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罗红霉素对吸烟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影响*

2013-08-14 05:25郑小珍刘积锋吴文斌檀月芳黄玉仕
重庆医学 2013年28期
关键词:罗红霉素卡松沙美

郑小珍,刘积锋,钟 蔚,吴文斌,檀月芳,黄玉仕

(广西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广西钦州 535000)

吸烟在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很常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吸烟所致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改变对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敏感,这部分戒烟不成功的支气管哮喘吸烟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相当高[1,2];罗红霉素可通过抑制 NF-кB的活化而降低白细胞介素-8(IL-8)的表达从而减少中性粒细胞在支气管腔内募集,且罗红霉素可能通过对其促进细胞膜的稳定性及对中性粒细胞中NF-кB的抑制作用而减少中性粒细胞释放活性氧[3]。本文采用在给予常规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小剂量的罗红霉素,以观察小剂量的罗红霉素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对成人支气管哮喘吸烟患者气道炎症及其疗效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6例2008年10月至2010年6月在本院呼吸内科门诊及住院的轻度至中度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吸烟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且分级均符合轻度至中度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4]。就诊前2个月内均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包括吸入或全身使用),仅按需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气雾剂)。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23例,其中男20例,女3例)和治疗组(B组,23例,其中男21例,女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

1.2.1 观察方法 吸烟指数的计算为:吸烟指数=每天吸烟支数×吸烟年数。所有患者第1次就诊时用意大利科时迈QUARK PFT1肺测试仪测定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及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进行气道舒张试验(均为3次吹气后取平均值),以气道舒张试验的FEV1%提高大于或等于15%确定为支气管哮喘患者。确定诊断后所有患者进行肺功能及取诱导痰检测,检测均在早上8:00~11:00。对照组给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50/250μg(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治疗,用法为1吸/次,每天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罗红霉素分散片(江苏省连云港市恒瑞医药公司生产),用法为每次0.15g,每天1次。4周后复查所有患者进行肺功能测定及取诱导痰检测。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采取戒烟措施。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资料

1.2.2 诱导痰及处理 诱导痰方法为射流雾化吸入200g沙丁胺醇后逐级吸入高浓度盐水(3%,4%,5%)刺激咳痰,每次5分钟[5]。咳痰到培养皿,合格的痰标本为涂片检查每低倍镜视野白细胞大于25个,鳞状上皮细胞小于10个。向痰液内加入4倍体积的0.1%的二硫苏糖醇(DTT),购自Sigma公司,冰浴下吹打至痰液黏稠度降低,再加入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吹打,790r/min离心10min,分装上清液于-20℃冻存待检[6],将沉淀的细胞悬浮于磷酸缓冲盐液中2h内送检验科采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细胞分类计数。

1.2.3 痰上清液中IL-8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痰上清液中IL-8水平。IL-8试剂盒(由上海依科赛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的SPSS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同一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行×列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支气管哮喘吸烟患者均完成4周的疗程及随访,在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前早上的PEF及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前诱导痰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及IL-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4周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EF及FEV1%均提高(P<0.01),嗜酸性粒细胞减少(P<0.01)。但A组患者气道内中性粒细胞及IL-8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经治疗后气道内中性粒细胞及IL-8明显减少且比A组治疗后显著减少(P<0.01),且B组患者经治疗后气道内嗜酸性粒细胞比A组治疗后减少(P<0.05),同时B组患者经治疗后PEF及FEV1%显著改善且均比A组患者经治疗后明显提高(P<0.01)。见表2。相关分析显示吸烟指数与气道内中性粒细胞、IL-8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呈正相关(r=0.433,P<0.01;r=0.610,P<0.01;r=0.441,P<0.01),而气道内中性粒细胞、IL-8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与第一秒用力呼气流量呈负相关(r=-0.660,P<0.01;r=-0.906,P<0.01;r=-0.699,P<0.01),气道内中性粒细胞与PEF呈负相关(r=-0.303,P<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气道内IL-8的表达对第一秒用力呼气流量影响较大(β=-0.621,P<0.01),气道内中性粒细胞对第一秒用力呼气流量也有影响(β=-0.167,P<0.05)。

表2 两组气道炎症指标及肺功能比较(,n=23)

表2 两组气道炎症指标及肺功能比较(,n=23)

指标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后组内比较P值治疗前组间比较P值治疗后组间比较P值420.30±39.83439.03±37.51 0.001 0.118 0.000 B组 404.42±26.47497.62±33.24 0.000 FEV1(%) A组 73.29±4.13 76.27±4.11 0.000 0.882 0.000 B组 73.46±3.72 80.30±2.94 0.000中性粒细胞(106/mL) A组 2.93±0.55 2.92±0.54 0.167 0.127 0.000 B组 3.17±0.47 2.23±0.50 0.000嗜酸性粒细胞(106/mL) A组 0.18±0.03 0.15±0.03 0.000 0.509 0.028 B组 0.19±0.04 0.13±0.03 0.000 IL-8(μg/L) A组 1.47±0.34 1.43±0.37 0.631 0.707 0.000 B组PEF(L/min) A组1.51±0.36 0.42±0.30 0.000

3 讨 论

通过本临床研究显示,吸烟均可引起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中中性粒细胞、IL-8及嗜酸粒细胞增多,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中中性粒细胞、IL-8及嗜酸粒细胞增多均与FEV1%呈负相关;仅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中中性粒细胞与PEF呈负相关外,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中中性粒细胞、IL-8与PEF无明显相关关系。表明支气管哮喘吸烟者气道中中性粒细胞、IL-8及嗜酸粒细胞增多可引起气道阻塞加重。Jang等[1]研究证实PEF、FEV1(%)均比支气管哮喘不吸烟者降低,张莉等[7]也报道吸烟组哮喘患者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及IL-8浓度高于非吸烟组哮喘患者,且经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也难以改善,这些可能与吸烟引起组蛋白去乙酰基转移酶(HDAC)的活性降低而导致其对糖皮质激素不敏感有关[8]。

A组患者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50/250μg治疗4周后PEF、FEV1%及诱导痰中嗜酯性粒细胞明显改善,沙美特罗/替卡松可提高吸烟或不吸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PEF、FEV1%[9]。但在本研究中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道中中性粒细胞、IL-8无明显降低,而B组患者在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并口服小剂量罗红霉素分散片4周后气道内中性粒细胞及IL-8明显减少且比A组治疗后显著减少,同时B组患者经治疗后PEF及FEV1%显著改善且均比A组患者经治疗后明显提高。表明罗红霉素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比单纯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更好改善患者的早晨PEF、FEV1(%)与罗红霉素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减少患者气道中的中性粒细胞及降低IL-8表达有关。近来的研究表明与罗红霉素同属于十四元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可减轻烟草提取物引起巨噬细胞中HDAC的活性降低而抑制IL-8的表达[3,10],因此认为罗红霉素可减轻支气管哮喘吸烟患者气道中IL-8表达及中性粒细胞相关的炎症可能与其通过逆转因吸烟引起HDAC的活性而降低IL-8表达水平有关。支气管哮喘吸烟患者在戒烟后炎症、肺功能及症状也可得到改善,首先应积极地提倡哮喘患者戒烟使支气管哮喘得到有效治疗[2,11-12]。吸烟导致支气管哮喘患者糖皮质激素不敏感的相关机制及罗红霉素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通过本研究显示,口服小剂量罗红霉素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比单纯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减少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内中性粒细胞、IL-8及嗜酸粒细胞,且PEF及FEV1%均比单纯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后显著改善。

[1]Jang AS,Park JS,Lee JH,et al.The impact of smoking on clinical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in asthmatics[J].J Korean Med Sci,2009,24(2):209-214.

[2]Chaudhuri R,Livingston E,Mcmahon AD,et al.Effects of smoking cessation on lung function and airway inflammation in smokers with asthma[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6,174(2):127-133.

[3]Altenburg J,de Graaff CS,van der Werf TS,et al.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of macrolide antibiotics-part 2: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long-term,low-dose macrolide therapy[J].Respiration,2011,81(1):75-87.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3):132-138.

[5]王彦,林强,王长征,等.诱导痰的操作方法及其在哮喘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04,33(9):1426-1428.

[6]张丹,罗显荣,叶小群,等.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痰液细胞因子对比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26(8):1217-1218.

[7]张莉,杜永成,许建英,等.吸烟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诱导痰中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国综合临床,2011,27(11):1148-1151.

[8]Li LB,Leung DY,Martin RJ,et al.Inhibition of histone deacetylase to expression by elevated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beta in steroid-resistant asthma[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0,182(7):877-883.

[9]Clearie KL,Mckinlay L,Williamson PA,et al.Fluticasone/salmeterol combination confers benefits in People with asthma who smoke[J].Chest,2012,141(2):330-338.

[10]Li M,Zhong X,He Z,et al.Effect of erythromycin on cigarette-induced histone deacetylase protein expression and nuclear factor-κB activity in human macrophages in vitro[J].Int Immunopharmacol,2012,12(4):643-650.

[11]Jang AS,Park SW,Kim DJ,et al.Effects of smoking cessation on airflow obstru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asthmatic smokers[J].Allergy Asthma Immunol Res,2010,2(4):254-259.

[12]刘国梁,林江涛.吸烟与支气管哮喘[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11):876-877.

猜你喜欢
罗红霉素卡松沙美
丙酸氟替卡松、孟鲁司特、地氯雷他定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
养肺定喘膏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观察
罗红霉素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美丽乡村—“红色沙美”景观设计初探
临床上罗红霉素所致的不良反应探究
新型沙美特罗衍生物的合成
分析比较国产与进口罗红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的经济效果
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哮喘疗效分析
卡松防腐体系液体洗涤剂中的耐药菌系统发育分析
一种治疗呼吸道感染咳嗽的复方新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