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诊断标准参考《2008年欧洲心力衰竭诊治指南》[3]及《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2]进行诊断,须符合以下条件:(1)具有基础心脏病史及相关症状体征;(2)有或不具有典型心衰症状:乏力、呼吸困难、水肿;(3)静息状态下,有心脏的结构或功能异常的客观的检测或体征:如肺瘀血、踝部水肿、心脏扩大(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异常(如左心室收缩末期的容量增加、左室射血分数(EF%)≤40%),血浆B型利钠肽BNP>400 ng/L或其前体(NT-proBNP)>2 000 pg/ml。

1.2.2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年龄≤80岁;③心功能NYHAⅡ级~Ⅲ级;④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⑤既往未接受过系统ACEI及β受体阻断剂治疗。

1.2.3 排除标准①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②急性心衰患者;③高钾血症患者;④具有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者;⑤对本研究相关药物有过敏者及相关禁忌证者(如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孕妇、哺乳期的妇女);⑥COPD及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患者;⑦近期参加过其他相关临床试验患者;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⑨已知的血管神经性水肿病史患者(如先天性的血管神经性水肿,或者使用过ACEI治疗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的患者)。

1.3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予β受体阻断剂卡维地洛、螺内酯利尿及健康教育,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进行治疗。所使用药品情况如下:卡维地洛(商品名金络,生产厂家为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初始剂量,开始两周3.125 mg/次,2次/d,若患者耐受较好,则间隔两周后将剂量增加一次,至6.25 mg/次,2次/d,之后每次12.5 mg/次,2次/d,所用剂量为患者能耐受的最高限度。螺内酯(商品名螺内酯片,生产厂家为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40 mg/次,3次/d,之后酌情根据患者尿量及水肿程度进行调整。依那普利(商品名柏纳力,通用名称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生产厂家为德国柏林化学制药股份公司):2.5 mg/次,2次/d,两周后将剂量增加一次,至5 mg/次,2次/d,并维持该剂量。健康教育包括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相关知识及服药相关注意事项,并嘱患者适量规律运动。

1.4 评价指标

1.4.1 检测指标检测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对患者进行以下相关测试:①超声心动:LVESD、LVEDD、EF%。②心功能:依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的心功能分级:Ⅰ级,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心衰症状;Ⅱ级,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心衰症状如呼吸困难,乏力;Ⅲ级,在低于日常生活活动的情况下,出现心衰症状;Ⅳ级,在休息时即出现心衰症状。③6 min步行距离。④患者的不良反应,如刺激性干咳、眩晕、头痛,并监测尿蛋白、肝肾功能、电解质(尤其注意血钾的变化)。每两周进行一次观测随访,记录患者的心衰症状、心率、血压、不良反应及对患者服药的影响。

1.4.2 疗效评价标准显效:经过治疗,心功能可恢复到I级,或者心功能的改善增加了2级;有效:心功能的改善有增加1级,但未达到I级的心功能;无效:用药前后,心功能的分级无明显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组间采用t检验,组间的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超声心动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患者LVESD、LVEDD、EF%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SD、LVEDD均较前有所减小,EF%均较前有所提高,治疗组指标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超声心动检查结果比较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超声心动检查结果比较

组别治疗组(n=48)对照组(n=48)观测指标LVESD(mm) LVEDD(mm) EF% LVESD(mm) LVEDD(mm) EF%治疗前52.13±5.51 66.12±4.48 33.7±5.8 52.58±6.07 64.63±5.91 33.1±6.2治疗后43.79±4.05 55.98±5.12 42.3±3.8 49.12±4.98 59.97±5.46 37.4±4.3 t值5.981 108.619 -7.041 21.762 70.994 -15.515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924,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例)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测试结果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步行距离均较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步行距离较对照组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测试结果比较

表3 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测试结果比较

组别t值治疗组对照组例数(例) 48 48治疗前6 min步行距离(m) 270.1±35.6 269.4±36.9治疗后6min步行距离345.4±32.8 300.4±34.1 -184.368 -75.902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治疗组眩晕1例,头痛1例,刺激性干咳3例,均发生在治疗早期,患者感觉尚可耐受,未影响患者服药。治疗组眩晕1例,头痛1例,刺激性干咳0例。而监测患者症状体征均较前有所好转,肾功能、尿蛋白等检测较前均无显著变化。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指的是心脏的泵功能受损,而致机体出现相应症状体征的复杂综合征[2]。其治疗经历了从改变短期血流动力学的治疗,到针对防止及延缓心肌重构的治疗,以减少心衰的死亡率及发病率。目前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治疗指南[3]提出应根据患者的不同阶段进行由“防”到“治”的不同的治疗,而依那普利则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4-5]。

慢性心力衰竭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过度激活有关,而依那普利属于ACEI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够抑制RAAS[4],使增厚的心肌及血管壁逆转,降低心脏的负荷,逆转心室重塑,从而恢复心肌基因表达,并通过抑制缓激肽的降解以增加缓激肽的作用。而缓激肽可促使一氧化氮等一类舒血管因子释放,从而使前列环素水平增加,抑制交感系统兴奋性,从而降低了血中的内皮素、血管紧张素、儿茶酚胺等;进而使静脉及小动脉扩张,减轻了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使心肌效率提高,从而控制心衰。同时,国际专家也一致认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心衰治疗的首选药及基石[6]。此外,慢性心力衰竭与高血压紧密相关,其发病与年龄呈正相关,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与高血压的分布一致;这两种疾病可相互促进病程的发展,依那普利可良好地控制血压,进而更好地防治慢性心力衰竭。卡维地洛为β受体阻断剂,两者合用可提高β受体阻断剂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治疗作用。指南指出,除非不能耐受或者有相关的禁忌证,所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均应当使用β受体阻断剂,而比索洛尔、美托洛尔、卡维地洛为目前抗心衰治疗的公认标准药物[7]。而螺内酯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延缓心力衰竭的病程、减轻其临床相关症状(如下肢水肿、肺瘀血症状)、还可降低死亡率。

有研究表明[5],ACEI联合卡维地洛,可调节SNS内分泌活性,抑制心肌重塑,抗氧化,抗凋亡,抗增殖等,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本研究的结果相符合。有研究[5]表明单纯使用依那普利,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可以使总病死率降低16%,疗效确切。

本研究中,治疗组采用依那普利配合β受体阻断剂、利尿剂和健康教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10],相对于对照组的临床效果,疗效显著。治疗后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LVESD、LVEDD、左室射血分数(EF%)均显著改善,说明依那普利在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中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预后,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综上所述,依那普利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不仅可有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改善预后,还可控制病情的发展,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存状况。

[1]刘庭勇,王建芳.607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诊治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3):10-12.

[2]秦晓毅,卢新政,2010年NICE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更新的解读[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32(4):490-492.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 1076-1114.

[4]陈华,杨海燕,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估[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8,25(8):745-748.

[5]黄炜,吴建东,卡维地洛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4):4890-4891.

[6]宗文纳,卢新政,2008年欧洲心力衰竭诊治指南解读[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30(1):4-6.

[7]古忆,卢新政,2011年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慢性心力衰竭防治指南更新的简介[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6(32):770-772.

[8]黄丽.12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教育体会[J].海南医学, 2008,19(2):68-69.

[9]钟培东,张任权.替米沙坦对慢性心衰患者细胞因子和心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2008,19(7):1-3.

[10]郭玲,许崇恩,吕琳,等.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2,23(19):4-6.

Clinical effect of enalapril in the treatment of 48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WANG Lin.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95 Clinical Branch,Fuzhou General Hospital of Nanjing Military Command,Fuzhou 351100,Fujian,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enalapril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MethodsNinty-six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with 48 patients in each group.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the beta receptor blocking pharmacon,diuretic therapy and health education),and the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enalapril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clinical signs and symptoms,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6 min walking distance,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EF%)before and six months after treatment were determined.Results Th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signs and symptoms in the two groups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P<0.05).The 6 min walking distance,LVESD, LVEDD,EF%were significantly after treatment(P<0.05),but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adverse drug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Enalapril,combined with beta receptor blocking pharmacon and diuretic therapy,is quite effective for treating chronic heart failure,which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prognosis and the living standard of the patients.

Enalapril;Chronic heart failure;Beta receptor blocking pharmacon

R541.6

A

1003—6350(2013)09—1283—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3.09.0542

2012-12-11)

王琳。E-mail:1259200971@qq.com

猜你喜欢
阻断剂依那普利步行
步行回家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环境中的β-阻断剂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工艺研究
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从步行到奔跑
β-受体阻断剂剂量对伊伐布雷定在心衰患者治疗中疗效的影响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微丝解聚剂及微管阻断剂对藓羽藻细胞重建过程的影响
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