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 江 红

2013-08-15 00:48王清惠
月读 2013年1期
关键词:亡国芙蓉王朝

〔宋〕王清惠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馨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 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驿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问姮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

【注释】

① 姮(héng)娥:即嫦娥。借指月亮。

品读

唐人白居易在名篇《长恨歌》中曾经描写唐玄宗李隆基经历安史之乱、回銮长安后的凄凉心境:“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芙蓉亭亭,垂柳依依,宫廷园林景色美好依旧,贵妃杨玉环的芙蓉粉面、烟柳细眉恍然眼前,但物是人非,自己钟爱的妃子早已在马嵬坡香消玉殒,年逾古稀的皇帝不由老泪纵横,痛悔不已。

历史舞台上,与杨、李情事相似的剧情一再上演。五代末年,南唐后主李煜和小周后亡国之后备受凌辱;后蜀国君孟昶与花蕊夫人亡国之后历尽坎坷;北宋末年,徽、钦二宗被金国所掳,囚五国城,皇后、妃子、公主受尽折磨,抑郁而终……

当历史的指针拨到公元1276年,苟延残喘的南宋王朝终于走向了终结。元军兵临城下,太皇太后谢道清、皇太后全氏以及宋恭帝赵 迎降。随后,后宫嫔妃、宫女跟随帝后被押北上。这些人中,有一位名位并不显赫的女子,她叫王清惠,曾经是宋度宗的昭仪,将一首题壁小词留在了宋王朝的落日余晖之中。

“驿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北上的路途不仅要饱受星夜兼程、风霜劳顿之苦,更要忍受亡国之痛、奴役之耻、磨折之辱。无数次停留驿馆,无数次午夜梦回,王清惠重温着宋王朝“春风雨露,玉楼金阙”的繁华旧梦,沉醉于“名播兰馨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依稀荣耀。但一如歌舞升平的杨贵妃和李隆基“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之后的落寞,王清惠短暂拥有的繁华与荣耀在揭天鼙鼓的冲击下瞬间消歇了。

“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真龙天子、衮衮诸公,七尺男儿萎靡不振,纳款迎降;一个柔弱女子不乏豪气但悲壮沉郁的呐喊又有什么回天之力呢?“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面对易主的万里江山,她只能反复咀嚼繁华落幕、荣耀冰消的苦涩。

如果说痛苦和无奈只需要个人以坚韧与勇敢的精神来承担,那么人生道路的抉择却是摆在每个人面前严肃的现实课题,对于王清惠这样一位曾经的帝王后妃来讲,更是如此。较之凡夫俗子的爱情,帝王与后妃的爱情更为特殊。撇开这种情感的纯粹性不谈,它的特殊性在于:政治身份为这种情感附加了政治属性,他们的情感甚至关乎国家兴衰、百姓安危;同时,国家兴亡也左右着他们情感的走向乃至他们个人的命运。明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记载,跟随太皇太后谢道清等人到达元上都的宋宫人安定夫人陈氏、安康夫人朱氏为全节操,沐浴整衣,焚香缢死。身为故宋昭仪的王清惠该何去何从呢?

她在小词末尾写道:“问姮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这句表白似乎透露着一种犹豫的情绪,因此当时在南方坚持抗元的文天祥看到这句词时,怕王清惠顺从元人,玷污失节,因此作词三首,勉励她砥砺名节,取义成仁:“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新月。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其实,以王清惠之见识,文天祥的担心实属多余,她深深了解“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假如对宋王朝没有丝毫的忠贞与留恋,她完全可以缄口不言,又何必题词于壁,授人以柄呢?她早已将心托明月,将自己的命运与王朝的命运血脉勾连,准备像明月那样同圆同缺了。

不久,王清惠自请出家为女道士,号冲华,从此不入红尘。又一个柔弱女子掩藏了自己的繁华旧梦、痛苦无奈,消失在又一个逝去王朝背影之中。

猜你喜欢
亡国芙蓉王朝
来生再设芙蓉帐——纪念林培斌烈士
蓉城立秋夜有寄
Summer Is Coming
世界上收入最高的五名足球运动员
“亡国”与“亡天下”的金石学
陈后主亡国
李清照词中“愁”的意和蕴
性格决定命运
福州芙蓉园的文采风流
《王朝的女人·杨贵妃》梦回大唐